高二學習方法

  高二學生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對提高學習效率有幫助。今天小編就與大家分享:,希望對大家的學習有幫助!

  之語文

  1、鑽透課本。

  語文複習倘若漫無邊際,走馬觀花,那將事倍功半,徒勞無益。複習前要領會考綱精神,明確考試範圍,對複習的主流及重點做到心中有數。從各種型別的考試命題來看,包括諸多基礎知識、課內閱讀題、古詩文言知識,它們都來自於課本中,雖然重點考查了課外閱讀,也是課內知識的遷移與延伸,也是在課內學習基礎上進行的擴充套件,只有鑽透課本,對課本中各類知識理解並會運用,臨場時才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2、“讀”“思”“問”相結合。

  學語文“讀”是根本,複習語文“讀”還是根本。當然不是盲目的讀,而是有選擇不可少的環節。因為通過精練,不僅可以鞏固舊知識,又能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也積累了一定的解題經驗。高度肯定和重視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為中外學者所共識。早在二千多年前,孔子就要求自己和學生“每事問”,他高度評價問題的價值及意義,認為“疑是思之始,學之端”。 宋代著名學者陸九淵說:“為學患無疑,疑則有進,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這是對問題意識作用的充分肯定。近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說得更生動形象,他在一首詩裡寫道:“發明千千萬,起點是一問。***人,過在不會問。智者問得巧,愚者問得笨。人力勝天工,只在每事問。” 國外也有很多學者極力推崇問題及問題意識。蘇格拉底認為,問題是接生婆,它能幫助新思想誕生。愛因斯坦也強調:“發現問題和系統闡述問題可能要比得到解答更為重要。”

  3、注重作文複習。

  作文寫得好不好,直接影響到語文成績的高與低,而它又不是靠一日之功就能提高的。同學們在現實生活中遇到的各式各樣的人物,接觸的大大小小的事件,在複習中可進行梳理,把有價值的材料製成“半成品”,供你臨場時依照題目的要求選用;還可選擇各種文體中有代表性的文章來讀一讀,仔細分析它們的擬題、立意、選材、謀篇等優點,以便掌握一些寫作技巧,提高臨場作文的能力。

  之數學

  一、課內重視聽講,課後及時複習。

  新知識的接受,數學能力的培養主要在課堂上進行,所以要特點重視課內的學習效率,尋求正確的學習方法。上課時要緊跟老師的思路,根據老師所講的高二數學公式,積極展開思維預測下面的步驟,比較自己的解題思路與教師所講有哪些不同。特別要抓住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學習,課後要及時複習不留疑點。首先要在做各種習題之前將老師所講的知識點回憶一遍,正確掌握各類公式的推理過程,慶儘量回憶而不採用不清楚立即翻書之舉。認真獨立完成作業,勤于思考,從某種意義上講,應不造成不懂即問的學習作風,對於有些題目由於自己的思路不清,一時難以解出,應讓自己冷靜下來認真分析題目,儘量自己解決。在每個階段的學習中要進行整理和歸納總結,把知識的點、線、面結合起來交織成知識網路,納入自己的知識體系。

  二、適當多做題,養成良好的解題習慣。

  要想學好數學,多做題目是難免的,熟悉掌握各種題型的解題思路。剛開始要從基礎題入手,以課本上的習題為準,反覆練習運用高二數學公式打好基礎,再找一些課外的習題,以幫助開拓思路,提高自己的分析、解決能力,掌握一般的解題規律。對於一些易錯題,可備有錯題集,寫出自己的解題思路和正確的解題過程兩者一起比較找出自己的錯誤所在,以便及時更正。在平時要養成良好的解題習慣。讓自己的精力高度集中,使大腦興奮,思維敏捷,能夠進入最佳狀態,在考試中能運用自如。實踐證明:越到關鍵時候,你所表現的解題習慣與平時練習無異。如果平時解題時隨便、粗心、大意等,往往在大考中充分暴露,故在平時養成良好的解題習慣是非常重要的。

  三、調整心態,正確對待考試。

  首先,應把主要精力放在基礎知識尤其是高二數學公式的運用,基本技能。基本方法這三個方面上,因為每次考試佔絕大部分的也是基礎性的題目,而對於那些難題及綜合性較強的題目作為調劑,認真思考,儘量讓自己理出頭緒,做完題後要總結歸納。調整好自己的心態,使自己在任何時候鎮靜,思路有條不紊,克服浮躁的情緒。特別是對自己要有信心,永遠鼓勵自己,除了自己,誰也不能把我打倒,要有自己不垮,誰也不能打垮我的自豪感。

  由此可見,要把數學學好除了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熟悉掌握高二數學公式外就得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瞭解數學學科的特點,靈活運用高二數學公式、原理使自己進入數學的廣闊天地中去.

