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寫月亮的散文

  月亮,有了你黑夜變得溫柔,有了你人們變得多情。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篇,希望大家喜歡。

  篇1:月亮

  月亮,有人說她陪伴了我們人生的一半時光。還有人會說,錯!她有日月同輝的日子,也有烏雲遮月的時候。我說她是永恆的,日月同輝她爭不過太陽的光焰,烏雲遮月也不過是心中一時的迷茫。

  春夜,廖寒未盡,或有微雲飄過,春風託著月兒映照著驚蟄的大地,夜幕下復甦的萬物蘊藏著無限的生機,動物在忙於繁衍後代,人體中的荷爾蒙彷彿也被喚醒了一般蠢蠢欲動。

  然而這也是一瞬間的光景,夏日的浮熱一掃青春的嫩綠,就好像把這盛夏夜晚的月亮也烤熟了一般,圓月上幽藍的地方似湖水伴著一傍亮亮的寒焰徹照著悶熱的大地,而大地則小心的向空中揮撒著白天被烈日暴晒後所剩無幾的水份無耐的把自己榨乾。龜裂的土壤載著曲捲痿萎的枝葉期期盼望的是那一滴滴雨露甘泉的到來。

  秋月弄靚影,玉盤掛天邊,說不盡的是秋月佳人,訴不完的是詩人情懷。一潭瑤池空對月,瑟瑟秋夜泛漪漣。春來不解人間惑,何渡秋風玉門關。怎有那寶玉月下婉轉笙簫怨,不知曉黛玉弱柳葬花逝原田。每每動人的愛情故事,好似都和這媚人的秋月有關,我想說的是人間悲歡離和,只能由月老在雲裡觀看,陰晴圓缺,一切順其自然,十五的月亮十六圓。

  冬天到了,收了秋實,藏了鳴蛙,秋雁南飛,雪蓋梅花,寒風寥峭,蟾宮折桂,想那嫦娥的寂寥,吳剛的無耐,為我們平添了幾許煩惱,寒夜中月亮也離我們遠了一些,憑欄遠眺,極目遐思,夜空中冷冷的月亮背後也只有那幽深的星光隧道,還有我們內心深處僅僅殘存的一些記憶。

  月亮隨著四季的輪轉在不斷的變幻著她多姿多彩的身影,而唯一不變的是在我們心中追求的永恆,我們在歲月的長河裡慢慢變老,而見證這一切變幻的是那黑夜裡一漫巨集遠的皎潔月光。

  篇2:請月亮

  最近讀到幾篇關於中秋題材的文學作品,我的思緒從那些作品中跳了出來,或是被作品的情感給帶到了三十多年前的那個中秋夜晚。

  1981年夏天,我們部隊駐紮在河北省宣化縣雙廟鄉。我的房東是一位姓李的大哥,大哥家有三口人,大娘和大嫂是典型北方農村家庭婦女。一家人的厚實,厚實得和我們戰士完全是一家人那樣真誠、樸實、自然。

  中秋的那個晚上,大嫂就早早的在院子裡擺上小桌,把平時捨不得自己吃的油麥做成油糕放在桌子中間,周圍擺上玉米棒子、涼棗。大娘從窯洞裡的水缸裡盛了半臉盆水,徐步緩緩地走到院子裡,又小心翼翼地放在小桌邊的地上,他們在等待月亮的到來,準備貢月。

  天已經漸黑,但是看不到平時黑的景象,漸黑的天同時伴著漸亮的月暈,月暈整塊地從遠方漸漸挪移過來,天越黑月暈就越亮。忽然間,月的眉頭從對面房屋的飛簷犄角上探了出來,幾分鐘以後,月兒終於露出了笑臉。

  快!快!月老出來了,拜月!大娘和大嫂拉著房東大哥跪倒在小桌前,雙手合十,長仰月空。只見大娘、大哥和大嫂的嘴脣微微動起,發出只有自己能夠聽得見的心聲。

  月兒已當頭,臉盆裡已經裝滿了整個月亮,盆裡的水輕輕泛起,月兒笑得可甜了,整個月臉都牽動著笑的神經。

  大嫂說,要是能把月公請到家裡頭那該有多好啊。大嫂的話剛落,我馬上跑進房間了,取下掛在牆上的圓鏡說道:“來,大哥你把臉盆端進屋子裡,我把月亮請回家裡去”。大哥將臉盆端到家裡放在中間的地上,我在屋外用鏡子把月亮請到了家裡的水盆裡。大娘、大哥、大嫂和我們幾個戰士半圍著臉盆,看著一閃一閃的滿盆月亮開心的大笑起來。笑聲驚動著盆裡的水,泛起一陣陣波光月影。

  大嫂走出屋外,把桌上的玉米棒子、涼棗一股腦地塞進我們戰士手裡說道:“你們一定要吃啊!它會保佑你們和家人的。”

  三十五年過去了,不知道我的大娘是否還健在,大哥大嫂怎麼樣了。對面鄰居家的謝大叔大嬸不知可好。我想你們啊,我的親人們!

  今年的中秋你們還貢月拜月嗎?等到今年中秋的夜晚,我會在月兒下守侯著,人們都說月亮是一面明鏡,我相信那時侯我一定會在月亮裡看見你們,為你們祈福!

