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公司失敗的原因有什麼***2***

  3. 瞭解你的客戶,讓他們成為英雄

  跟客戶之間締結一種牢不可破的關係,這對於任何一家公司來說都絕對重要,對於一家SaaS公司來說更是如此。線下的那種傳統商業模式,更關注於成交時刻客戶的體驗,不太關係交易後客戶所獲得的價值,這在SaaS公司是絕對不能出現的。想一想傳統的企業級軟體和SaaS商業模式到底有什麼區別?

  傳統的企業級軟體是:

  * 在某一個時點達成交易,客戶在此刻做出購買決策

  * 昂貴,一般來說企業級軟體都得高達上百萬美金

  * 軟體必須由客戶來安裝,而且有時候還會捎帶著讓客戶購買一些硬體

  * 軟體需要時不時的升級,這個升級版也是得客戶進行購買以及安裝的

  SaaS模式的特點在於:

  *“銷售”變成了“租借”,按照“人頭”***使用者***來收費

  * 客戶不需要購買任何的軟體或者硬體

  * 客戶不需要為了這個應用的日後執行,專門還得配備一個IT員工

  * SaaS的更新是無縫下載的,甚至在客戶不知覺的情況下就完成了下載,整個過程自然順暢

  在SaaS領域裡,“銷售”僅僅是長期合作關係的開始,SaaS的提供商應該不斷地調整,來滿足客戶的需求,如果他們的服務沒有實現應用的價值,客戶很有可能就不續約了***因為本身投入的費用就不多,隨時掉頭走人都是有可能的***。

  SaaS的提供商就像是地主,將能夠實現各項功能以及資料儲存的“***許可權”出租出去。成為一個成功的“地主”***SaaS 公司***,意味著租戶***客戶***都是滿意的。

  Benioff很清楚,SaaS公司需要的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客戶支援團隊,他給公司帶來了一個全新的職位:客戶成功經理***CSM***。能夠享受到“客戶成功經理”服務的客戶往往都是願意購買較昂貴的,高階版本的客戶,相應的,CSM 會分析客戶對Salesforce的使用情況,主動積極地給出最好的做法是什麼。客戶成功經理會頻繁地跟客戶展開討論,而且每個季度會給出一個分數卡,來顯示這項服務提供的功能量化出來是多大的價值。

  除此之外,Salesforce不放過任何一個用了它家產品之後獲得成功的案例,Salesforce 專門準備了一個走廊,上面掛起來海報,每一張海報上面都是一個真實的使用者,而且他們都貼上了“英雄”字樣的標籤,甚至在後續的網路廣告上面就直接稱這些客戶為“英雄”。客戶在自家公司內部會不自覺地開始推薦Salesforce。

  不斷地推崇客戶所取得的成功,稱呼他們為“英雄”。

  4. 打造一個平臺

  你是一位打造 SaaS 公司的創業者,一直在強調自己的產品服務的價值,你勇氣和遠見鼓舞著你的團隊,並且矢志不渝地讓願景走進現實。你明白你的初創公司需要吸引和留存客戶***也就是長期“租戶”***。有鑑於此,也許下面的這些建議有悖於情理。

  不要開發你的客戶所要求的東西……

  你的客戶也許會有具體的要求,但是你需要去判斷,他所要的這個東西是否有助於他商業上的成功***當然也跟你的商業成功有關係***。

  Salesforce的早期經歷,也就是在2000年年初的時候的經歷,就足以說明這個道理了。當時,很多公司都沒有習慣將自己的資料脫離自己的控制,放在別人家的伺服器上。一想到一款應用的所有人和實際運營人是第三方,很多公司老闆都頭大了。Salesforce 在當時很多的客戶都堅持要求 Benioff 再額外開發出來一個“公司內部部署”的專有版本。

  這個時候就得Marc、Parker、Dave、Frank這四個人的決心和判斷力了,看他們是否能夠堅守自己當初的願景:顛覆整個軟體產業。他們知道客戶一直想要的是什麼,但是最終還是拒絕了這個建議,因為如果他們當時照做了,那麼他們就無法打造一個為SaaS應用開發出來的平臺。

