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四年級語文上冊全冊教案

  通過課堂實踐與觀察、解讀優秀、與學生談話交流、文獻資料的借鑑歸納整理,在辯證處理編寫中的多種關係後,從三個層面提出了語文教案創新的策略,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給大家作為參考,歡迎閱讀!

  

  【教材分析】

  《黃河的主人》蘇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的最後一篇課文,原題《筏子》。它是我國著名散文家袁鷹寫的一篇意蘊深刻、震撼人心的優美散文。作者以生動形象的語言,向我們展示了黃河那不可阻擋的磅礴氣勢及羊皮筏子在奔騰咆哮的黃河上鼓浪前進的壯觀景象。文章極力渲染黃河氣勢之大,筏子險情重重,乘客從容淡定,進而襯托出了黃河艄公機智勇敢、戰勝艱難險阻的偉大精神,也正是這種精神深深地震撼了作者的心靈,震撼了讀者的心靈,讓人感到人類的偉大。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能正確美觀地書寫"濁、滾".運用多種方法理解詞語。

  3.初步感知課文主要內容。感受黃河氣勢之大,筏子險情重重,乘客從容淡定。

  4.瞭解作者以黃河、筏子、乘客來襯托艄公為黃河的主人的寫作方法。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課文內容。感受黃河氣勢之大,筏子險情重重,乘客從容淡定。學會本課生字,能正確美觀地書寫"濁、滾".運用多種方法理解詞語。

  教學難點:瞭解作者以黃河、筏子、乘客來襯托艄公為黃河的主人的寫作方法。

  【教學過程】

  一、板書課題,匯入新課

  二、檢查預習,學習字詞

  1.出示四字詞語認讀,找出詞語的共同點。板書:黃河。

  2.播放視訊,感受黃河的雄姿。再讀詞語。

  3.理解詞語。

  ①自主學習生字"濁",完成描紅、臨寫。理解"濁浪排空"的意思。

  ②查字典理解關鍵字"駭"的意思,從而理解"驚濤駭浪"的意思。

  4.齊讀詞語,讀出黃河的氣勢。

  三、精讀課文,感受黃河的氣勢。

  1.默讀課文,勾畫出描寫黃河的段落。***PPT出示:黃河滾滾……***

  2.找出本段的中心句——黃河滾滾。理解詞語意思。學習生字"滾".教師範寫後學生描紅臨寫。

  3.指導感情朗讀。

  4.理解"膽戰心驚".

  5.配樂朗讀第一自然段。

  四、精讀課文,感受筏子的輕、小。

  1.過渡:在令人膽戰心驚的黃河上,作者被一股強磁力深深地吸引住了!

  2.PPT出示:這就是黃河上的羊皮筏子!這明明是一個陳述句,為什麼要用"感嘆號"?作者何以發出這樣的感嘆?請同學們默讀課文二、三自然段,勾畫出相關語句,寫寫自己的體會。

  3.交流反饋。

  預設一:

  PPT出示:遠遠望去……那麼小那麼輕……

  ①PPT出示羊皮筏子,教師簡介,學生理解筏子到底有多小、有多輕!學生練讀展示。

  ②"一個小小的浪頭,就能把它整個兒吞沒".抓住重點詞語"小小的"、"整個兒"、"吞沒".幫助學生理解。

  ③帶著感受,齊讀語段。

  預設二:

  PPT出示:再定睛一瞧……

  ①抓住感嘆詞"啊",理解作者的驚異。

  ②理解關鍵字詞"湍急"、"貼".感受作者的提心吊膽。

  ③品讀標點,體會標點所表達的感情色彩。

  4.指導感情朗讀。

  五、精讀課文,感悟乘客的從容鎮靜。

  1.過渡:這麼危險的羊皮筏子,我們不敢坐,有人卻敢坐。板書:乘客。

  2.PPT出示齊讀乘客的語段,感受乘客的從容。

  六、寫作方法、語用指導。

  1.作者通過寥寥數筆,卻讓我們感受到黃河的洶湧、筏子的危險、乘客的從容。這三個方面在寫作上有什麼共同點?先寫了什麼?後寫了什麼?

