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務管理部門人員工作總結範文***2***

  財務管理部門人員工作總結範文三

  肇州縣財政局認真貫徹財政部《關於切實加強鄉鎮財政資金監管工作的指導意見》***財預[20xx]33號***和黑龍江省財政廳印發的《黑龍江省加強鄉鎮財政資金監管實施辦法》***黑財鄉[20xx]5號***檔案要求,在大力推進全縣鄉鎮財政資金監管工作上,不斷加強組織領導,主動公開公示,確保資訊通達,注重抽查巡查,切實抓好工作督促和保障,著力於指導鄉鎮財政資金監管聯絡點以點帶面工作,現對我縣20xx年鄉鎮財政資金監管工作總結如下:

  一、基本情況

  我縣屬於農業縣份,全縣有12個鄉鎮,104個行政村。幅員面積2,45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10萬畝,草原面積85萬畝,水域面積9。4萬畝,林地52萬畝。總人口為45萬,其中農業人口35。9萬人。20xx年鄉鎮級全口徑財政收入平均數為329萬元,佔縣級收入的0。44%,鄉本級收入平均數為86萬元,佔縣本級收入的0。6%;一般預算支出平均為5,378萬元,為縣級支出的7。5%。

  二、高度重視

  1、我縣充分認識開展鄉鎮財政資金監管工作的重要性

  和必要性,成立鄉鎮財政資金監管工作領導組,由局長任組長、三位副局長任副組長、相關股室負責人為成員的領導組,加強對工作的領導、組織、協調,及時解決工作中遇到的矛盾和問題,確保鄉鎮財政資金監管工作順利開展。

  2、下發並制定了《肇州縣財政鄉鎮財政資金監管工作流程》、《肇州縣財政局鄉鎮財政資金監管工作實施方案》、《肇州縣財政局鄉鎮財政資金監管考核辦法》、指定鄉鎮財政資金監管資訊聯絡員,鄉鎮財政資金監管檢查小組等檔案及通告。指導鄉鎮財政資金監管工作,要求各鄉鎮財政要切實履行工作的職責,配合好、開展好鄉鎮財政資金監管工作。

  3、局領導專題召開了全鄉鎮財政資金監管工作會議,對開展鎮財政資金監管工作內容、方式、有關要求進行了宣傳動員,確保鄉鎮財政資金監管工作順利開展。

  三、主要措施

  1、鄉鎮財政收支情況

  我縣12個鄉鎮20xx至20xx年三年全口徑財政收入平均數為329萬元,其中鄉本級收入為86萬元。鄉鎮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是各鄉鎮小型定額及金融企業實現的稅收,從我縣實際看鄉鎮級財源比較匱乏,大宗穩定的收入還沒有,鄉鎮級收入主要靠縣級財政核撥。從20xx年x月份開始鄉級金庫取消,所有鄉鎮實現收入直接繳入縣級,實行“統收統支”型財政體制。教育、衛生早於20xx年上收縣級管理,

  實行縣鄉工資統發同步。按現行的分稅制財政管理體制鄉本級收入不到100萬元,其餘全部由省、縣兩級財政以轉移支付形式予以補助,保證鄉鎮政府及村級組織正常運轉。

  2、鄉鎮債務化解工作

  鄉鎮債務問題是目前困擾鄉鎮財政最為突出的一個問題,也是制約鄉村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大障礙。這一問題的存在,既不利於鞏固農村稅費改革工作成果,又不利於鄉鎮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通過鄉鎮財政資金監管工作對鄉鎮債務,得到有效幫助及緩解。截止到20xx年末,全縣12個鄉鎮債務總額為10,559萬元比20xx年的10,981萬元化解422萬元。各鄉鎮都按規定建立健全了債務臺賬,臺賬列示反映的債務數額與相關賬目及債權人的資料一致。今後我們堅決遏制新債發生,同時採取以下措施進一步化解鄉鎮舊債:一是廣闢增收渠道,靠發展化解債務;二是加強財務管理,靠節支化解債務;三是爭取上級支援,靠政策化解債務。

