臥薪嚐膽典故

  臥薪嚐膽是形容刻苦自勵,發奮圖強。那你們知道的有哪些嗎?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供大家閱讀!

  

  春秋末期,越王勾踐每天睡在柴草上,臨睡前,用舌頭舔舔鹿膽的苦味,以此來提醒自己過往苦日子,要發奮圖強,報仇復國。

  原來吳王夫差發兵打敗了越國,越王勾踐被捉來吳國當了馬伕,日夜侍候馬匹。

  對於一個君王來說,這實在是非常難堪的。但是勾踐暗下決心,一定要恢復自己的國家,所以他沒有露出絲毫的抗拒神態,老老實實養馬。

  勾踐還裝出對夫差忠心耿耿的樣子。用心替他駕馭馬車,態度謙卑。夫差認為勾踐真心歸順了,就放他回國。

  勾踐回國後,決心要使越國富強起來。他親自參加耕種,和百姓同甘共苦,他怕眼前的安逸消磨了志氣,就“臥薪嚐膽”,還常自問:“你忘了在吳國的恥辱嗎?”

  勾踐又給吳王送去美女西施。吳王夫差就更加只顧吃喝玩樂,無心國政,弄得國家日漸衰弱。經過二十年的充分準備,勾踐看時機已經成熟,就在吳國沒有防備的情況下,領兵把吳國打得大敗。夫差感到很羞愧,舉劍自刎而死。

  臥薪嚐膽解析

  臥薪嚐膽wò xīn cháng dǎn

  [釋義] 薪:柴草。睡在柴草上;經常嘗一嘗苦膽。比喻刻苦激勵自身;堅定報仇雪恥的意志。

  [語出] 宋·蘇軾《擬孫權答曹操書》:“僕受遣以來;臥薪嚐膽;悼日月之逾邁而嘆功名之不立。”

  [正音] 嘗;不能讀作“cánɡ”。

  [辨形] 薪;不能寫作“新”。

  [近義] 發憤圖強 宵衣旰食

  [用法] 用作褒義。一般作謂語、定語、狀語。

  [結構] 聯合式。

  [辨析] ~和“發憤圖強”都有決心奮鬥;謀求富強的意思。但~含有刻苦自勵的意思;它形象而典雅;而“發憤圖強”只是淺顯的陳說。

  臥薪嚐膽造句

  1.中國足協如果再不抓緊時間臥薪嚐膽,對於本就處於風雨飄搖的中國足球而言,那才將是真正的“楚歌四起”、“十面埋伏”。

  2.臥薪嚐膽,發奮圖強,一舉成天下,玩物喪德,暴虐如狼,一失天下心。

  3.北漂不容易,多少人臥薪嚐膽,功成名就卻英年早逝,多少人賺了一堆錢卻犧牲了健康,多少人風光十足卻跟家人少有團聚。

  4.他臥薪嚐膽,身自耕作,夫人自織,食不加肉,衣不重彩。

  5.勾踐最終達到目的,被吳王放回越國,臥薪嚐膽,“十年生聚,十年教訓”,終於打敗吳王,雪恥復國。

  6.呂齊老師演的勾踐真好,呈現了勾踐這個人物的複雜性,臥薪嚐膽復仇,最後卻背離了民心,對我的心靈震撼很大。

  7.當此創鉅痛深之後,正宜興臥薪嚐膽之思,枕戈待旦,灑涕誓眾,勵精圖治,奮發有為。

  8.臥薪嚐膽推暴虐,沉舟破釜垂千古。

  9.披荊斬棘創大業,臥薪嚐膽不畏難;已是扶搖青雲上,睥睨網文誰比肩?明日輝煌應在望,前輩風流今再攀!夜的邂逅。

  10.想那越王勾踐臥薪嚐膽,又有那張公百忍成金,我只低頭隱忍,嘴間泛起一抹笑,卻是苦澀盡現。

  11.王選臥薪嚐膽十多年,從研製計算機漢字鐳射照排技術到締造一流的企業集團,一身二任,取得了常人難以企及的輝煌成就。

  12.那不很好嗎?日積月累,財富愈多,人才愈盛,就像勾踐臥薪嚐膽一樣,十年生聚,十年教訓,二十年後報仇雪恥!

  13.關於“臥薪嚐膽”典故的由來,據諸多辭書解釋,當緣起於春秋時越王勾踐的故事,他為了雪恥復國,而以此磨勵心志。

  14.古之“臥薪嚐膽”之傳說,說的是春秋時,越國被吳國打敗,“越王句踐反***返***國,乃苦身焦思,置膽於坐,坐臥即仰膽,飲食亦嘗膽也。

  15.其中如伍子胥過昭關、專諸刺王僚、要離刺慶忌、申包胥復楚、臥薪嚐膽,都是家喻戶曉、膾炙人口的歷史故事。

  16.,日本社會各階層空前團結起來,節衣縮食,臥薪嚐膽,瘋狂擴軍備戰。

  17.他們臥薪嚐膽,逐鹿大洋,檢驗新裝備各種條件下的戰鬥效能引數變化,千萬次不耐其煩地進行實彈演練確保劍鋒出鞘,兵不血刃。

  18.公元前686年夏,鮑叔牙護齊公子小白奔莒避亂,留下一個齊國版的臥薪嚐膽故事——“毋忘在莒”,次年小白返齊登基,有了一代霸主齊桓公。

  19.臥薪嚐膽,十年生聚,十年教訓,求同存異,以戰養戰!寫完後,張明風把筆一擲,鏗鏘有力地道:“我們走!”。

  20.基本上每個人都是發憤圖強、宵衣旰食,臥薪嚐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