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淺探論文

  目前心理問題已成為我國的社會問題,尤其是幼兒心理健康問題已經成為不容忽視的嚴重問題。幼兒心理健康問題的產生與社會結構、家庭狀況和教育方式有著必然的聯絡,值得認真關注。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我國幼兒心理健康教育芻議》

  摘要:心理健康是一個人智力和人格發展、潛能開發、道德品質形成、積極適應社會的前提,是一個人整體素質形成和發展的基礎。目前心理問題已成為我國的社會問題,尤其是幼兒心理健康問題已經成為不容忽視的嚴重問題。幼兒心理健康問題的產生與社會結構、家庭狀況和教育方式有著必然的聯絡,值得認真關注。本文通過對我國幼兒心理健康教育存在問題的分析,提出開展我國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對策建議,以期對進一步加強我國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有所啟迪。

  關鍵詞:中國; 幼兒; 心理健康; 教育; 研究

  心理健康是一個人智力和人格發展、潛能開發、道德品質形成、積極適應社會的前提,是一個人整體素質形成和發展的基礎。目前心理問題已成為我國的社會問題,尤其是幼兒心理健康問題已經成為不容忽視的嚴重問題,幼兒心理健康問題的產生與社會結構、家庭狀況和教育方式有著必然的聯絡,值得認真關注。《幼兒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幼兒園必須把保護幼兒的生命和促進幼兒的健康放在教育工作的首要位置,樹立正確的健康觀念,在重視幼兒身體健康的同時,要重視幼兒的心理健康。”我國早期幼兒教育因受“應試教育”的影響,無論幼兒園還是家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著重視知識傳授和身體護養,而輕視對幼兒心理健康的教育。2010年全國第六次人口普查結果表明我國0—14歲兒童有2.2億人,根據近年來有關報道發現:我國兒童行為問題的檢出率則在13.97—19.57%之間,大約在3000—4300萬人左右,這是多麼龐大的群體。問題幼兒的表現為:多動、違紀、焦慮、抑鬱、任性、孤僻等,其中,留守兒童、單親兒童、獨生子女的心理行為問題尤為突現。以北京為例,上個世紀80年代北京地區兒童行為問題檢出率為8.3%,90年代為12.9%,到了本世紀北京中關村部分重點兒童行為問題檢出率上升為18.2%,兒童行為問題的不斷攀升,已經引起了專家和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這些心理不健康的問題已經嚴重地影響到了我國未來人才的素質,由此可見,我國幼兒心理健康的現狀不容樂觀。幼兒期是一個人身心健康發展的奠基時期,幼兒階段年齡在3—6歲是心理髮展速度最快、最易穩固的階段,因此在這一階段加強對幼兒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維護和促進幼兒的心理健康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積極開展幼兒心理健康教育,完善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機制,是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務,從小培養幼兒健康的心理對於培養我國未來人才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本文通過對我國幼兒心理健康教育存在問題的分析,提出開展我國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對策建議,以期對進一步加強我國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有所啟迪。

  一、我國幼兒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

  幼兒期是一個人身心健康發展的奠基時期,但由於傳統教育觀念和文化等各種因素的影響,致使目前幼兒中相當普遍地存在著獨立性差、心理脆弱、怕苦畏難、缺乏合作交往意識和能力、自控能力差等問題,不少幼兒還存在種種心理和行為偏差。究其原因,幼兒的心理健康教育從管理者到教師和家長中普遍還存在模糊認識,對健康的認識存在一些片面性,忽略了幼兒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一***幼兒心理健康教育認識不到位

  雖然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國已有一定的發展史,幼兒心理健康教育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但是幼兒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國還是一個新生事物,在許多方面幼兒心理健康教育認識還不到位。只能在摸索中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再加上目前我國有關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論比較薄弱,相關的積澱不夠深厚,這就導致我國的幼兒心理健康教育在理論上比其他國家落後,無法形成一個完整的理論和實踐體系,我國有些幼兒教育機構只是在指導幼兒園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時,只是採用一些零散的書籍。我國專門從事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理論研究的人員不多,幼兒園在對幼兒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時,往往會忽視對一些引進資料理解和消化。這樣,理論的高要求與普遍的理論水平低下就形成了矛盾。一些幼兒園教師在解決幼兒特有的心理方面的問題時,則是把有關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論用於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實踐中。這種狀況帶來的後果,不僅沒有對症下藥,還有可能惡化幼兒的心理問題。我們提倡的是在對幼兒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時,不僅要消化和理解教育家和外國專家有關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論,而且要結合當前的實踐,有針對性地解決幼兒出現的心理問題。

  ***二***幼兒心理健康教育師資不達標

  目前,大多從事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者多是幼兒園教師。但在我國大多數地區,大多數幼兒園教師的任職資格都不符合《教師資格條例》規定的學歷條件***幼師畢業以上***。有不少幼兒園園長和專任教師中,雖然取得《專業合格證書》,但由於在校學習時對幼兒心理知識學的少且較為膚淺,缺乏紮實的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知識,很難達到國家規定的幼兒心理健康教育師資的標準,因而時常對幼兒心理表現出來的種種現象感到手足無措和困惑。既不能對幼兒出現的心理問題進行及時的矯治,也無法預見幼兒心理可能出現的疾病並加以預防。幼兒園教師平時任務也較繁重,除了擔任教育教學工作以外,還要照顧幼兒的一些生理和心理需要。對幼兒進行專門的心理健康教育本來就會加重幼兒教師的負擔,在沒有受過任何專業訓練的情況下對幼兒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其難度不言而喻,效果也顯而易見。因此,受過系統幼兒心理健康教育專業知識訓練的教師匱乏,成了當前我國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發展的最大障礙。專門師資力量的缺乏會導致幼兒園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停滯不前,而且會使幼兒園的心理健康教育陷入困境當中。很多幼兒園由於缺乏專業的心理教師,無法正常地在幼兒中開展心理開導,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目標和內容的建立就任重而道遠了。

  ***三***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不完善

  國家儘管一再強調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但由於一些地方觀念和實踐的滯後,對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視程度還遠遠不夠。由於人們認識上的誤差,造成主觀和客觀的矛盾,即主觀上充分認識到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但客觀上只是做到滿足幼兒的生理和物質條件的需要,而忽視了幼兒心理健康的真正內在的需要。而且,由於實踐過程的侷限性,我國有關幼兒心理健康的教育和研究長期停留在生物→醫學模式上,還沒有實現向生物→心理→社會→教育協調整合模式的轉變。部分幼兒教育工作者在工作中將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成人化,常常借鑑中小學校甚至成人心理健康教育的經驗和模式來進行幼兒心理健康的教育。這導致了在教育的過程中,對幼兒的實際接受能力的忽視。有些幼兒園的老師在對一些有行為問題的幼兒進行心理矯正時,簡單地照搬一些行為治療的方法,而未考慮這種方法採用後,對幼兒會有什麼樣的消極影響。一些幼兒教師由於缺乏專門的心理學知識和缺乏經驗,對幼兒出現的心理問題看成是普通的個人習慣問題。相當多的幼兒心理健康教育被簡單地用德育工作來代替,他們常常把幼兒的心理問題片面歸為思想品德問題,所用的方法也只是思想品德中的談話、說服和勸導等方法。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