  從2004年到2008年,Salesforce最終給SaaS應用打下了一個堅實的基礎,現在已經沒有客戶再提當年的那種要求了。

  * 2004:我們開啟了以原始資料作為導向的自定義化服務,在營銷上我們還專門起了個詞兒“Customforce”。

  * 2005:我們釋出了外掛“Multiforce”,它能在Salesforce的UI介面中有選擇性地展示應用的功能。

  * 2006:我們釋出了AppExchange,這是建立在核心Salesforce業務之上的一系列拓展功能索引。

  * 2007:我們釋出了Apex,這是一個表現式語言,可以將商業邏輯新增到 Salesforce 的系統事件中。

  * 2008:我們釋出了Visualforce,這是一個模板化語言,能夠打造自定義的 Salesforce UI。

  Salesforce一點點地拼湊出一整個平臺,並且讓第三方程式設計師能夠在上面放心地開發各種功能。打造一個平臺,最終會給廣大客戶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你確實需要開啟耳朵去聽聽他們在說什麼,用它來給你產品路線圖一些指導,但是並不是完全聽命於顧客的指揮。

  5. 讓信任成為第一價值觀

  如果SaaS公司的客戶留存率出現了問題,那麼創業的死亡之鐘就算是敲響了。對於一家事業欣欣向榮的SaaS公司來說,你需要穩定,並且不斷地壓低客戶留存率。你的使用者應該隨著時間的推移而不斷累積,理想情況下,他們的消費會不斷升級,使用多越來越多的功能,因為他們的事業也在向前發展,業務的複雜度進而上升。

  但是,如果你的客戶不信任你的話,那麼他們就不會停留太長時間。

  在SalesforceIPO的18個月裡,我們確實出現過有關信任的危機。我們的團隊、軟體、資料庫規模上成倍的增長,我們越來越難做到按時、按質的達到企業級軟體應有的水準。

  我們伺服器的效能以及正常執行時間都嚴重紊亂。從2005年的12月到2006年的2月,Salesforce 是在怒氣、質疑中走過來的。批評者聲稱:SaaS的派發模式現在已經達到了極限,它本質上的不足和侷限性已經徹底暴露出來了。整個公司的信譽都搖搖欲墜。我們的客戶不再信任我們,而我們自己也開始有些動搖了……

  在危機中,你要證明自己的精神不倒。

  面對外界的質疑,Salesforce的聯合創始人Parker Harris停止了所有新功能的研發,我們的團隊開始專注於提升服務的穩定性。整個過程花費了幾個月。在這個過程中,Salesforce 釋出了一個名叫Trust.Salesforce 的網站,這裡實時地展現出來伺服器的狀態。如今,這種頁面已經被很多公司所效仿。在2006年,這種前所未有的透明度可以算是耳目一新的嘗試。

  截至今日,你會看到Salesforce trust網站上面有這樣的宣告:

  成功是建立在信任上的,而信任起始於透明度。

  既然你現在提供的是SaaS解決方案,你需要通過服務的可靠性,以及系統隨時隨地的狀態全面披露,來贏得客戶的信任。正如其他的公共設施,自來水、天然氣、你的客戶也期望你的服務隨時隨地都運作良好。

  6. 挑戰在你重量級之上的對手

  你如何能夠為你的SaaS公司贏得認可、尊敬、冗餘?下面的這些事情也許都阻擋著你前進的道路:

  * 現在的IT朝著雲服務過渡的趨勢才剛剛開始,為什麼最後的贏家是SaaS?

  * 你的營銷預算是很小的,而你需要打造的是一個品牌。

  * 你的初創公司跟行業現有的一些大公司展開競爭,你究竟有何特殊的地方能保證你能脫穎而出?

  * 潛在客戶都不喜歡變動,你能拿出怎樣有力的理由,說服他們投向你的懷抱?

