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員強化宗旨意識聯絡服務群眾發言稿

  宗旨意識、群眾路線是“武器”不是“鈍器”,更不是“祭器”。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歡迎借鑑。

  

  黨的以來,在一系列重要講話中,多次強調堅持黨的宗旨意識的重要性。特別是今年6月18日,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工作會議上發表的重要講話,對中國共產黨為什麼要堅持群眾路線、如何判斷黨堅持了群眾路線、怎樣堅持黨的群眾路線等基本問題進行了深刻的闡述。

  深入學習貫徹的重要講話精神,既需要我們按照“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總要求,集中解決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這“四風”問題,更需要我們不斷強化群眾觀念,增強宗旨意識,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標準規範自己的言行。而要真正達到增強宗旨意識的目的,首先要解決好以下幾個問題。

  一是要充分認識黨的宗旨與黨的性質的內在統一性。《中國共產黨章程》一開頭就明確指出:“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黨章中關於黨的性質的概括是一個完整的有機統一的整體。我們黨的階級基礎是中國工人階級,工人階級是先進生產力的代表,他們的意願和主張集中體現了歷史發展的客觀規律性,他們的根本利益同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中國共產黨為完成工人階級的歷史使命而奮鬥,就是為工人階級的利益而奮鬥,同時也是為全體人民和整個中華民族的利益而奮鬥。因此,黨的性質決定了我們黨必須把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放在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上,要始終與人民心連心、同呼吸、共命運。這是我們黨的最大政治優勢,也是我們黨區別於一切剝削階級政黨的根本標誌。正因為黨具有上述本質利益,才能成為而且必然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的領導核心。丟掉了黨的宗旨,也就從根本上否定了黨的性質,也就談不上堅持群眾路線了。

  二是要深刻理解黨的宗旨與黨的發展壯大的內在聯絡性。早在1944年9月,毛澤東同志就曾指出:“我們的共產黨和共產黨所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是革命的隊伍。我們這個隊伍完全是為著解放人民的,是徹底地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1945年4月,又進一步強調:“共產黨人的一切言論行動,必須以合乎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最大利益,為最廣大人民群眾所擁護為最高標準。”鄧小平同志始終相信人民、依靠人民,總是把人民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作為制定方針政策和作出決斷的出發點和歸宿。同志也多次強調“黨的一切工作,必須以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為最高標準”,要“始終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胡錦濤同志在黨的報告中又進一步明確:“為人民服務是黨的根本宗旨,以人為本、執政為民是檢驗黨一切執政活動的最高標準”。在多次講話中強調:“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的立場不能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不能忘,群眾是真正英雄的歷史唯物主義觀點不能丟,始終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中國共產黨從成立的那一天起,就把為人民服務作為自己的根本宗旨,把維護工人階級和全國各民族的利益作為黨的一切活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實踐已經證明,我們也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我們黨90多年發展壯大的歷史,就是來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務人民的歷史。正如所說的那樣:“密切聯絡群眾,是黨的性質和宗旨的體現,是中國共產黨區別於其他政黨的顯著標志,也是黨發展壯大的重要原因;能否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絡,決定著黨的事業的成敗。”因此,學習領會的系列講話精神,就必須正確理解黨的宗旨與黨的發展歷史的聯絡。

  三是要全面把握黨的宗旨內涵的豐富性。黨的根本宗旨貫穿於黨的一切活動中,不同的歷史時期有著不同的內涵,其主要體現在制定和執行黨的綱領、路線和方針政策上。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推翻壓在中國人民頭上的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國,於是我們黨提出了符合全國各族人民意志和要求的民主革命的綱領和路線。新中國成立後,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建設一個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國家,我們黨便根據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在建國初期及時提出了過渡時期的總路線,完成了從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的過渡,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們黨又根據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及時把黨和國家的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並在鄧小平理論的指引下,形成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作出了我國經濟建設分“三步走”的戰略部署。黨的同樣從人民的根本利益出發,把發展目標與改革目標一起規劃、把發展任務與改革任務一同部署,提出了“兩個全面”的目標,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開放;提出了“兩個加快”的任務,即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創造性地提出了“中國夢”的論述,並強調“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不同時期的宗旨內涵,無一不是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集中體現,受到了人民群眾的歡迎,得到了人民群眾的擁護,因而增強了黨的創造力、凝聚力、戰鬥力,提高了黨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水平。

