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學生學習方法有哪些

  ?同學們升到初中需要嗎更換學習方法了,畢竟小學的學習和初中的學習是有很大的不同的。以下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七年級學生的學習方法的資料,希望可以幫到你!

  七年級學生的學習方法

  聽課

  ***1***聽每節課的學習要求;

  ***2***聽知識引入及知識形成過程;

  ***3***聽懂重點、難點剖析***尤其是預習中的疑點***;

  ***4***聽好課後小結。

  思維

  ***1***多思、勤思,隨聽隨思;

  ***2***深思,即追根溯源地思考,善於大膽提出問題;

  ***3***善思,由聽和觀察去聯想、猜想、歸納;

  ***4***樹立批判意識,學會反思。可以說“聽”是“思”的基礎、關鍵;“思”是“聽”的深化,是學習方法的核心和本質的內容,會思維才會學習。

  筆記

  初一學生一般不會合理記筆記,通常是教師黑板上寫什麼學生就抄什麼,往往是用“記”代替“聽”和“思”。有的筆記雖然記得很全,但收效甚微。正確的方法是:***1***記筆記服從聽講,要掌握記錄時機;***2***記要點,記疑問,記解題思路和方法;***3***記小結,記課後思考題。

  複習與作業

  初一學生課後往往容易急於完成書面作業,忽視必要的鞏固、記憶、複習,以致出現照例題模仿、套公式解題的現象,造成為交作業而做作業,起不到作業的練習鞏固、深化理解知識的應有作用。為此學生應每天先閱讀教材,結合筆記記錄的重點、難點,回顧課堂講授的知識、方法,同時記憶公式、定理,然後獨立完成作業,解題後再反思。在作業書寫方面也應注意“寫法”,書寫格式要規範,條理要清楚。

  書寫作業時,如何將文字語言轉化為符號語言;如何將推理思考過程用文字書寫表達;如何正確地由條件畫出圖形,都是需要學生們掌握的。在這裡,教師的示範作用極為重要,開始可有意讓學生模仿、訓練,逐步使學生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這對學生今後的學習十分重要。

  七年級學生的學習習慣

  首先,抓好朗讀,培養語感。培養語感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朗讀。大聲的朗讀,會使學生全神貫注地沉浸在文章的語境中,從而一心一意地領會文章的精華。語文課必須有琅琅書聲,每學一篇課文,至少要求學生朗讀三遍。在早自習時大聲朗讀,課堂上也要提供學生朗讀的機會,讓語文課真正上成讀書課。晚上也是記憶的好時候,可讓學生自選喜歡的內容,可以是詩文,可以是優美的散文,可以是現代文,也可以是古文。朗誦聲音要洪亮、吐字要清晰。每天堅持朗誦,語感就會不斷提高,閱讀和理解能力也會不斷提高,學習語文的興趣也會越來越濃厚,形成一種良性迴圈。

  其次,進行詩文背誦比賽。背誦是傳統的學習語文的方法,它可以幫助學生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和感受。發展記憶和思維,提高閱讀能力,培養語感,為說話和寫作積累語言材料。小學所學的詩歌已達幾十首,還有不少優秀的篇章,學生們都曾花許多時間背誦過。開學初,將相鄰座位的每四個同學編成一組,進行小學詩文背誦競賽,每小組再將優勝名單報給老師,全部背出就算優勝,學生們經過幾天的摘錄、複習,絕大多數同學都能成為優勝者。這樣既複習了舊知識,又讓學生有了一次在新同學和教師面前表現自己的機會。教師再趁勢提出新學期的背誦任務,總結背誦方法,每篇再予以具體輔導,仍以小組競賽,教師抽查的方式進行背誦。這比老師硬性佈置任務,板著面孔檢查的效果要好得多。

  再次,練習寫字,打好基礎。新教材中沒有安排寫字活動,但在新學期開始,教師應結合教材,講清道理,嚴格要求,教給方法,精心組織。不少學生在小學階段養成了不良的寫字習慣,有的把書本橫放扭著頭寫字,有的歪坐桌前、有的臉貼課桌、有的躬腰搖腿、有的手指緊靠筆尖……這些不良的寫字姿勢需要花大氣力進行矯正,至於書寫潦草、格式不合要求、錯別字連篇的現象,更不是一天兩天所能解決的。於是,筆者讓學生人手一冊鋼筆正楷字帖,規定每天臨驀的字數和具體要求,定期進行張貼評比,注意從學生中樹立榜樣,並結合優秀作業展覽、糾正錯別字競賽等活動,進行適時表揚和鼓勵。全班學生在整體氣氛中糾正了寫字習慣,同時在前後對比中看到了自己的長進,增強了信心,提高了興趣。

