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興大麴的發展歷史

  全興大麴產於天府之國——四川成都全興酒廠。因歷史上該廠叫“全興老號”,釀製的酒屬麴酒型,故產全興大麴品命名為“全興大麴”。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

  成都古為蜀國、蜀州,釀酒歷史悠久。據漢代古辭《蠶叢國詩》曰:“川產惟平,其稼多黍,旨酒嘉穀,可以養父。野惟阜丘,彼稷多有,嘉穀旨酒,可以養母。”這首古詩生動地描繪出在西周末年至春秋之間,成都平原的先民辛勤勞作、黍稷豐收、釀酒敬老的美德。先秦時釀有“清酒”。漢代酒業較興盛,如成都城郊出土漢代畫像磚中,有《釀酒圖》、《宴飲圖》、《酤酒圖》、《酒肆圖》等,充分說明民間釀酒、飲酒的風習。

  三國時,章武年間劉備在成都“禁酒,釀者有刑”。唐代釀有“生春酒”列為貢品。當時成都酒品頗受文人名士所青睞,杜甫曰:“蜀酒濃無敵”,又云“魚知丙穴由來美,酒憶郫筒不用酤”,張籍曰:“萬里橋邊多酒家,遊人愛向誰家宿”、李商隱曰:“美酒成都堪送老,當壚乃是卓文君”,又說“歌從雍門學,酒是蜀城燒”。雍陶曰:“自到成都燒酒熟,不思身更入長安”。薛濤有“濃酒屬閒人”的詩句。宋代釀有酒品較多,張能臣在《酒名記》中有“三川成都府忠臣堂、又玉髓、又錦江春、又浣花堂”等名酒。熙寧年間酒課高達“四十萬貫以上”,為全國第二大產酒地區。元代釀有“刺麻酒”。明代釀有“白酒”、“萬里春”酒。彭作賓詩曰“萬里橋西呼白酒”。

 

  又《酒譜》載:“範至能酒於成都,用八桂法,名萬里春”。明末清初,陝西王姓客商開店自釀自賣酒品。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王姓三代孫在東門外水井街建“福升全酒坊”,引“薛濤井”水釀製“薛濤酒”,頗著稱於世,李汝珍《鏡花緣》“成都薛濤酒”列入全國50餘種名酒之中。馮家吉詩曰:“枇杷深處舊藏春,井水留春不染塵。到底美人顏色好,造成佳釀最燻人。”釀酒作坊曾達30餘家。道光四年***1824***在城內水花街開闢分號,名為“全興成”,所釀之酒名為“全興大麴”。1951年改建為成都酒廠,承襲傳統工藝,繼續生產全興大麴,***易為現廠名。

  製作工藝

  全興大麴酒在釀造工藝上也有自己的一套傳統操作方法。採用陳年老窖發酵,發酵長達60天,發酵完了必須達到窖熟糖醇、酯化充分的要求。蒸酒時,要掐頭去尾,也就是把質量不好的尾酒,稀釋後再回窖發酵。用作填充料的穀殼,要經過清蒸處理,不僅要除去穀糠的腥雜味,而且要蒸到有谷香味,才能配料蒸酒。中流酒還要經過品嚐鑑定,驗質分級。鑑定合格後,再分窖分壇入庫,貯存一年以上,然後勾兌,裝瓶,包裝出廠。

  延伸閱讀:

  全興大麴產於四川省成都市成都酒廠,該廠1951年建立。成都市位於四川盆地西北部。這裡平疇千里,土地肥沃,氣候溫和,農業興盛,自古以來就有“佳釀之鄉”的美稱。

  成都全興大麴的前身是成都府大麴,據史料記載:全興燒坊始建於清代乾隆五十一年***公元1786年***,距今已有二百多年的歷史。當時就以酒香醇甜、爽口尾淨而遠近傳聞,暢銷各地。全興老字號作坊正式建於清道光四年***公元1824年***,迄今已有160多年的歷史了。

  全興大麴酒的釀造技術經過歷代不斷改進,已經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操作工藝,酒的風味獨具一格。由於酒質佳美,在當時眾多名酒中首屈一指,享有很高的聲譽,因而至今沿用其名。

  全興大麴,窖香濃郁,醇和協調,綿甜甘洌,落日爽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