  為了打造一個持久發展的公司,你必須回答上面所有的問題。你需要說服客戶,SaaS是當下最好的選擇,你需要說服行業裡的分析師,強調你的初創公司將帶給行業內一股顛覆性的力量;你需要讓客戶相信,你現在給出的解決方案,跟目前市面上已有的那些解決方案一樣可靠,並且比它們更加高效。你需要向每個人證明,你現在正在掀起一股勢不可擋的潮流,沒有人願意錯過這條大船。

  為什麼是SaaS是最後的選擇?以軟體為服務的客戶獲取到的是一個授權許可,對於客戶來說,他們不需要購買軟體或者硬體,因為他們的產品就存在於雲端。對於SaaS提供者來說,應用只有這麼一個版本,方便維護和升級。支援一款 SaaS應用,比支援傳統軟體要高效多了。這是最簡單的描述,證明所有人都會因為這個產品模式受益匪淺。

  而為了回答其他的問題,你必須從Salesforce手冊上面尋找“誰”、“是什麼”以及“為什麼”這三個問題了。

  從Salesforce創業一開始,Benioff就將Salesforce比作是微軟、Siebel Systems、Oracle、SAP的取代者。也許這些公司在行業裡的地位,坐擁的資金確實跟它相比完全不是一個水平線上的,但是不斷地強調 Salesforce 的對手是這些科技巨頭,Benioff 就將公司的地位無形中抬升到了全新的層次上。

  1999 年,Marc Benioff 線下的一次活動,活動的名字就是“傳統軟體的終結”。

  Salesforce還在Siebel System使用者會議期間,策劃了一起假的示威遊行,抗議“軟體的終結”這個說法。這個活動逼真到最後都上了當天的晚間新聞!同時,它還很精明地定期開新聞釋出會,每次選擇的時機都恰到好處,讓它再次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這樣一次新聞釋出會有可能是關於簽訂了一個新的客戶,有可能是行業內的一次戰略合作,又或者是產品使用者基數的穩定快速增長。在這裡,尤其強調公司的增長性是非常能夠吸引人眼球的。

  作為一家初創公司,你肯定在行業中是被人忽視,甚至是被排擠的那個角色。但是請看看Salesforce是怎麼做的吧,然後去效仿借鑑它的做法,你沒有什麼好失去的。如果這些大公司迫於輿論壓力開始迴應你,那麼其實它們也在為你的營銷造勢。你說的那些挑戰有可能真是真的!

  7. 擁抱風險,順勢而為

  一家初創公司一定要有幾個超過競爭對手的優勢,它更具有創新能力,更加精小,能夠嘗試更新的科技。初創公司的存在就是為了用全新的方式來解決已有的問題。

  創業者都是遠見者,他們能夠看到一個更好的未來,並且確信是經由他們的手,夢想才能照進現實的。這在成立一家初創公司的時候就已經十分確信了。

  而對於創業者來說,挑戰是:持續不斷地去思考他們下一步該去做什麼。接下來應該對哪個領域,哪個環節做出顛覆?它將如何塑造本公司?創業本身就是擁抱風險的一個過程,而創業者還需要做出大膽的宣言:“接下來會發生什麼。”

  Benioff當然也是一名遠見者,但是他的遠見是連續丟擲來的,他並沒有停留在Salesforce產品最開始的設想上。Benioff永遠在思考Salesforce 該如何演變:從單一的應用,如何演變成應用的套件,如何演變成為一個快速發展的應用開發平臺,如何演變成為創業協作工具,如何演變成為應用的封裝者和資料庫的提供者。

  每一個階段的演變,都是因為當時公司所面對的直接競爭,甚至是周邊領域中公司的一舉一動而來的。產品策略有可能是因為移動計算、社交網路、大資料等領域的動向。為了不斷地推進自己的巨集圖願景,它一路上也在為了核心技術不斷地收購公司。

  Benioff經常性地去做有關軟體未來的預言,並且逼迫自己的團隊要將這些預言演變成現實。他是如此的喜歡說這樣一句話:

  每一個人都高估了一年內能完成什麼,卻低估了十年內他們所能取得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