  之英語

  1.單詞必須要過關。起碼大綱詞彙要熟記。掌握詞彙量真的很重要。

  2.培養興趣。如果不願意學,很難提高這一科。可以多聽英代歌或看英語原聲電影。

  3.找個幽默的英語老師。經常和他交談你會發現英語會有很大提高。千萬別找60歲以上的英語老師。

  4.學會三大從句。你會發現許多英語代章都難不倒你。

  5.不要強迫自己去學。

  6.不要一開始就專門攻高考題型。在有一定英語素養後在提高。英語素養即對英語有條件發射般的反應。

  之地理

  1、學自然地理,地球那塊,得把地球自轉公轉春秋分的幾張圖記住,能理解最好,個人覺得這部分偏理科有點難懂需自己領悟。然後大氣洋流既要記也得理解,大氣環流和洋流其實是有相通的,記得當時我學老師極其強調熱力性質的差異,因為這是空氣流動的根源。這些也挺難懂的,上課一遍往往不夠,得常常自己琢磨

  2、人文地理沒的說,就是靠自己背的,然後老師的筆記很重要,結合地圖、筆記背會事半功倍。記住那些個詞考試的自己再多寫點,分相對容易掙

  3、區域地理是絕對的要記圖,首先得把地球經緯度印在腦子裡,南北緯東西經在心裡有底,再把那些個五大洲四大洋定好位,比如歐洲大約在10W~60E35N~70N之間。就是把整張世界地圖印在腦子裡,再逐漸細化,每個區域的自然、經濟理清,最好把當地較著名的城市、地形、河流、礦產、生物、地質給背下,形成框架,這些都可能是考點。區域地理說到底是大綜合,需要之前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打底,所以基礎得紮實

  4、國土整治也是靠記的,得把條條框框背下來,其實這部分割槽域地理和自然地理會帶一些。

  總之,學地理,地圖很重要,當初我的老師就建議沒事就看圖,然後重在理解,畢竟地理在大學可算理科的哦,上課得仔細聽,最好當堂消化。題量也是不能少滴,象我們那時候是做點撥,高三已經漫天金考卷了,題目難度得適中,別總做做怪題偏題,得舉一反三。做題的目的還是要讓咱更好的掌握這門學科啊。

  之生物

  一、重視課本,以課本為本

  生物是一門新的學科,涉及很多專有名詞。學習時應該抓好課前預習、認真聽課、及時複習、完成作業四個環節。預習時要動筆畫出不理解的地方,提醒自己明天上課要特別注意的內容,使聽課更有目的性。課後,及時做題,鞏固知識,加深理解。生物教材中有些知識會在前後不同的章節中出現,要多回顧總結,做到“溫故而知新”.另外,生物學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規律,是在大量研究的基礎上總結和概括出來的,具有嚴密的邏輯性,課本中各章節內容之間,也具有密切聯絡,所以,生物學習一定要多看書,要重在理解、瞭解知識的內在邏輯關係。

  二、理論聯絡實際,重視課內知識與課外生物現象的聯絡

  生物學是一門與生產和生活聯絡非常緊密的科學。在學習生物學知識時,應該注意課本知識和生活現象的相互聯絡,有意識的去找與所學知識有聯絡的現實生活現象,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近年來高考理科綜合生物部分聯絡實際的題目所佔的比重也逐年增大。所以,同學們在平時的學習中,就要注意運用所學的生物學知識去解釋一些現象、解決一些問題,注意這方面能力的培養。

  三、重視實驗,勤於動手

  生物學是一門實驗科學。如果沒有觀察和實驗,生物學就不可能取得如此輝煌的成就。現在的生物學知識,也越來越多的來自實驗。所以不重視觀察和實驗,就不可能真正學好生物課。同學們做實驗時,一定要積極參加,動手操作,這樣就會深刻理解生物實驗的設計原則,設計思路、設計理念,並能形象、具體的感受知識發現的過程。做實驗的作用,怎麼說都不過分,請同學們一定要記住。

  之物理

  一、及時完成學習任務

  進入高二,同學們應該適時調整學習時間,要注意當天的學習任務要當天完成,不能留下問題,免得積少成多,問題越多,學習壓力越大,這樣會影響到學好物理的信心。總的來說,高中物理知識體系嚴密而完整,知識的系統性較強。因此,應注重掌握系統的知識,培養研究問題的方法。