  篇3:月亮

  ◎龔海

  第一次對月亮有深刻的感受,是那次月食的經歷。

  那是我很小的時候的一天傍晚,大人們在前院閒聊,我們一個院子裡三個家庭的孩子在後院的圈道,雜物間玩捉迷藏。正值十五前後,月亮很大很圓很亮,照得大地如同白晝。一會兒,天漸漸地暗了下來,突然,聽見前院的大人們呯呯嗙嗙地敲著什麼東西大喊:敲鍋敲盆敲碗了,快來驚走天狗,天狗吃月亮了,快出來。我們不由自主地衝天上望去,先前圓圓的月亮出現了一個缺口,且越來越大。天狗吃月亮,多麼可怕,我們趕緊往前院跑,落在後面的孩子嚇得哇哇大叫。第二天媽媽責備爸爸說:都是你那個爹,什麼天狗,盡折騰人,洗臉盆的瓷都敲掉了。

  大些的時候,聽老師講,月食是太陽,月亮和地球運動到一條直線時,地球在月亮上的投影。老師還給我們講了很多月亮的科普知識和故事,有時也朗讀一些關於月亮的詩詞,當然,在那個年月只能稍帶一下。雖然只記住了嫦娥奔月的神話,“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的名句,但從此,覺得月亮很美很美。

  那時候,夏天實在熱的沒辦法,大人們便帶著孩子上房頂睡覺。勞累了一天的大人們很快就入睡了,我們則盯著月亮,回憶那年驚“天狗”時的情景,回想老師講的神話故事,品那些詩詞句子,幻想著一些東西。

  再大些的時候,同學們偶爾也有寫月亮的,總覺得沒有老師講的那些好,他們大都小資情調,啊啊呀呀,無病呻吟。最讓人受不了的是,一個女生去了趟南方,回來有感而發:“家鄉的月亮又園又白,江南的月亮又瘦又黃......”再加上朗讀時她那故作姿態的樣子和矯情的聲音,惹得同學們鬨堂大笑。同學們說:寫的好象他們家的人,她媽吃饅頭吃多了又園又白,她爸吃蘿蔔乾子吃多了又瘦又黃。同學們笑她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那個年月人們大都朗誦帶有革命意味的詩歌,她這樣煽情,沒人不笑。

  後來,不知怎麼回事,我們老有月亮的話題,望著月亮,尋找嫦娥的影子,尋找桂花樹,玉兔和月宮,就連為嫦娥捧出桂花酒的吳剛的斧子有人說也可以看見。我們講著聽來的和自己瞎編的故事,就這樣快樂地過著每一天。

  一天,我和同一個生產隊的小夥伴們商量好,下午出發到東干渠涵洞邊,鳴沙山旁的風神臺上去看月亮,心想風神臺頂上離月亮近些,能看得清楚些。到了風神臺頂上,順山坡爬了一會,準備了一些柴火,等待月亮出來。誰知,我們在山的北坡,等到月亮出來已經很晚了,就索性不回去了。下半夜,氣溫下降了很多,我們點燃了柴火。我們並沒有看到月亮上更清楚,更多的東西,於是趁月夜發了發神經,你說個順口溜,他衝著月夜吼上幾聲,也免不了唱唱樣板戲,背背毛主席語錄,聲音迴盪在山谷,迴盪在夜空。暢談一下自己的理想是免不了的,不過多是長大後能當個工人,能吃上商品糧之類的話題,並無大志。天快亮了,我們看見有些亮點向這邊移動,起初,我們以為是狼或者狐狸的眼睛,嚇的都不敢出大氣,漸漸地近了,才看清是手電筒的光亮。大人們見到我們,說找了我們一夜,倒是沒有過多地責備,便領著各自的孩子回家了。

  後來,我當兵了。每當夜深人靜,一個人在哨位上時,痴痴地望著月亮。月亮上好像有遠方的老屋,月外的雲海時而似家鄉的大漠,寬廣舒展,無邊無際,時而似農田,麥浪滾滾,棉花朵朵,一會兒又變成了我們經常玩耍的李家大園子和戈壁深處的胡楊林,反正,想什麼就像有什麼。有天晚上,雲彩把月亮剪成了母親的笑臉,我感到非常吃驚,也很激動,禁不住眼淚湧了出來。淚花兒泡月亮,月亮更像母親,我一直看著她消失在雲霧裡。下哨位後,我夢見母親像小時候一樣把我摟在懷裡,摸我的頭。第二天,我接到了弟弟打來的電話,弟弟說:媽病了,是風溼性關節炎,下雨天下地幹活時復發的,不過不嚴重。還說:媽做夢夢見你一個人穿的很單薄,問有沒有什麼事。聽到這裡,我五臟翻騰,六腑淘浪,但我強作鎮定,怕弟弟聽出異樣來,強忍淚水,怕戰友們看見我哭,這種引而難發的情感讓我痛苦萬分。一夜無眠,我滿腦子都是母親的影子。

  自此,我養成了看月亮的習慣,從月亮裡看爸媽,看姊妹,看同學,看家鄉,看我想看的一切,看到她們心裡就暖洋洋的。也養成了對著月亮說心事的習慣,痛苦時說,喜悅時說,思念時說,說情話,寄希望,話理想,無話不說,無所顧忌,月亮儼然成了我的情人。這時,我才明白,古今中外,為什麼有那麼多人為月吟歎,望月添愁,對月嗟呀,向月寄情,臨月抒懷,我才明白當年最不該嘲笑的是同學那首《家鄉的月亮》至少她對家鄉的情感是至誠的,純粹的,對月亮的描寫的真實的,淳樸的。

  今夜,團圓時刻,我更想寫已經失聯多年的那位同學所寫過的家鄉的月。我知道,我用傾世的墨,也寫不盡您的陰晴圓缺,寄不盡人間的悲歡離合。

  
猜你喜歡:

1.精選關於月亮的散文

2.歌頌月亮的散文

3.關於寫月亮的優美散文

4.描寫中秋月亮的散文

5.描寫月亮的優美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