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黃疸遲遲不退怎麼辦呢

  面對新生兒的黃疸,一般兒科醫生和家長應該如何面對和護理呢?下面由小編為大家帶來關於寶寶黃疸遲遲不退怎麼辦的文章,歡迎閱讀!

  

  嬰兒之所以會出現黃疸,是因為嬰兒出生後,與母親脫離了聯絡,一切新陳代謝產物需由自己處理。

  紅細胞破壞後產生的膽紅素要經過肝臟轉化,才能從體內排洩出去。

  而這時新生兒的肝臟處理膽紅素的能力是很弱的。膽紅素就不能從正常的渠道排洩到體外,多餘的沒有經過肝臟處理的間接膽紅素蓄積在體內。到了一定的程度,嬰兒就表現出黃疸。

  隨著寶寶肝臟功能的逐漸成熟,新生兒黃疸會逐漸消退。一般在一週到半個月的時間內,黃疸就會退盡。

  然而病理性黃疸臨床上以尿道感染、發燒為最常見的病因,其它則包括:敗血症、膽道閉塞、新生兒肝炎、甲狀腺功能低下、先天溶血性疾病和先天代謝異常等,其中又以膽道閉鎖最為嚴重,需要儘快治療。

  一般而言,益生菌則對於無論何種程度的黃疸都有退黃作用。重度黃疸和病理性黃疸需要藍光治療。

  腸道免疫系統是人體預防疾病的最大免疫器官。剖腹產和吃不上母乳的嬰兒,腸道免疫功能就非常脆弱了。

  此時如果給他們補充點益生菌,讓益生菌儘快在腸道中佔位,那麼病毒、致病菌等壞菌即使進來了,也留不住,這樣就能保證嬰兒有個強壯的腸道免疫系統了。

  此外,腹瀉、便祕、腹脹等情況出現的機率也會相對不吃益生菌的嬰兒少。

  小兒黃疸 新生兒黃疸延遲消退的常見原因和處理

  1.母親產前用藥:如給母親產前應用了大量催產素或維生素K等。

  2.產程中有窒息、缺氧:由於呼吸困難、缺氧,一方面加重了酸中毒,另方面抑制了葡萄糖醛酸轉移酶的活力,影響了膽紅素的代謝程序;

  3.分娩時損傷出血,使膽紅素產生增加;

  4.產後受凍、飢餓:此時體內遊離脂肪酸等有機陰離子增多,與膽紅素競爭與白蛋白結合,而使膽紅素遊離血中,延遲餵養,胎糞排出延遲,可增加腸一肝迴圈,使血中非結合膽紅素增加。 為了預防新生兒發生高膽紅素血癥,孕母產前用藥要慎重,能不用的藥物儘量不用;分娩過程中嚴密監護,以免胎兒發生窒息和產傷;生後注意保持新生兒體溫,適當提早餵養。若已發生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除病因治療外,可應用光療、血漿或白蛋白等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