勵志哲理短文章素材

  什麼是勵志?勵志即志向與意志。中國文化歷來尚志,注重人生志向確立與堅持;勵志是激發人學習、生活和工作熱情,促進人生事業奮發向上的心靈調節過程。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勵志的哲理短文章素材,歡迎閱讀參考!

  篇【1】:一位百歲老人的夢想勵志故事

  她出生於1916年的木縣,父母做大米生意,童年的生活無憂無慮。20歲以後,她認識了一個男人,結婚半年發現對方是個無賴後選擇離婚。她33歲時遇到一個廚師,重新迸發出愛情的火花,再次結婚後開始一段溫馨和溫暖的俗世生活。後來丈夫死了,她獨居。

  年輕時,她就喜歡文學,愛好閱讀。五六十歲時,又愛上了舞蹈。閱讀滿足了她精神的需求,獨居也成了享受。舞蹈讓她有了健康的身體,年齡僅是數字。她愛美,一個人的生活,也要過得有聲有色。鏡子和口紅時刻放在身邊,即使不出門,早晨也要化個淡淡的妝。

  92歲時,她跳舞扭傷了腰。兒子看她心情特別鬱悶,就讓她寫詩。因為她年輕時就夢想著寫詩,兒子的建議給了她很大的鼓勵。當她看到自己的詩歌在報刊上發表時,格外高興,同時也給了她繼續寫詩的動力。她不停地寫,也不停地發。

  2016年秋天,98歲的她出版了處女詩集《別灰心》,當年銷量就超過150萬冊,並進入日本2016年度暢銷書籍前十名。要知道日本的詩歌書籍印量很小,一般只印幾百本,她創造了日本詩歌書籍出版的“神話”。

  她的詩歌以情愛、夢想和希望為題材,像陽光一樣溫暖。她快樂地寫詩,連詩歌都充滿了激情。《產經新聞》“朝之詩”專欄編輯在《不灰心》序言中說:“只要看到柴田婆婆的詩,我就彷彿感受到一絲清爽的風吹拂臉龐。”她的詩歌達到一個高度,生活和生命的高度。

  2016年初,她出版了第二本詩集《百歲》,已經售出了幾十萬冊。當記者問她,你沒有意識到自己一百歲了嗎?

  她開玩笑說:“寫詩時沒有在意自己的年齡。看到寫好的書,才知道自己已經100歲了。”

  她就是這樣樂觀。一個人寂寞地生活二十多年,耳聞目睹了人間的許多悲喜劇,並眼睜睜看著自己接近死亡,100歲的她依舊充滿希望,對自己說:

  喂/說什麼不幸/有什麼好嘆氣的呢/陽光和微風從不曾偏心/每個人/都可以平等地做夢/我也有過/傷心的事情/但活著真開心/你也別灰心。

  她就是柴內豐,一位日本的平常老婆婆。因為有寫詩的夢想,90歲之前,她默默無聞,90歲之後,一舉成名,取得了輝煌的成就。

  篇【2】:努力奮鬥,出彩人生

  沒有狂暴的風沙,就沒有壯觀的沙漠;沒有洶湧的波浪,就沒有沒有巨集偉的大海;沒有努力地奮鬥,就沒有絢麗的人生。

  常言道“不經歷風雨怎能看見彩虹”,在我們生活中也同樣如此“不經歷奮鬥怎能嚐到快樂”;面對困難,我們不能蜷縮在牆角瑟瑟發抖,而應該站起來,拍拍身上的泥土,努力地奮鬥。

  別被困難所迷惑,別被困難所擊倒,別對自己喪失信心;沒有過不去的坎,沒有打不破的困難,沒有經歷不了的事,只要你努力去做了,努力奮鬥了,就一定是最棒的!

  雛鷹在懸崖中學會翱翔;仙人掌在沙漠中努力生存,我們難道就不能在逆境中奮鬥嗎?居里夫人製造鐳,萊特兄弟製造飛機,他們的成功都是白來的嗎?當然不是,他們的成功來自千百次的努力和堅持不懈的奮鬥。古往今來,那些功成名就的大人物那個沒有經過困境呢?偉大的作品不是靠力量,而是靠堅持來完成的。凡事欲其成功,必須付出代價——奮鬥,奮鬥並不困難,但如果你連奮鬥的勇氣都沒有,那麼你只能被困難所擊倒。所以,我們應當努力奮鬥,有所作為。這樣,我們就可以說我們沒有虛度年華,並有可能在時間的沙灘上留下足跡。

  “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風雨之後,便是彩虹;付出之後,便是收穫;奮鬥之後,便是絢麗的人生!現在就行動起來吧,不要再猶豫,別到了白髮鬢鬢時,才垂頭低嘆,低嘆這逝去的青春!***作者:黎婕***

