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十一號發射觀後感作文

  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計劃於10月17日在酒泉衛星發射成功中心發射,大家觀看神舟十一號的成功發射有什麼體會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推薦關於,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篇***一***

  2016年10月17日7時30分,搭載著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的長征二號F 遙十一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升空,將於2天后與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牽手”太空,景海鵬和陳冬開啟中國航天員迄今最長太空駐留。

  約575秒後,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與火箭成功分離,進入預定軌道,順利將景海鵬和陳冬2名航天員送入太空,飛行乘組狀態良好,發射取得圓滿成功。

  這是我國組織實施的第6次載人航天飛行,也是改進型神舟載人飛船和改進型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組成的載人天地往返運輸系統的第2次應用性飛行。

  飛船入軌後,按照預定程式,先進行約2天的獨立飛行,然後與天宮二號進行自動交會對接。組合體飛行期間,航天員進駐天宮二號,完成為期30天的駐留,並開展空間科學實驗與應用技術試驗,以及科普活動。

  神舟十一號空間交會對接,預示著我國為來空間站的建設又邁出了堅實的一步。象徵著我國航天事業快速發展。體現了我國科技的發達,國家的繁榮昌盛。祝願遠在太空的宇航員能夠凱旋歸來!

  篇***二***

  “神舟十一號”是中國建造併發射的第11艘太空飛船,也是中國第6艘載人飛船,北京時間2016年10月17日早晨7點30分,“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在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升空。

  “神舟十一號”飛船充分繼承了“神舟十號”飛船的技術狀態,主要功能和技術指標保持不變。在此基礎上,為滿足任務要求,進一步提高可靠性安全性,以及驗證未來航天技術,在三個方面進行了技術改進:

  一是為滿足本次任務要求,調整了軌道控制策略和飛行程式,使“神舟十一號”飛船能夠適應本次任務交會對接軌道和返回軌道高度由343公里提高到393公里的要求;優化調整了貨物裝載佈局方案,進一步提高了這次飛行任務的隨行運輸能力。

  二是為進一步提高安全性可靠性,新配備了寬波束中繼通訊終端裝置,顯著擴大了測控覆蓋範圍,提升了飛船姿態快速變化時的天地通訊保障能力,從而提高了航天員的安全性和飛船的可靠性。

  三是為驗證未來航天技術,滿足未來空間站交會測量裝置長壽命使用要求,對“神舟十一號”飛船的交會測量裝置進行了升級換代。

  剛剛過去不久的2016年10月8日,是我國航天事業創立60週年的紀念日。60年前的1956年10月8日,中國第一個導彈研究機構——國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標誌著中國航天事業的建立。航天一甲子,輝煌六十年。經過60年的發展,我國的航天事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進入“十三五”,多個航天重大工程進入關鍵階段,“神舟十一號”飛船的發射,標誌著中國航天將進入全新的發展階段。

  篇***三***

  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於10月17日7時30分發射,這不僅是航天工業領域的一項壯舉,更開啟了我國航天軍工領域的資本新篇章。

  我國航天運載器年發射次數已經進入世界前三,但累計發射次數與俄美差距顯著。

  根據人民日報披露,截至2016 年9 月1 日,我國長征系列運載火箭已飛行235 次,成功率達到95.32%。 “十二五”期間,主管我國航天科技工業的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共計成功發射火箭86 枚,發射成功率高達97.7%,五年間我國的發射次數、發射頻率和發射成功率均排位世界前列。其中,僅2015 年一年我國就完成火箭發射19 枚,並且全獲成功。經過60 年發展,目前我國火箭已具備可靠性高、發射密度高、入軌精度高的優點。

  從全球航天發射情況來看,目前全球航天發射主要由俄羅斯、美國、中國和歐洲國家組成的歐洲太空局主導。第一梯隊的俄美髮射累計次數遠遠高於我國,我國與歐空局共列第二梯隊。據統計,2012~2013年進行的159次航天發射中,俄羅斯、美國、中國和歐盟的發射量佔到了全部發射的86.8%。從整體發射總數來看,由於起步較晚,我國與俄、美髮達國家發射次數仍然差距不小。

  篇***四***

  “各號注意,1分鐘準備,50秒,40秒,30秒,20秒,10,9,8,7,6,5,4,3,2,1,點火”。聽著洪亮的倒計時,我的心激動得一直不能停下來,終於神舟十一號起飛了,在2016年10月17日17時38分,神舟十一號在13億中國人的期望中順利地起飛了。

  我和爸爸坐在電視機前目不轉睛地望著螢幕,唯恐錯過任何一個細節。

  經過四次分離***助推器分離、一二級分離、整流罩分離、目標飛行器與火箭分離***等步驟,神舟十一號終於進入對接軌道,它將與在9月份發射的天宮二號對接,與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牽手”太空。

  聽爸爸說,神舟十一號只是一個步驟,一箇中國建立太空站目標的必要步驟。神舟十一號一個小型簡易空間實驗室,以交會對接技術為核心任務,由於在軌時間較長,也將承擔一些觀測等方面的任務。“天宮”二號和“天宮”三號兩個空間實驗室,那時他們重點突破再生式生命保障、航天員中期在軌駐留、貨運飛船等關鍵技術,同時開展一定的科學應用,2020年前後發射的中國空間站定為“突破和掌握近地空間站的建造和運營技術、近地空間長期載人飛行技術,並開展較大規模的空間應用”。

  我們想想看,南極咱們有3個站了,北極咱們要有一個站了,深海咱們7千米深潛器已完工,月球的大家都知道,火星的研製中,可能和俄羅斯聯合搞吧……一個都不能少!存在就是利益,這都是為子孫後代爭奪未來的生存空間!所以神舟十一號的發射成功,是為中國之後的發展埋下了伏筆,中國將在這些基礎上更加進步,繁榮。

  神舟十一號意義非凡,這是中國人飛天夢想的繼續延伸。“神舟十一號”已成為另一個象徵,表明中國通過幾十年經濟繁榮的財富積累,國力提升,能集中力量發展航天事業,在一度只有少數國家掌握的技術領域開始縮小差距。

  無垠的太空是人類共同的財富,探索太空是人類的共同追求。在人類探索太空的事業中,中國理當有自己的貢獻。中國航天技術進一步發展,獲益的是全球。

  作為一箇中學生,我對祖國的未來充滿希望。同時我要更加努力學習,學習更多科學知識,將來有機會為祖國的繁榮富強作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