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新學期育兒知識有哪些

  關於新學期中班育兒知識,家長們知道嗎,下面就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寶寶識字初體驗 家長該如何做

  寶寶要開始認字了,對於家長來說又是一個新的階段。寶寶對於漢字、英文字母等都沒有具體意義,他們看到只是一些特殊的符號罷了。家長總是主觀認為,孩子學習認字越早越好,認識的字越多越好。

  可是,家長忘記了,孩子都有差異性,別人家的孩子也許對字比較有敏感,認識的比較快,有的孩子可能說話能力很強,有的孩子對唱歌跳舞有天賦,家長不應該總是把自己的孩子和別人作比較。如果總對孩子說:“你看人家誰誰誰,都會多少個字了,你呢?”會給孩子新增無形的壓力,讓孩子討厭學習。讓孩子快樂成長,比孩子認識多少字要重要的多。

  家長不用著急讓3歲的孩子認識字,而是應該多多和孩子進行語言交流,讓孩子積累語言,為以後學習認字做準備。

  家長不禁會問,寶寶到底多大才會認字。其實,在寶寶能夠分辨出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的時候,就已經具備認字的能力了,只不過,字對於孩子來說,比較抽象,不容易記住,而且不像爸爸媽媽出現的那麼頻繁。

  當寶寶差不多4歲的時候,就已經會對字產生興趣了,會主動追問這是什麼字,代表什麼東西或者意思。這個時候家長可以順著孩子,教導孩子,不過,要注意方式方法,不要讓孩子對認字感到討厭。

  想讓孩子認識字,不妨從看圖畫書開始

  圖畫書永遠比單純的字來的有意思,尤其是對於剛剛接觸字的孩子們來說。家長不要急忙去告訴孩子,這個字是什麼,讀什麼,什麼意思,而是可以換一種方式。找以圖為主,字較少的繪本,然後看圖講故事,和孩子討論,讓孩子發揮想象,複述故事,鍛鍊孩子的邏輯思維,提高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這比單純的記住一個字的符號要重要。

  讓孩子多多觀察身邊事物

  孩子認字需要對某個字產生具體認知,如果孩子沒有接觸過,認識字就比較吃力,即使記住了,也很容易忘記。比如,如果孩子不知道水是什麼,那麼他就不會對水這個漢子產生具體認識,很難記住。所以,多多和孩子對話,激發孩子對事物的觀察力,讓孩子充分表達自己的感覺、感想,這樣才更有助於孩子的發展。

  教導孩子認字的過程,也是教導孩子認識這個世界的過程,不要純粹的告訴孩子,這個字就是“左”,那個字就是“右”,一定要幫孩子建立對這個字的具體認知,讓孩子能夠感受到這個字。讓孩子從認字中尋找樂趣,激發孩子學習的慾望,讓孩子快樂認字。

  孩子厭學要先了解原因

  目前孩子厭學,已經成為阻礙孩子學習成績提高的最為嚴重的問題之一;孩子厭學,也已經成為眾多父母的一塊心病。在知識不斷更新的現代社會,競爭愈演愈烈的今天,迫切需要孩子以百倍的精力去吸收各種知識,以適應在未來社會的生存。然而,令人遺憾的是,孩子的厭學現象變得越來越多見;因為厭學阻礙了孩子對學習的熱情與追求,從而嚴重地束縛和損害了孩子的健康成長。那麼,到底有哪些原因導致了孩子越來越厭學呢?下面就由小編將孩子厭學的原因總結如下,以便大家參考。

  其一、孩子的生理原因:

  孩子生病、女孩的例假等等都可能是導致孩子厭學的原因,但這時不是表現為對整個學習過程的厭倦。大多是暫時的或者週期性的,只要稍加關懷、體貼、指導,厭學情緒就會減輕或消失。

  其二、夥伴關係不良:

  夥伴關係不良是導致孩子心情緊張、害怕學校進而引起厭學的一個重要因素。它有時是暫時的,有時則轉為成長時間的壓力與緊張。因此,要教會孩子處理好同學關係,與同學真誠相處。只要真誠相處,關係就會好,否則勢必影響孩子的學習情緒。

  其三、教師的因素:

  老師的教學方法不當、態度粗暴、處理事情不公正等都會導致孩子厭學,但這種厭學往往是具有學科特點的,不具有整體性,家長要及時引導孩子找出原因,正確對待。

  其四、教學內容太難:

  學習中失敗的記憶太多,導致孩子認為自己就是不行,也會引起厭學。處理的策略與方法是查漏補缺,變失敗為成功,這時聘請家庭教師不失為一個好的辦法。

  其五、家長要求不當:

  要求太嚴、太高或太鬆,都可能導致厭學。要求太高,孩子一時達不到,會失去興趣;沒有要求時,孩子又會轉移注意力,不把精力放在學習上,也導致厭學。處理的方法是家長應該針對自己孩子的智力情況等實際因素制定切實的目標。

  總結:以上種種因素都是導致孩子厭學的根源,嚴重干擾著孩子對知識的學習和對人生的追求,阻礙和影響孩子的健康成長。家長必須針對具體的原因,對症下藥,幫助孩子從厭學的泥潭中走出來。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