  2.小結寫作方法。

  3.黃河的主人是艄公,可作者卻把黃河、筏子、乘客寫得詳細具體,這又是為什麼呢?***反襯***

  七、設定懸念,引起下文。

  的反思

  《黃河的主人》是一篇散文,它讚揚了羊皮筏子的艄公憑著勇敢和智慧、鎮靜和機敏,戰勝了驚濤駭浪,因而被譽為“黃河的主人”。課文的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讀懂揭示課文中心的重點句,即“他憑著勇敢和智慧、鎮靜和機敏,戰勝了驚濤駭浪,在滾滾的黃河上如履平地,成為黃河的主人。”理解這個重點的關鍵是放手讓學生讀通課文,幫助他們藉助語言文字創設的情境,展開想象,感知羊皮筏子在洶湧的激流裡鼓浪前進的驚心動魄的景象。教學難點是幫助學生弄清課文各部分和中心之間的聯絡。為突出重點和突破難點,我細細研究教材,發現了其中隱藏的契機——抓住幾個對比,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一、羊皮筏子體積之小與它負荷的重進行的對比

  “從岸上遠遠望去,那麼小,那麼輕,浮在水面上,好像只要一個小小的浪頭,就能把它整個兒吞沒”,“也只有十隻到十二隻羊那麼大的體積吧”,可是“那上面卻有五位乘客和一位艄公,而且在他們的身邊還擺著兩隻裝得滿滿的麻袋”。這足以讓岸上的觀眾為之驚訝得目瞪口呆。羊皮筏子越小,它在黃河上漂流就越危險,撐羊皮筏子的艄公就越需要勇敢、膽略和智慧,沒有驚人的膽量和過人的智慧,沒有高超的撐筏技術,艄公是不敢在“洶湧的激流裡鼓浪前進”的。

  二、旁觀者和當事人的對比

  看到這六個人乘著一張小小的羊皮筏子,在湍急的黃河上貼著水面漂流,在驚濤駭浪中顛簸,岸上的“我”不禁提心吊膽,然而“艄公卻很沉著,他專心致志地撐著篙,小心地注視著水勢,大膽地破浪前行”。“我”的擔心固然有其原因,也是人之常情,可對艄公而言卻似乎是多餘的。你瞧,“羊皮筏子上的乘客談笑風生,……那從容的神情如同坐在公共汽車上瀏覽窗外的景色”。乘客們何以如此放心,如此安然,這一切都是艄公為他們創造的,是艄公給予他們的保證……讀到此處,學生自然明白作者寫“我”的擔心、乘客的從容,都是為了襯托艄公的沉著。

  課文第7自然段寫到:“聽坐過羊皮筏子的人說,第一次嘗試,重要的就是小心和大膽”,“坐在吹滿了氣的羊皮筏子上,……如果沒有足夠的勇氣,是連眼也不敢睜一睜的”。坐羊皮筏子就必需足夠的勇氣,否則即便坐了上去也不敢睜開眼睛瞧一瞧,可見“波浪滔滔的黃水”是如何令人膽戰心驚。那麼艄公呢?面對同樣險惡的風浪,還身系乘客的安全,他站在那小小的羊皮筏子上***是無論怎樣也不敢也不能閉一閉眼睛的***,只憑手裡那麼一根不粗不細的竹篙便能在滾滾的黃河上如履平地……這需要何等的膽魄、何等的鎮靜與機敏。一坐一站,一閉一睜,艄公勇敢、智慧、沉著、機警的形象便油然而生。

  三、將黃河的巨浪激流與羊皮筏子的輕微渺小進行對比

  黃河越是是巨浪滔天,那麼在黃河上漂流的羊皮筏子就越顯得艱難險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