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南書房的歷史

  南書房,設於康熙十六年***1677年***十一月,後於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撤銷,是清代皇帝文學侍從、應召侍讀之處。康熙皇帝為了與翰林研討學問,在乾清宮西南角特闢房舍,因座落於紫禁城內月華門之南,故名南書房,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

  清朝南書房歷史沿革

  南書房設於康熙十六年***1677年***,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撤銷,是清代皇帝文學侍從值班的地方。清代士人視之為清要之地,能入則以為榮。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有《南書房記注》,係為數極少的南書房檔案。康熙帝為了與翰林院詞臣們研討學問,吟詩作畫,在乾清宮西南角特闢房舍以待,名南書房。在翰林等官員中,“擇詞臣才品兼優者”入值,稱“南書房行走”。入值者主要陪伴皇帝賦詩撰文,寫字作畫,有時還秉承皇帝的意旨起草詔令,“撰述諭旨”。

  由於南書房“非崇班貴檁、上所親信者不得入”,所以它完全是由皇帝嚴密控制的一個核心機要機構,隨時承旨出詔行令,這使南書房“權勢日崇”。南書房地位的提高,是康熙帝削弱議政王大臣會議權力,同時將外朝內閣的某些職能移歸內廷,實施高度集權的重要步驟。康熙帝親政以後,朝廷的權力一則受議政王大臣會議的限制,國家大事需經過王大臣會議,而這些滿洲王公貴族地位較高,有時與皇帝意見發生矛盾,皇帝也不得不收回成命;二則內閣在名義上仍是國家最高政務機構,控制著外朝的權力,康熙帝為了把國家大權嚴密地控制在自己手中,決定以南書房為核心,逐步形成權力中心。

  清朝南書房評價資訊

  雍正朝自軍機處建立後,軍機大事均歸軍機處辦理,南書房官員不再參預機務,其地位有所下降。但由於入值者常能覲見皇帝,因此仍具有一定地位。南書房亦被長期保留,直至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撤銷。因接近皇帝﹐對於皇帝的決策﹐特別是大臣的升黜有一定影響力。故入值者位雖不顯而備受敬重。雍正朝成立軍機處後﹐撰擬諭旨為軍機大臣等專職﹐南書房雖仍為翰林入值之所﹐但已不參預政務。有清一代士人﹐視之為清要之地﹐能入則以為榮。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有《南書房記注》﹐系迄今發現的﹑為數極少的南書房檔案。

  相關人物

  康熙帝***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愛新覺羅氏,名玄燁,蒙古人稱為恩赫阿木古朗汗***Enkh Amgahan***或阿木古朗汗***蒙語“平和寧靜”之意,為漢語“康熙”的意譯***,為清朝入關以來的第二位皇帝,年號“康熙”,廟號“聖祖”,史稱清聖祖或康熙帝。玄燁於順治十一年三月十八生於北京紫禁城景仁宮,順治帝第三子,母孝康章皇后佟佳氏。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崩於北京暢春園清溪書屋,終年六十九歲。在位六十一年零十個月***1661年2月5日-1722年12月20日***,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

  雍正,為清朝雍正皇帝的年號,從1723年***雍正元年***至1735年***雍正十三年***,前後共十三年,雍正皇帝在位期間,清朝顯示出一片繁榮昌盛的景象。雍正是清朝第五位皇帝的年號,雍正帝出生於公元1678年。生母烏雅氏***即孝恭仁皇后***,由貴妃佟佳氏***即孝懿仁皇后***撫養。與康熙帝皇十四子胤禵為同母兄弟。師從顧八代、張英、徐元夢等。公元1722年12月20日,康熙駕崩。胤禛登基,時年45歲。公元1735年10月08日,胤禛駕崩,享年58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