  篇【3】:奮鬥,其實也沒多艱難

  很多人問我:“讀了你的書,覺得你那麼拼,這樣生活累麼?”很多人看完我寫在北京租房的文章問我:“這麼艱苦的條件,要我根本堅持不下來。”看到這些話的時候,總覺得詫異,因為自己心裡並沒有覺得過什麼艱苦,無非是某些事情對自己有點要求,不能比周圍人差太多罷了。可能我是一個對物質要求不高,也對自己比較苛刻的人。回顧過去的日子,並不燦爛,也不悽慘,只有深刻,一幕幕都在自己的回憶裡,沒有後悔,也沒有遺憾。我看得見自己的成長,看得見自己的變化,因此對得到過怎樣的回報,不管大小都心之坦然的接受,這就夠了。

  可能是選秀節目裡的流著眼淚講完的奮鬥故事挺多了,很多人都會覺得奮鬥一定是件常人難以忍受說起來都必須流眼淚的事兒。可事實上,所謂無法忍受,無非是“由奢入儉難”而已。離開了父母溫暖的小懷抱,便會覺得早起自己擠公交吃蓋澆飯就是苦,租個小破房子沒空調就是苦,上班被領導罵幾句,被同事翻個白眼,甚至出門被一片落葉啪嘰打腦袋上也能落下淚來。可這就是年輕人的生活本來該有的樣子,這到底苦在哪裡了?

  公司裡的小朋友跟我說:“星姐,為什麼我總覺得我的生活很艱難,快要支撐不下去了呢?”其實,沒什麼事情你支撐不下去了,如果有,原因只有一個,你還有後路可選。比如小朋友的房租都是爸媽在付的,自己只用工資買買衣服,看看電影,生活還算優越,也遇不到什麼特別的困難和危險。腦子裡總有後路,便不會為自己下什麼狠心,也就不願意去承受什麼艱苦一點的環境,吃差一點的飯菜,走遠一點的路,稍微付出點,就會覺得自己不該過這樣的生活,人生迷茫的不行。

  我總收到很多人的來信,都跟迷茫有關。不是上錯了專業,就是工作不喜歡,再或者就是自己應該去大城市發展,不該窩屈在這小地方,彷彿全世界的人都擺錯了自己的位置。其實人生中哪個階段都會有困惑和迷茫,跟有沒有錢,成功與否都沒有關係。這世界有很多讓人覺得特別勵志的人,並不是因為他們都活明白了人生,而是因為他們更願意在遇到問題的時候多自省和思考一步,更能坦然的接受每一次麻煩的發生,並有足夠的信念不斷打碎自己,捏一個全新的自我。鼴鼠說過一句話:“倘若你的生活裡什麼麻煩都沒有了,那你離死也不遠了。” 每次我遇到問題和麻煩心急火燎的時候,總會想起這句話,便會慶幸,自己還好好的活著。

  上週開始上研究生課程,課堂上老師講了一個道理,信念對人的行為和發展有非常重要的指導作用,也就是所謂的你是怎樣想的,便會怎樣行動。暢銷全球的《祕密》這本書的核心意思也本來如此***這個道理還有一個名詞叫“夏威夷巫術”***我便想起一件很小的事。有時候我會在網上推薦一些好書,很多人會留言說:“我還是***,我買不起啊。”有時候我寫到健身,很多人會留言:“我這麼窮,哪有錢去健身房。”其實,買一本書和去哪裡健身並不會讓你花什麼大錢,但我覺得,總說自己窮的人,真的會永遠苦逼下去。我記得我剛實習薪水一個月350塊錢的時候,便開始盤算,如果想五年內買房,首付至少要多少,每年需要賺多少存多少;看到別人生孩子在環境優美但價格昂貴的私立醫院,我便也覺得等我生孩子的時候也要去這樣的醫院。這種想法可能很多人會覺得俗,一點都不文藝清新,這不就是攀比麼? 但對我這種愛錢的人來講,這是一種生活的信念,奮鬥對我而言,就是由一個個信念組成的。這些信念可能是你的父母一張銀行卡里的錢,可能是你生來就有的資源。我沒有,但我有信念,有信念,生活就不會苦,也不會難。

  我還有一個朋友,中專畢業,父母都是最普通的農民,他在北京一直生活在郊區最底層。我認識他的時候,他就像接受過傳銷蠱惑一樣,極度相信自己五年後會去美國發展,一定能成為富豪。五年後的前不久,他真的帶著老婆孩子生活工作在美國了。也許你會說,他在美國也是屌絲。但這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實現了第一個夢想。有信念的人,未來都不會差。

  其實年輕的路上誰都一樣,迷茫,彷徨,對未來沒把握,不知道自己的未來在哪裡。所謂的奮鬥,不是讓你天天淚眼婆娑的看到一片落葉都覺得自己孤單悽慘,不是讓你回憶往事的時候就哽咽的說不出話來。奮鬥應該是一種信念,一種態度,讓你面對未來的時候信心滿滿,回顧過去的時候心情淡然。所謂的奮鬥,其實無非就是一天天重複普通的日子,並努力把普通的日子過出不同的花兒來,可以吃點粗茶淡飯,願意走遠點路上班,耐心的等待和努力,心中飽有對更好的生活與人生的信念和希望,這,其實沒有多艱難。***作者:一直特立獨行的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