  二、重視實驗,勤於實驗

  電學實驗是高中物理的難點,也是高考常考的內容,因此一定要學好這部分的內容。在做實驗之前一定要弄清楚實驗的原理及步驟,注意觀察,做好每一個實驗。有能力的同學可以自己設計一些實驗,並且到實驗室進行驗證。這對實驗能力的提高是有很大的幫助。

  三、聽講與自學相結合

  較之高一,高二的教學內容多,課堂容量大,同學們一定要注意聽教師的講解,跟上教師的思路。上課認真聽,是同學們學習方法,提高能力的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徑。在聽課中要積極思考,不斷地給自己提出問題,再通過聽講獲得解答。要達到課堂的高效率,必須在課前進行預習,預習時要注意新舊知識的聯絡,把新學習的物理概念和物理規律整合到原有認知結構的模式之中,迅速掌握新知識,順利達到知識的遷移。預習既增加對相關內容的理解,又提高了自己的閱讀理解能力,審題能力。久而久之,同學們的自學能力也會有很大的提高。

  四、定期復結

  在學習過程中要養成定期復結的好習慣。複習不是知識的簡單重複,而是昇華提高的過程。一是當天複習,這是高效省時的學習方法之一。二是章末複習,明確每章知識的主幹線,掌握其知識結構,使知識系統化。找出節與節之間,章與章之間的聯絡,建立新的認識結構和知識系統。既鞏固和加深了所學知識,又學到了方法,提高了能力。物理上單純需要記憶的內容不多,多數需要理解。通過系統有效的複習,就會發現,厚厚的物理教科書其實是“很薄的”。要試著對做過的練習題分類,找出對應的解決方法,儘快改變不良的學習方法,學習習慣,學習心理。

  之化學

  一、各個章節的重點要心中有數。

  高二化學第二章《化學平衡》及第三章《電離平衡》是高中化學重要的基礎理論知識,也是本學年學習的重點與難點,教材理論性強,抽象難懂。學好這兩章才能更好地培養自己分析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體會學習化學理論的重要性,更好地運用化學理論理解掌握中學化學知識,並解決或解釋一些簡單的化工生產和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第五章至第八章是有機化學部分,有機化學對國民經濟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都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學好這部分知識有利於在現代社會中更好地生存,並更好地學習與化學有關的其他自然科學***如生物***基礎知識。有機化合物雖然種類多,但規律性也多,要善於總結歸納才能更好地學好有機化學。

  二、要學好高二化學,需學會掌握“七會”。

  學會自學教材。學會自學才能主動地接受書本知識,而預習則是學會自學的必要步驟。

  學會聽課。聽化學課應全神貫注,做到眼到,心到***即思想集中***,耳到和手到,關鍵是心到,即開動腦筋,積極思維,想懂所學內容。

  學會閱讀。可運用“五字”閱讀法,即“讀想、問、寫、記”。

  學會比較歸納。可使陌生的事物熟悉化,從而實現對新知識的掌握。如學習第一章氮族元素時,可根據它們原子結構相同點與不同點,推出它們性質上有相似之處也有遞變規律,並注意聯絡高一年學過的鹵族元素和氧族元素進行橫向比較及歸納,既有利於理解新知識,又鞏固了對舊知識的掌握。

  學會質疑。即追問為什麼,用挑剔的眼光來看待已有的事物,達到對化學事實的深層理解。要善於質疑,發現問題,必須學會對事物進行全面的觀察,並在此基礎上進行分析,比較才能實現。可用“逆向思維,覺察異常”法來提出問題,或“善於對比”才能發現問題,並“窮追不捨”,“刨根究底”。

  學會記憶。大家都知道化學屬於理科,但在學習過程中你應該感覺到它有著很大的文科特點:內容多,知識碎,大多是實驗結論.需要準確記憶要求記憶的每一個化學方程式和學過的每一種物質典型的物理,化學性質,記住幾個常用的解題方法和基本的實驗,然後經過一定的訓練,將所記的知識融會貫通,最後形成能力。

  學會特別注意處理好研究課本與做題的關係。研究課本與做題的精力分配具體來說,可以是4比6甚至3比7。

  之政治

  一、準確理解基本概念

  現在的高考政治試題,更加註重學科能力的培養,著重加強思維能力的考查。於是在部分師生中產生了一種誤解,以為基礎知識不重要了。其實,知識和能力兩者是統一的,知識是能力的載體,能力是知識的運用。忽視基本知識片面強調能力,能力將成為一座沙丘之塔。

