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文化的魅力範文4篇

  蓮是一種深受人們喜愛的水生植物:它有嫋娜可愛的莖葉,有嬌嫩雅緻的花朵,有沁人心脾的清香;它的果實和根都是食物中的佳品。以下是有關蓮文化的相關範文,歡迎參閱!

  蓮文化的魅力範文一

  “睡蓮”,好耳熟的名字啊!

  我經常聽人們說起睡蓮,卻沒有見過。不知它的花是什麼樣的,甚至連它的同族——蓮花開的花是什麼樣的也不清楚。

  前幾天,我終於有幸在生物園地裡看到了它們姐妹倆。

  睡蓮和蓮花都種在比較大的花盆裡,盆裡盛滿了水。

  蓮花的葉子都突出在水面上,在那纖細的莖的支援下,在微風中翩翩起舞。葉中襯托著幾朵豔麗的蓮花和花蕾。那蓮花可真綺麗,在花中心,不像平常的花那樣一律是花蕊,而是一個像倒置的圓錐狀的蓮蓬。在蓮蓬上表面有五六個圓圓的小點,蓮蓬裡的果實就是蓮子。在蓮蓬下似圓錐頂的部位,才有一圈花蕊。

  外面層層的花瓣緊緊地襯托著蓮蓬和花蕊,好似眾星捧月。這些花瓣的形體不同,裡面的花瓣比較小而且比較多,大約有三四層。外圍的花瓣層數比較少,但是瓣大,形似剝下的橘皮瓣,都是兩端稍稍緊縮,只是中間比較圓大些。外面的花瓣每片都緊緊地擁著裡面的花瓣,似乎是這些花瓣的支持者。雖然內外層花瓣形態不大一樣,但是它們的顏色是一樣的:白中透紅,豔而不妖,清而不素。

  睡蓮與蓮花相比差異很大。睡蓮的葉子多是緊貼在水面上,少數的突出水面,但最多不會高出水面一尺,大概是它的莖太嫩了,不足以托起它的葉子的緣故吧。睡蓮的葉子可真特別:比起蓮花的葉子,不僅小而且圓,大約只有碗口那麼大,樣子雖酷似蓮花的葉子,卻又不是,因為它的葉子上還有一道開口——從葉的中心開始一直到邊緣。它的花和花蕾與蓮花相比更是相差甚遠。睡蓮的花蕾有些像白玉蘭的花蕾,只是稍微肥大些。睡蓮的花蕾,外面包著一層淺墨綠色的瓣蠟,不像蓮花的花蕾那樣豔麗。睡蓮的花是黃色的,它的花蕊也與眾不同,有四五層,每一層花蕊似一朵平展的海星,從中心向四周伸出許多觸角,觸角的末端都向上稍稍翹起,越下層的觸角翹得越高。睡蓮總是早晨8時開放,晚上17時閉合,第二天早上8點再開放。一朵花能這樣連續開放三四天。大概由於這個緣故,人們才給它取命叫“睡蓮”的吧!這名字實在是再恰當不過的了。

  睡蓮雖和蓮花不一樣,但它們還是有相同的地方,那就是它們都屬蓮,都具有蓮的性格:出汙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蓮文化的魅力範文二

  歷代的詩人,如陶淵明盛愛蓮,讚揚著蓮的”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品格。

  說起蓮,有很多有關蓮的未解之迷,蓮的歷史又是如何呢?

  在人類出現以前,大約一億零四千五百年前,地球大部被海洋、湖泊及沼澤覆蓋。當時,氣候惡劣,災害頻繁沒有動物,大部分植物被淘汰,只有少數生命力極強的野生植物生長在這個貧瘠的地球上。其中,有一種今天我們稱為“荷花”的水生植物,經受住了大自然的考驗,在我國的阿穆爾河***今黑龍江***、黃河、長江流域及北半球的沼澤湖泊中頑強地生存下來。大約過了九千年,原始人類開始出現。人類為了生存,採集野果充飢,不久便發現這種“荷花”的野果和根節***即蓮子與藕***不僅可以食用,而且甘甜清香,味美可口。漸漸地,“荷花”這一人類生存的糧食來源便深深地印刻在我們的祖先——原始人類的心中,成為人類生存的象徵。

  一直到公元前五六千年的新石器時代,隨著農耕文化的出現,人類對荷花開始了進一步的瞭解。當時的人類為了生活上對水的需求,一般都定居在河岸湖畔或有天然泉水的沼澤地帶,而這些地帶恰是野生荷花主要的分佈區域。經測定,距今有五千年的歷史。人類在不斷的生產勞動中,對朝夕相處的荷花的生長習性、生存環境等積累了豐富的感性認識,為中國古老的荷花文化的產生髮展奠定的良好的基礎。

  如今,蓮成為了植物界中最古老的雙子葉植物之一。它們受著人們的高度讚美,它的姿容優雅,色彩明豔,葉、花均有清香,又使人們深深陶醉。

  蓮,記載著千年的歷史,它是多麼偉大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