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誠佈公的歷史成語典故

  閱讀成語故事,可以積累優美的語言素材。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

  三國時,蜀漢的丞相諸葛亮是一個既有能力又有衷心的賢臣,得到皇帝劉備的重用。

  劉備臨終前,曾將自己的兒子劉禪託付給他,讓他幫助劉禪治理天下。劉備甚至誠懇地留下遺言:如果劉禪不好好聽你的話,做出危害國家的事,你就取而代之,自己做皇帝。諸葛亮非常感動,表示要好好地效忠少主劉禪。

  劉備死後,諸葛亮竭盡全力幫助劉禪治理國家。有人勸他自封為王,但他嚴厲地拒絕了。他對身邊的人說:“我已經受先帝委託,擔任了這麼高的官職。如今討伐曹魏又沒什麼成效,你們卻要我加官晉爵,這是不忠不義的事情啊!”

  諸葛亮為人處世公正合理,不徇私情。馬謖***sù***是他非常器重的一位,在攻打曹魏時,因為大意輕敵,失守街亭這個地方。諸葛亮因為馬謖已經立下軍令狀,所以忍痛殺了馬謖。馬謖臨刑前上書諸葛亮,說自己雖然死去,在九泉之下也沒有怨恨。諸葛亮自己也為失守街亭主動承擔責任,請求後主批准他由丞相降為右。他還特地下令,要下屬坦率地批評他的缺點和錯誤,這在當時是十分罕見的。所以,後人在寫史書時,就用“開誠心,布公道”來形容這位賢臣。

  成語“開誠佈公”由“開誠心,布公道”縮略而來。人們常用它來比喻對人態度誠懇,坦白無私。

  相關人物介紹:

  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號臥龍***也作伏龍***,漢族,徐州琅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三國時期蜀漢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散文家、書法家、發明家。在世時被封為武鄉侯,死後追諡忠武侯,東晉政權因其軍事才能特追封他為武興王。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師表》、《誡子書》等。曾發明木牛流馬、孔明燈等,並改造連弩,叫做諸葛連弩,可一弩十矢俱發。於建興十二年***234年***在五丈原***今寶雞岐山境內***逝世。

  諸葛亮的發明有:

  天燈:亦稱為孔明燈,相傳源自四川平樂古鎮,三國時期,此鎮乃為軍事重地,諸葛亮當時被司馬懿困於平陽,諸葛亮算準風向,製成紙燈籠繫上求救資訊放上天空,最終得以脫險。

  連弩:被諸葛亮大大改進,是故連弩亦有諸葛連弩或諸葛弩之稱。

  木牛流馬:分為木牛及流馬,為運輸工具。根據歷史記載,建興九年至十二年***231年-234年***諸葛亮在北伐時所使用,其載重量為“一歲糧”〈逾4百斤〉,每日行程為“特行者數十里,群行二十里”,為漢國10萬大軍提供軍糧。另外還有機關防止敵人奪取後使用。然而其確實的設計、使用方式不明,至今後世對其亦有不同的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