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十一號發射成功的作文

  “神舟十一號”飛船充分繼承了“神舟十號”飛船的技術狀態,你觀看了神舟十一號成功發射的視訊有什麼感想呢?下面小編為大家推薦一些神舟十一號發射成功的觀後感作文,希望大家喜歡。

  篇1

  北京時間10月17日早晨7點30分,“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在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升空。“神舟十一號”是中國建造併發射的第11艘太空飛船,也是中國第6艘載人飛船,它由“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發射,搭乘景海鵬和陳冬兩名男性航天員,將與上個月發射的“天宮二號”對接。其目的是為了更好地掌握空間交會對接技術,開展地球觀測和空間地球系統科學、空間應用新技術、空間技術和航天醫學等領域的應用和試驗。

  “神舟五號”是我國第一艘載人航天飛船,主要是考察航天員在太空環境中的適應性。2003年10月15日,楊利偉隨“神舟五號”飛船首次進入太空,也成為中國人心目中的航天英雄。

  作為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空間實驗室任務的第三次發射任務,神舟十一號任務“承上啟下”:一是為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在軌運營提供人員和物資天地往返運輸服務,考核驗證空間站執行軌道的交會對接和載人飛船返回技術;二是與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對接形成組合體,進行航天員中期駐留,考核組合體對航天員生活、工作和健康的保障能力,以及航天員執行飛行任務的能力;三是開展有人蔘與的航天醫學實驗、空間科學實驗、在軌維修等技術試驗,以及科普活動。

  神舟十一號飛船入軌後,2天內完成與天宮二號的自動交會對接,形成組合體,航天員進駐天宮二號,組合體在軌飛行30天。期間,2名航天員將按照飛行手冊、操作指南和地面指令進行工作和生活,按計劃開展有關科學實驗。完成組合體飛行後,神舟十一號撤離天宮二號,並於1天內返回至著陸場,天宮二號轉入獨立執行模式。

  篇2

  神舟十一號”是中國建造併發射的第11艘太空飛船,也是中國第6艘載人飛船,它由“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發射,搭乘景海鵬和陳冬兩名男性航天員,將與上個月發射的“天宮二號”對接。

  “神舟”載人飛船是我國自行研製的,用於天地往返運輸人員和物資的載人航天器,利用了國際第三代載人飛船技術,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及鮮明的中國特色。“神舟”載人飛船可一船多用,既可留軌觀測又可作為交會對接飛行器,滿足天地往返的需求。

  “神舟”號飛船採用“三艙一段”,即由返回艙、軌道艙、推進艙和附加段構成,包括13個分系統,與國外第三代飛船相比,具有起點高、具備留軌利用能力等特點。神舟系列載人飛船由專門為其研製的“長征二號”火箭發射升空,發射基地都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

  “神舟一號”和“神舟二號”飛船都是無人飛船,“神舟一號”是中國實施載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次飛行試驗,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而“神舟二號”在“神舟一號”的基礎上,首次在飛船上進行了微重力環境下的空間生命科學、空間材料、空間天文和物理等領域的實驗。“神舟三號”和“神舟四號”均屬於正樣無人飛船,即飛船技術狀態與載人狀態完全一致,為以後載人飛船發射做準備。

  “神舟五號”是我國第一艘載人航天飛船,主要是考察航天員在太空環境中的適應性。2003年10月15日,楊利偉隨“神舟五號”飛船首次進入太空,也成為中國人心目中的航天英雄。

  從“神舟六號”飛船開始,我國的“神舟”飛船已經具有承載3名航天員的能力;“神舟七號”飛船實現了中國航天員首次空間出艙活動;“神舟八號”飛船是我國的標準型空間渡船,與“天宮一號”於在我國甘肅、陝西上空進行了對接。“神舟九號”飛船也同天宮一號實施了自動交會對接,這是中國實施的首次載人空間交會對接,並且在此次任務中,中國首位女宇航員劉洋進入太空。“神舟十號”飛船也成功與“天宮一號”進行交會對接成功,標誌著中國已經基本掌握了空間飛行器交會對接技術。將對後續的“天宮二號”、即第二代空間實驗室的建設打下堅實的基礎。

  篇3

  “神舟十一號”是中國建造併發射的第11艘太空飛船,也是中國第6艘載人飛船,北京時間2016年10月17日早晨7點30分,“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在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升空。

  “神舟十一號”飛船充分繼承了“神舟十號”飛船的技術狀態,主要功能和技術指標保持不變。在此基礎上,為滿足任務要求,進一步提高可靠性安全性,以及驗證未來航天技術,在三個方面進行了技術改進:

  一是為滿足本次任務要求,調整了軌道控制策略和飛行程式,使“神舟十一號”飛船能夠適應本次任務交會對接軌道和返回軌道高度由343公里提高到393公里的要求;優化調整了貨物裝載佈局方案,進一步提高了這次飛行任務的隨行運輸能力。

  二是為進一步提高安全性可靠性,新配備了寬波束中繼通訊終端裝置,顯著擴大了測控覆蓋範圍,提升了飛船姿態快速變化時的天地通訊保障能力,從而提高了航天員的安全性和飛船的可靠性。

  三是為驗證未來航天技術,滿足未來空間站交會測量裝置長壽命使用要求,對“神舟十一號”飛船的交會測量裝置進行了升級換代。

  剛剛過去不久的2016年10月8日,是我國航天事業創立60週年的紀念日。60年前的1956年10月8日,中國第一個導彈研究機構——國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標誌著中國航天事業的建立。航天一甲子,輝煌六十年。經過60年的發展,我國的航天事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進入“十三五”,多個航天重大工程進入關鍵階段,“神舟十一號”飛船的發射,標誌著中國航天將進入全新的發展階段。

  篇4

  2016年10月17日7時30分,搭載著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的長征二號F遙十一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點火升空。1992年9月21日,我國的載人航天工程正式啟動,制定了“三步走”的發展戰略。

  第一步是研製載人飛船,實現我國載人航天的歷史性突破。這已通過“神舟五號”、“神舟六號”載人飛船完成。

  第二步是突破和掌握航天員太空行走、空間交會對接兩項關鍵技術,發射空間實驗室和貨運飛船,這是建造空間站的前提。這也已通過“神舟七號”航天員翟志剛進行太空行走拉開序幕,並分兩階段實施:第一階段,通過發射“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和“神舟八號”無人飛船實現了自控交會對接;通過分別發射“神舟九號”、“神舟十號”與“天宮一號”實現了自控和手控對接,這標誌著我國獨立掌握了空間交會對接技術。

  此後,我國載人航天進入第二步第二階段,在2016年發射“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還將在2017年發射“天舟一號”貨運飛船,主要任務是驗證航天員中期在軌駐留技術、在軌加註技術和未來空間站的部分新技術。

  第三步是在2020年左右建成長期載人的大型空間站,將在軌運營10年以上,成為我國空間科學和新技術研究試驗以及科普教育的重要基地。

  2016年10月,我國發射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2017年,我國將用“長征七號”運載火箭發射我國第一艘貨運飛船“天舟一號”,驗證推進劑在軌補加技術。“天舟”貨運飛船貨運載荷比將達到世界先進水平,擁有較高的運輸效率。

  此後,我國將以空間站建設和應用為基礎,以載人月球探測為新突破,以支撐國家發展利益向地月空間拓展為目標,研究制訂新形勢下載人航天發展的新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