  最後,勤於觀察,寫好日記。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務,從生活中取材,不斷豐富自己的作文內容,寫日記是有效良藥。對寫日記,要求“有話則長,無話則短”,可使學生戒除緊張、應付心理。自己批閱,充分尊重學生,保證為其保密,可以讓他們心之所想則筆之所及,感情自然流露,語句順暢。而定期收看、適當表揚,也是督促和鼓勵學生養成日日觀察、練筆習慣的必要手段。

  綜上所述,要培養學生的良好習慣,教師要注意教學方法,根據教學目的與要求,結合學生的心理特點,引導學生積極思維,在正確的閱讀過程中去辨詞析句,仔細咀嚼課文,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不要滿堂灌,也不要滿堂問,從而真正達到教學目的。

  七年級學生的特點

  1、成熟性與幼稚性的統一。七年級學生身體機能逐步健全,他們的知覺在精確性和概括性上也有所發展,不僅能觀察事物的細微之處,而且能抓住它們的主要特徵;他們的注意力比起小學生更具有穩定性、目的性和選擇性,他們已能較長時間地集中注意於他們要完成的工作和感興趣的事物上;他們的記憶力由機械記憶開始轉向理解記憶;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抽象思維能力日益發展等等,這些都為孩子的學習提供了有利的條件。但是七年級學生剛剛跨入少年期,理性思維的發展還有很有限,他們在身體發育、知識經驗、心理品質方面,依然保留著小學生的許多特點。如他們一般還比較幼稚,有些學生“孩子氣”很濃,看問題處在直觀和感性階段,缺乏思考,表達缺乏思想性。

  2、向上性與盲目性的統一。七年級學生自我意識開始發展,他們有了一定的評價能力,也開始注意塑造自己的形象,希望得到老師和同學的好評。他們一般會對初中生活產生美好願望,在學習和紀律方面會認真努力,力爭給老師和同學留下一個好印象。但由於他們的知識經驗還存在侷限性,思維的獨立性和批判性還處於萌芽階段,神經系統調節能力也較差,容易受外界影響。如有些學生順利時盲目自滿,遇挫折時則盲目自卑,沮喪洩氣;而且他們彼此之間的情緒感染性較強,做好事和做壞事都有從眾心理。有時候,他們不假思索地懷疑一切;有時固執己見,孤立地偏激地看問題,容易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他們往往把謙虛與拘謹等同,把粗暴與冒險當作勇敢,甚至把在課堂上頂撞或戲弄老師當作勇敢。

  3、獨立性與依賴性的統一。七年級學生的獨立性和自尊心增強,認為自己已經長大成人,有了參與感,希望獨立自主,擺脫成人對他們的“束縛”。他們不再像小學那樣喜歡依隨於老師和家長的周圍,而是逐漸地用批判的眼光看待周圍的世界。他們希望家長和老師不要再把他們看成“小孩子”,希望師長尊重他們,和他們平等地交談,傾聽他們的意見。在家庭中,他們希望有自己的生活小天地,有自己的房間和學習用桌。家長們也開始發現孩子不像以前那樣聽話了,有時甚至與家長公開頂撞,他們的自主意識往往與家長的管教發生矛盾。但是實際上他們的生理和心理尚未完全成熟,堅持性、獨立性還不夠;缺乏克服困難的勇氣和毅力,在生活、學習上對家庭和學校仍具有一定的依賴心理。如有些學生平時經常對父母說:“你不用管我了”,但在學習和生活中一碰到具體的困難,則很自然地希望得到老師和家長的幫助。

  4、新鮮感與緊張感的統一。跨入初中,新學習環境、新認識的教師和同學,尤其是新的學科,如生物、地理、歷史等,內容豐富多彩,是他們小學時未曾接觸到的,這些使他們產生從未有過的新鮮感受。使他們對初中生活充滿好奇和憧憬,渴望馬上融進新的生活中。但不久後,新的生活又是使他們產生了緊張感。新的作息時間、校紀校規,中學的老師不再象小學老師一樣對自己細緻周到、無微不至地關心;尤其是學科增多、複雜性增強,課時延長、考試增多,教法和學法與小學相比大為不同。這一切使他們產生強烈的緊張和煩悶。因此,他們特別留戀小學輕鬆自在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