  3、涉農資金監管工作

  按照財政部和省廳關於切實加強涉農資金監管的要求,我們在全縣範圍內樹立大監督理念,拓寬監督範圍,形成了鄉鎮財政所、專職機構和業務股室“共同參與、統一協調、全程監督、規範管理”的鄉級財政同步監督新格局。一是加強資金監管,保障專案順利推進。堅持把專案資金管理作為鄉鎮財政資金監管的重點和難點,強化事前參與、事中知情、

  事後管理的全過程監督。事前參與,即:對鄉鎮上報的涉農專案,鄉鎮財政所積極參與可行性論證和資金申報,全面掌握專案建設內容、資金總量、投入方向和預期效益等情況,為專案管理奠定基礎。事中知情,即:上級涉農專案資金下達後,財政所全面掌握專案資金資訊以及資金管理使用要求。事後管理,即:在專案資金下達後,設立資金管理臺賬,對專案從實施到竣工驗收,從進度到質量,從資金撥付到資金使用進行全程跟蹤,推動專案快開工、快建設、早見效。二是嚴把涉農補貼關,惠農資金足額兌現。嚴格執行鄉鎮資金使用公示制度,對專項補貼政策、補貼物件、補貼金額等資訊全面公示,使國家惠農政策家喻戶曉,人人皆知。積極構建農村公共服務平臺,創新為民服務方式,實現涉農資金財政“一戶”管、兌付“一卡”辦、“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的管理方式,避免了截留、挪用、滯撥等問題發生。幾年來,糧食直補、農資綜合補貼、良種補貼、家電下鄉補貼等惠農資金全部足額發放到位,讓廣大農民享受更多實惠。三是建立議事機制,推進公益事業發展。本著“民主決策、群眾監督、公開透明、上下聯動”的原則,建立健全村民“一事一議”機制,將涉農資金、債權債務、固定資產、村級財務等通過村民議事會和村民代表大會等形式進行公佈,讓農民參與管理,達到了解民意、化民怨、集民智、贏民心的良好效果。通過開展財政同步監督,資金流向哪裡、

  財政監督就延伸到哪裡,形成了職責明確、管理規範、監督有力、運轉高效的鄉鎮財政資金監管機制,提高了鄉鎮財政資金使用效益。

  4、對於補助性和專案性資金監管公開公示的操作流程進行規範,各鄉鎮對補助性資金的補貼物件、補貼依據、補貼標準補貼金額等資訊通過政務公開欄、村務公開欄進行公示,留有文字、圖片等字資料或資料齊備。

  四、改進思路

  1、加強工作指導。縣財政加強組織領導,明確鄉鎮財政監管工作職責,量化、細化監管任務和責任,指導督促鄉鎮財政有效開展監管工作。

  2、加強鄉鎮財政監管能力建設。健全鄉鎮財政職能,完善機構人員管理,選擇作風正派,責任心強、業務人員素質高的幹部充實到鄉鎮財政隊伍中來。加強鄉鎮財政人員培訓工作,制定培訓規劃,建立健全分級培訓機制。

  3、健全完善制度。健全完善補助性資金、專案建設資金等專項資金的財務管理制度、專項資金要建立專項資金收支明細賬,實行專賬核算管理。

  4、加強政策宣傳。鄉鎮、村級及時公開各種補助政策,要把有關“一折通”等及時發放到農戶,必要時召開村民代表會議進行政策宣傳,確保農民群眾的知情權。將村委會上報的補貼物件、補貼依據、補貼標準、補貼金額等資訊通過

  “村務公開欄”或“財務公開欄”進行公示,加強社會監督。

  5、加強財政監督檢查。縣財政加強督促檢查,不斷規範鄉鎮財政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