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練太極拳對青少年的好處

  長期習練太極拳對青少年有哪些好處?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歡迎閱讀!

  

  一是可以矯正骨骼,防止骨骼變形

  青少年正處在身心發育的良好時期,練習太極拳要求立身中正,不偏不依,鬆靜自然,一動無有不動,全身骨骼處於柔和運動中,既糾正了不良姿勢,頸椎和腰椎都會得到很好的鍛鍊。

  加上戶外空氣新鮮及陽光中紫外線適量照射,人體鈣質容易吸收,也就少患或不患由骨質疏鬆而引起的骨骼變形折裂等病症;

  二是可以增大肺活量

  太極拳要求動作與呼吸自然配合,久而久之肺組織得以充分鍛鍊,肺活量增加,免疫力增強,也就不患或少患呼吸道疾病。

  三是可以增強腸胃的消化吸收功能

  太極拳要求邁步如貓行,動作非圓即弧,螺旋纏繞,鬆柔圓活,動作正確,不會產生肌肉痠痛、疲勞口渴。而且長期有規律的呼吸,使橫膈肌活動擴大,腸胃器官蠕動加快,促使食慾增加,消化機能加強。對便祕、痔瘡等疾病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四是可以疏通經絡,促進血液迴圈

  由於太極拳的呼吸深勻細長,動作鬆柔舒展,全身經絡會在這種運動中逐漸暢通,血液流動速度加快,氣血旺盛,神清氣爽,精力充沛。對心臟病、冠心病、前列腺、血脂稠、痛風、頸肩腰腿痛有明顯的防治作用。

  五是可以放鬆心情,緩解精神壓力

  練習太極拳時要求思想清靜,周身放鬆,動作舒緩大方,步法輕靈穩健,在練習中全身的筋骨肌肉,神經系統得以充分的調整和疏理,對焦慮、煩躁、抑鬱症等有很好的調理作用。

  六是可以增強記憶力

  陳式太極拳老架一路74個動作,練習者在練習過程中會自然記住所練動作,久而久之記憶力會漸漸增強。因此,對記憶力減退、失眼、多夢、煩躁等有一定的治療恢復作用。

  習練太極拳不僅對青少年的好處很多,而且對長期從事機關工作的白領、公職人員和一些專業人士更是大有益處。

  現在,很多白領、公職人員和一些專業人由於受工作環境的影響,工作壓力大,經常加班加點,生活沒有規律,交往應酬頻繁,日積月壘疾病纏身,危害生命健康。

  當然,要想通過練習太極拳收到祛病健身的效果,並非一朝一夕之功,在動作和方法正確的基礎上,加上持之以恆地鍛鍊,不管男女老少,都可以收到祛病健身,美容瘦身、修心養性,陶冶情操,延年益壽的效果。

  太極拳的創造者和發展者們,其中有許多道士和養生家,他們都深通醫理和易經,在修練太極拳的過程中將其融合了進來。

  而且太極和中醫的基礎理論又都是與易經的基本思想密切關聯,因此二者有許多相通之處。以後我們把二者在陰陽五行、氣血髒象等方面的認識和對疾病的防治等逐一加以探討。

  一、陰陽五行

  老子云“萬物負陰而抱陽”。古人認為陰陽的變化是宇宙的基本規律。中醫講“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神明之府也。”

  在太極拳的練習中就是講究陰陽協調和平衡,這也是太極拳運動所遵循的規律。

  太極拳家講:“陰陽分,天地判,始成太極。”所謂陰陽分是指陰靜陽動、陰息陽生;天地判是指清濁二氣分、陰陽相交化生萬物。

  由此可見中醫與太極拳理論對於揭示宇宙的基本規律上看法是一致的。

  在中醫理論中,講陰陽對立、陰陽消長、陰陽互根、陰陽轉換,並且用這些規律來的說明人體的組織結構、生理功能。病理變化,以及用其指導臨床診斷與治療。

  而太極拳理論是以太極圖為中心而推演的,圖中黑白分別為陰陽的各自屬性,S線代表陰陽的消長變化和運動中的平衡關係,其中黑中之白眼、白中之黑眼,代表著陰中有陽、陽中有陰,並隱喻著陰陽中具有無限可分性。

  在中醫治療學中有寒熱、虛實、表裡等陰陽屬性不同的病症,有溫、清、補、瀉和解表、治裡等相應治法。

  在太極拳運動中則有動靜、開合、剛柔、虛實等陰陽屬性之不同,並有動靜變化、開合鼓盪、虛實分明、剛柔相濟等陰陽屬性不同的人體內外運動變化。

  在中醫學中,五行學說是用來取類比象進行推演、歸類人體的臟腑之間的生理功能病理影響的相互關係,以及用來指導臨床診斷、擬定治則的。

  其具體方法是以木、火、土、金、水五行之間的生克乘侮關係進行推演的。而在太極拳法中,講掤、捋、擠、按、採、挒、肘、靠八門,進、退、顧、盼、定五步,也是按五行區分和掌握生克變化規律的。

  由此可知中醫學與太極拳在陰陽五行理論上是相通的。在養生治病的目的上也是一致的。

  二者都強調要不斷地調整陰陽關係、和五行生剋乘侮關係***只是一是用藥物,一是用動作導引而已***,從而達到人體內環境的平衡,即所謂“陰平陽祕,精神乃治”。

  二、氣血關係

  中醫學認為氣、血是構成人體的基本物質,是人體臟腑、經絡、組織器官活動的物質基礎。氣為血帥,血為氣母,氣血的調和與通暢是人體健康的關鍵

  太極拳著重於對精、氣、神的修練,尤其在鍛鍊時要求以意導體、以體導氣,從而使氣血執行流暢而致平和。

  因此常見一般練習太極拳有年之人,即使在冬天在戶外打拳,也無需戴手套,練習後手還是暖暖的。這僅說明練習太極拳能促進氣血執行的只鱗片甲而已。

  中醫學將氣歸納成:元氣、宗氣、營氣、衛氣;其中元氣是人體生命的原動力。宗氣是水谷精微之氣與大自然空氣的混合體,積於胸中,以補充元氣。

  營氣行於脈中,濡養五臟六腑、四肢百骸。衛氣行於脈外,有溫分肉、肥奏理、司開合的作用。它們的協同作用,保證了血脈的暢通,維持了人體周身各部的功能作用。

  太極拳則將元氣、宗氣、營氣流歸成內氣,將衛氣歸為外氣,通過養、蓄、運、使四個方面來練氣養生。尤其是吳圖南前輩提出的養蓄宗氣、培補元氣。執行營氣、開發衛氣,更是太極拳養生保健的關要之說。

  三、臟腑經絡

  無論中醫學還是太極拳,其防病治病、養生保健,最後都要落實在臟腑功能上。

  中醫學中的臟腑經絡學說是其核心部分,因為人是一個有機的整體,五臟六腑之間各有專司,又互相依存,相互制約、相互協調。而且在五臟與形體外竅之間,五臟與情志活動之間都有密切的聯絡。

  所以五臟之健康與臟腑之間生理功能的平衡協調,是維持人體內外環境相對恆定的關鍵所在。同時保持良好的情志狀態又能穩定五臟六腑的正常活動。

  太極拳運動即利用動作導引、調息吐納、神意鍛鍊等,對臟腑功能正常、內外關係協調來進行保健防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