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椿種植的技巧

  香椿是一種多年生高檔蔬菜,為我國傳統的上等菜餚,那麼是什麼呢?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一起來看看。

  

  一、育苗

  1、苗床準備香椿喜溫暖、溼潤環境,怕寒、旱、澇,要求光照充足,土壤深厚、疏鬆、肥沃、富鈣,應選擇地下水位在地表1.5~2.5m以下,背風向陽,土壤鬆肥、排灌性好、未栽過茄科植物的地段作苗床。每畝苗床施腐熟廄肥4000~5000kg、過磷酸鈣50~60kg、碳銨40~50kg,翻耕入土作基肥,整成寬1~1.5m的畦。

  2、浸種催芽播前先將種子用25~30℃溫水浸一晝夜,然後撈出沖洗,瀝去水分,包3~4層溼紗布,置於20~25℃溫度下催芽。每天用溫水沖洗1次,並翻動種子,使受熱均勻,經7~10天后有少量種子裂嘴露出胚根就可播種。

  3、播種以春播為主,一般在3月中下旬至4月上中旬。採用條播,播種溝行距20~30cm,溝深3~4cm,播後覆細土1~1.5cm。利用營養缽育苗的,每隻缽內播2粒種子。每畝播種量3~5kg。

  4、苗期管理播後5~7天開始出苗,10~15天齊苗,應嚴防土壤板結。剛出土的種苗莖葉嬌嫩,應適當遮光。當幼苗有1~2片真葉時,結合中耕除草進行第一次間苗,3~4片真葉時第二次間苗,控制每畝苗數1萬株左右。露地育苗的於6月、保護地育苗的於4月移植到露地苗床。7~8月苗木生長迅速,為抽薹速生期,需肥量大,以氮肥為主進行追肥,每畝施尿素10~15kg或腐熟人糞尿1000kg,施2~3次。結合澆水鬆土,適當增施磷鉀肥,以促進苗木木質化。大棚栽培用的苗木常為獨杆苗,生長期內不摘心,只去側枝,生長後期適當去掉下部老葉,促進主幹生長,但要注意抑制徒長、控制株高。

  二、大棚栽培苗木

  1、移植初冬香椿落葉後,苗木基本完成木質化過程,進入17天的休眠期,立冬前後即11月上中旬待其通過休眠後移入大棚。但冬季較寒冷時,應及時起苗,起苗時儘量多保留根系,留根長20cm,挖溝假植,根部埋土,苗木上蓋稻草、麻袋等防凍,使香椿在1~5℃溫度下通過休眠,經10~15天后移入大棚。大棚內均勻撒施適量腐熟的農家肥和磷鉀肥,深翻入土,做成1m寬的畦,兩側溝寬30cm。每畦種香椿苗木5~10行,行距10~20cm,株距當年生苗5~10cm,多年生苗10~15cm,每畝大棚可栽香椿苗木5~10萬株。

  2、管理

  ①溫度調節栽苗後3~5天或半月左右,寒潮到來前封膜,封膜後溫度應逐漸升高,白天保持15~22℃,夜溫10℃左右。香椿芽萌動和芽苞開放期所需溫度較低,抽薹長葉期所需溫度較高,經40~50天,頂芽開始萌動。室溫超過28~30℃時,晴天中午掀膜通風2~3小時。

  ⑦溼度調節栽後澆一次透水,先不封膜,使苗木繼續通過休眠並散發水氣,避免土壤過溼導致爛根,同時必須保持空氣、土壤和苗木的溼潤。以後每10~15天,採收期每次採收前3~5天,選晴暖天中午給苗木噴水,噴到葉面滴水為止,溼度過大時通風降溼。

  ③營養調節生長期間不須追肥,在收完第一茬香椿、第二茬香椿芽長出後追肥,每畝噴綠豐寶3~5支***10g/支***,每支加水15kg,也可將尿素10~15kg或複合肥15kg溶於水中澆灌。每採收1次噴施1次追肥。

  ④光照調節經常清除塑料膜上的灰塵和水珠,增加透光量,使香椿芽色澤呈鮮亮的紅褐色。光照過強時,適當蓋些草扇減弱光照,以免日灼。

  3、採收春節前後香椿芽長20cm左右,顏色變紅褐色時開始採收,過15~20天可收第二茬椿芽。由於各單株間生長不一致,實際上4~5天就能採收一次。採收時須用剪刀剪下或快刀片削下芽頭,不能用手掰,以防損傷芽和樹體。第一次採收時,留下椿頭基部1~2片複葉,第二次留2~3片。開始採收側芽時,必須留下一部分側芽不收,使其萌發後形成輔養枝,以利恢復樹勢。大棚香椿芽可以從春節一直採收到4月中下旬,每畝可採收1000kg以上。

  4、恢復培育香椿苗木經冬、春兩季採摘,體內養分基本耗盡,須挖出苗木,栽到露地,進行恢復培養。採收結束後,應逐漸除去薄膜,適度通風降溫,使衰弱的苗木慢慢適應外界氣候。起苗時儘量少傷新生根系,併除去腐敗老根,促使新根萌生,每畝露地移植6000~8000株。6月中下旬進行平茬,2~3年生苗留幹15~25cm。同時加強肥水管理,發芽後選留1個健壯枝作主幹培養,除去其餘側芽。也可以在夏季枝條長到一定高度時摘心,培養成有2~3個短枝的多頭苗木。經過夏秋兩季節的恢復培養,秋末冬初再將苗木移入大棚。

  香椿露地高產栽培方法

  ***1***選取優良的菜用香椿品種,如安徽的黑油椿、細油椿,山東的紅椿等。

  ***2***把不同生育期的香椿品種搭配栽培,延長市場供應時間。

  ***3***推廣矮化密植技術,提高土地利用率,特別在城郊一帶,市場潛力較大,具體操作過程如下:

  ①採用直播間苗或育苗移栽的方式進行密植栽培。株距10―15釐米,行距50釐米,每畝約8000―l0000株。叢植法叢距100釐米,行距200釐米,畝株l000―1600叢。

  ②進行植株矮化,提高產量。多層型:樹高200釐米摘頂,使側枝發育成三層骨幹枝。可提高採收量。掃把型:苗高100釐米時去頂,對新發枝只去側芽不去頂,待長至20一30釐米時去頂,形成多頭。矮杆密集型:直播密植,高100釐米時去頂,及時摘除新發的嫩芽。矮林叢狀型:把叢植苗於株高150釐米時摘頂,新枝萌發後形成較多的椿頭。間作套種型:把香椿與其他作物間作,如櫻桃、黃花菜、油菜、小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