  相對於高一年《經濟常識》來說,高二年《哲學常識》的概念,原理更加抽象,不易理解,對這些概念,原理要特別注意記憶,比較,理解.如第一課中的物質和意識,客觀實在和客觀存在,主觀和客觀等概念,如第三課中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次要矛盾和矛盾的次要方面等原理,對這些易混的概念,原理都要認真比較,理解,記憶。知識掌握要準確,回答問題時要符合要求,有些關鍵字,詞要與教材完全吻合,不能隨意搞錯,如物質概念中的“客觀存在”,規律概念中的“固有的,本質的,必然的聯絡”等。如果學生能準確把握,考試時就能避免很多失誤。

  二、迴圈複習 多做練習

  政治和歷史,地理一樣都是需要大量記憶的學科。根據記憶遺忘規律,學生除了課前預習,認真聽講之外,課後還要懂得迴圈複習。可把教材分為幾個階段或部分,在與教師同步學習到一定階段後,又適時地回到第一階段按照自己的計劃複習。迴圈複習有利於記憶,做到事半功倍。多做練習,規範答題。回答政治主觀題要做到分點,分段,條理清楚,規範學科用語,原理同材料相結合.為此,學生除了認真聽講,記憶理解外,還要多做練習,正所謂熟能生巧,融會貫通,舉一反三。

  三、理論聯絡實際

  堅持理論聯絡實際的原則,正確處理好人們關注的社會熱點問題,這是政治課的內在要求,也是政治高考命題的一個重要原則。因此,學習《哲學常識》,應該把抽象的哲學原理同社會生活實際相結合。這樣做的話,既能進一步深刻理解哲學原理,又能運用原理分析社會熱點問題,提高考試分析能力.如國家的巨集觀調控問題一直是高考的熱點問題,哲學常識的物質決定意識原理要求一切從實際出發;矛盾的特殊性要求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聯絡的觀點看問題;量變和質變的關係等原理都可以加以結合。教學實踐證明,若能將熱點問題和教材原理巧妙對接和正確運用,就能使學生學有所長,適應高考的要求,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績。

  之歷史

  注意比較學習法的運用

  世界近代史不僅階段明顯,而且幾條線索也非常清楚。即資本主義的發展、資產階級革命或改革運動的開展、資產階級思想運動、殖民擴張及社會主義運動和民族獨立運動等知識在各個階段基本上都有涉及,學習時要注意比較、歸納、概括,找出其共同點和不同點。

  如資產階級革命或改革運動有17、18世紀早期資產階級革命***英、法、美***、1848年歐洲革命和19世紀60、70年代資產階級革命和改革,不同階段發生革命的相同原因都是資本主義發展,但資本主義發展的程度不同決定了不同時期資產階級革命發生的具體原因、革命的根本任務、革命的程序、革命的借據和影響有很大的差異。

  又如思想領域出現的人文主義、理性主義、自由主義等進步思潮,其產生的原因、思想觀點、性質都有相同或相似之處,但處於不同階段的這些思潮其具體主張、歷史作用和影響又有很大的不同。學習時對一些相關歷史事件進行縱向聯絡、比較、歸納,就能更好地掌握歷史知識,認識歷史發展規律,提高學習效率。

  關注小字、插圖和閱讀課的內容

  作為文科班的學生,從高二年就要立足高考,注意知識的系統性、整體性。小字和插圖是正文的補充,學習時要緊密結合。對教材規定的閱讀課也要全面瞭解,尤其是一些重要的章節和重要的知識點在知識體系中是不可忽略的。如第一章第四節--宗教改革關於英國的宗教改革,第二章的第二節--歐洲封建國家的改革、第三節--西歐國家的殖民擴張,第三章的第二節--19世紀前期的歐洲和1848年革命等,把這些內容也加以掌握,才能形成系統的知識結構。

  注意中外史結合

  中國近代史是世界近代史的一部分,在學習世界近代史時把中國近代史的相關知識聯絡起來。如學習"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初步形成"或"亞洲革命風暴",就可以聯絡"鴉片戰爭"和"太平天國運動",對兩次鴉片戰爭發生的歷史背景、戰爭產生的影響和太平運動的地位有進一步的瞭解;學習"歐洲的啟蒙運動",可以聯絡"辛亥革命"和"新文化運動",認識西方資產階級思想對中國革命的影響;學習"工業革命和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可以聯絡中國的"洋務運動"和"中國民族工業的興起",對中國工業化的起步、工業化的歷程及特點有進一步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