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羽毛球預防軟組織損傷方法

  如今,羽毛球運動普及程度越來越高。但是,多數愛好者都是沒有經過專業人員指導,憑自己的感覺和習慣打球。殊不知,不注意動作規範、科學,長期以錯誤的姿勢打球,很容易造成運動損傷。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介紹,希望能幫到你。

  打羽毛球預防軟組織損傷

  肩、肘關節損傷

  在羽毛球運動中,以肘關節內側韌帶損傷最為常見。它的發生,主要是在完成羽毛球扣殺動作過程中,上臂往往處於外展位,而肘關節屈曲90度,如此時肘關節在低於肩關節的情況下進行大力扣殺,極易使肘內側受剪力的作用而損傷該部位組織。另外,教練說,扣殺球時應將力量集中在腕關節,擊球瞬間肌肉收縮,其他時間肌肉應放鬆。如果擊球時將力量集中在了肩關節且肌肉始終保持緊張,就很容易使肩關節受傷。

  膝關節損傷

  膝關節損傷,往往與跳起扣殺後落地姿勢不佳有關。教練說,做跳起動作時要格外小心,因為跳起後落地時,人體容易失去平衡或兩腿靠攏不夠,使小腿突然外展、外旋或小腿固定,大腿突然內收、內旋,即有可能造成膝內側韌帶損傷,甚至內側半月板損傷.

  如果屈曲的膝關節、小腿突然內收、內旋或小腿固定、大腿突然外展、外旋,則會引起膝外側韌帶損傷,甚至外側半月板損傷。

  踝關節損傷

  踝關節也是羽毛球運動中極易受傷的部位。由於羽毛球落點變化大,打球者需要腳下不停移動,很多人衝到網前跨步接球時,因速度太快而習慣用腳尖著地,這樣的做法很容易使踝關節區域性負荷過重。

  加上肌肉力量不足,導致踝關節韌帶扭傷,姿勢長期錯誤,還會造成踝關節創傷性滑膜炎。正確的著地方法應該是,前跨步時腳跟外後側最先著地,依次向前直至整個腳掌落地。落地時應儘量將腳步放輕,避免突然、猛烈地著地。

  最好能在木製地板的場館裡打球,運動鞋的鞋底要有一定厚度和彈性,以降低對踝、膝等關節損傷的機率。據調查,羽毛球運動踝關節損傷的原因多達七種,而其中所佔比例最大的兩個,一是區域性負荷過重,二是場地不良。

  肌肉拉傷

  肌肉拉傷在幾乎所有的運動中都有可能發生。在羽毛球運動中,最多見的是大腿後肌群和肘內側肌群拉傷。姿勢、技術上的錯誤是造成肌肉拉傷的主要原因,如不正確的跨步、蹬步、墊步及後場扣殺等。

  肌肉拉傷有主動拉傷和被動拉傷兩種。前者主要由於肌肉猛烈收縮,使肌肉的收縮力超越了其本身所能承受的能力而引起;後者是由於肌肉在一定的緊張、僵硬或牽拉狀態下受到猛烈、超限的牽伸,超越了肌肉本身的伸展程度所至。

  要避免肌肉拉傷,除應掌握正確的打球姿勢和技巧外,還應在平時加強肌肉鍛鍊,因為身體素質差是發生損傷的內在因素。

  城市裡25~50歲這一年齡段的人是最缺乏鍛鍊的群體。他們長期不參加體育運動,使肌肉彈性、伸展性變差,肌力變弱。加之打球前準備活動不充分,不當地使用暴力牽拉肌肉,以及場地不良等,容易發生肌肉拉傷。

  打羽毛球的注意事項

  1、選擇甜區更大的拍形

  所謂甜區,就是球拍面的最佳擊球區。當擊球點在甜區時能給你足夠的擊球威力、控球性、震動感很小,你會覺得很舒適。球拍的甜區較大,擊球時較不容易打到非甜區,所以震動的機會較少,受傷的機會也就較少。

  2、檢查拍柄的大小

  如果球拍的握把太小,當球沒有打到甜區時,球拍的扭力就較大,對手臂的傷害就越大。握把太大則手掌抓不牢球拍,容易疲勞。合適的大小應該是,正手握拍時無名指和大魚肌之間有約一個5-8mm的空隙。

  3、降低羽弦的張力

  較鬆的球弦,可以提供更大的線床效應,能擊出速度更快、威力更大的球,同時傳遞的震動較少。

  4、注意擊球的姿勢是否正確

  擊球姿勢的不正確是造成受傷的重要原因。如:擊球點過低、過後、擊球時側身不夠、甩動大臂擊球等等。多請教你身邊的高手,糾正你的錯誤。

  打羽毛球的誤區

  1、正式運動前的熱身準備沒有必要

  誤區:很多女性輕率地認定,在打球前做不做熱身運動無關緊要。

  事實:尚未運動開的肌肉很容易扭傷,因為它還沒有做好充分的準備以承受突然性的大動作。任何熱身動作都可以提高肌肉的適應性,使關節變得靈活。鍛鍊前的熱身有利於運動者的心血管系統,有益於健康。

  2、反正在打球鍛鍊,盡興吃喝問題不大

  誤區:許多人高興地想,因為我打球健身了,可以不用再去節食減肥了。

  事實:儘管從事任何體育鍛煉,身體確實會消耗掉更多的熱量和碳水化合物,但並不意味著對所有食物大開綠燈。關鍵是要保持營養平衡,多吃水果、蔬菜、纖維素、穀物及瘦肉。只有在飲食和健身之間保持科學的平衡,才可能達到最佳鍛鍊效果——明顯地減去贅肉並改善身體狀況。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