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後代是誰

  說到孟子,便會不由自主的想起他的很多文章,因為孟子在傳統儒家思想中的地位是非常高的。他和孔子被人們並稱為“孔孟”。孟子原名叫作孟軻,戰國時期鄒國人。他是戰國時期著名的遊說代表,也是先秦儒家先驅者。接下來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歡迎大家閱讀。

  

  因為孟子在封建社會一直是被封建正統所推崇的,歷史地位是很高的,所以孟姓在歷朝有關姓氏的書籍中都有一定的記載。孟姓來源有兩個分支,其中部的發源地在山東,另一隻則在河南。第一種說法孟姓的得姓始祖是周文王之後、他的名字加慶父。第二種說法是在河南商丘附近,有一本專門研究姓氏的書籍叫《姓字注》,根據這本書的記載在中國古代春秋時期也有一支姓孟的氏族,在衛國。追根溯源,他們的祖先也是周文王。所以由此可以知道孟氏的祖先是周文王。

  那麼孟子有沒有後代呢?當然是有的。據考證,孟子的四十四代孫子叫孟公濟,他生活在五代時期,孟公濟還曾率領族人到山東躲避戰亂呢。到了北宋時期,孟公濟有個兒子叫孟寧,還在宋朝當了縣官。之後,也在北宋時期,孟子的後代有兩個叫孟興山、孟興玉的人從山東回到中原地區,之後一直居住在了這裡。現在呢,河南省商丘市仍然居住著很多姓孟的氏族。比如虞城縣和寧陵縣等地有集中的居住區域,據統計,河南孟姓人口大約有兩萬餘人呢,而且絕大多數都是孟子的後代。

  孟子母親

  孟子的母親孟母是中國歷史上一位很偉大的母親,她歷來都被當做賢良淑德、善於教導子女的典範,受到後世的敬仰。後世為了紀念孟母,專門為她修建了孟母祠來供奉她,這對於一位普通的婦人來說是非常了不起的榮譽,同時也是對她教子有方,全心全意為子女著想的尊敬。

  孟子早年喪父,全靠母親含辛茹苦,勤儉節約把他養大,這一點跟孔子的身世很相似,孔子也是幼年喪父,不過孔子的母親卻不及孟母出名。因此孟子與母親的關係非常好,關於他與母親之間流傳著很多故事,比如“孟母三遷”和“斷機教子”的故事千古流傳。孟母為了孟子的教育費盡心思,以身作則,終於把孟子培養成人,孟子能成為一代學問大家與孟母的教育是分不開的,因為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言行舉止會對子女的思想產生潛移默化的作用。正是因為年幼時的經歷,所以孟子非常強調對父母的孝順以及他深刻認識到環境對個人成長的影響。

  孟子成年後本來就儘快向他的祖師爺孔子那樣去周遊歷國,有一番作為,但是家有老母,不忍遠遊,所以孟子常常除了講學之外就是陪伴母親,侍奉母親,直到母親去世之後,他守孝三年期滿才開始到處遊歷。傳說孟子不忍心母親在黃泉路上孤獨,特意請人按照自己的樣子刻了一個雕像,與母親一起合葬,為的就是能代替自己在陰間繼續孝敬母親,可見母子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