  四是要不斷強化一切從人民利益出發的思想。強調:“我們黨來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務人民,黨的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失去了人民擁護和支援,黨的事業和工作就無從談起。”因此,我們每一個黨員,不管是在領導崗位,還是在平凡崗位,都要心繫群眾,牢固樹立群眾觀念,樹立公僕觀念,樹立服務觀念,做到情為民所繫、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要時刻牢記群眾利益無小事的道理,時刻把人民群眾的安危冷暖掛在心上。想問題、辦事情、定政策、做計劃,都要把人民群眾的利益放在首位,要考慮人民群眾滿意不滿意、擁護不擁護、答應不答應。同時,要進一步拓寬與群眾聯絡的渠道,做到思想上尊重群眾,情感上貼近群眾,行動上深入群眾,工作上依靠群眾,時刻傾聽群眾的呼聲,及時瞭解群眾的所思、所想、所愁、所盼,把黨的宗旨貫徹到制定和實施的決策部署中,體現到關心群眾生產生活的工作上。正如所說的那樣:“我們要實現黨的確定的奮鬥目標和中國夢,必須緊緊依靠人民,充分調動最廣大人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在全黨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其目的“就是要使全黨同志牢記並恪守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以優良作風把人民緊緊凝聚在一起,為實現黨的確定的目標任務而努力奮鬥。”所以,我們如果不能很好地堅持問政於民、問需於民、問計於民,不能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放棄“從群眾中來、到群眾去”的優良傳統,顛倒與人民群眾的關係,脫離人民群眾,就從根本上背離了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初衷,最終一定會被人民群眾所拋棄。

  五是要牢固樹立權力與責任相統一的權力觀。中國共產黨人的權力觀是把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最高位置,為人民執好政,掌好權。領導幹部職務越高,權力越大,擔負的責任就越大,人民群眾對你的要求也就越高。俗話說“在其位,謀其政;司其職,負其責”,這既是對從政者的基本要求,也是衡量領導者是否稱職的重要標準。因此,我們每個黨員尤其是黨員領導幹部必須養成為人民服務、向群眾負責、遇事同群眾商量、和群眾同甘共苦的工作作風,樹立權力就是責任、領導就是服務的觀念,不能把權力看成是個人地位的象徵,更不能把群眾利益拋置腦後而自以為是。我們手中的權力,只是代表為人民服務的職責,是實現、維護和發展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手段,而不是為自己謀取利益的工具,更不是抬高自己身價和地位的砝碼。這正如多次強調的那樣:“我們所有黨員和領導幹部手中的權力,只能用來為人民謀利益,而絕不允許搞任何形式的以權謀私。”所以,我們學習的系列講話精神,增強宗旨意識,就必須破除“官本位”思想,在思想上、行動上牢固樹立責任意識,紮實工作,開拓進取,奮發有為,當好人民公僕,堅持勤政為民,把掌權看作是為人民服務的機會,用權是為人民服務的責任,不用權力搞庸俗的人際關係,克服權力使用上的隨意性、專斷性,防止權力與責任脫離,切實保證把人民賦予的權力真正用來為人民謀利益。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權力運用廉潔高效,符合廣大人民群眾的意志和利益,踐行為人民服務的宗旨。

  總之,我們學習貫徹的系列講話精神,毫不動搖地堅持群眾路線,不斷增強宗旨意識,不僅要把握宗旨的深刻內涵,更重要的是要努力實踐宗旨,更加牢固地樹立群眾觀點,始終以群眾為師,虛心向群眾學習,尊重群眾首創精神,充分調動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以立足本職做出一流業績的行動,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

  

  紀錄片《蘇聯亡黨亡國二十年祭----俄羅斯人在述說》,生動講述了蘇共和蘇聯一步步走向衰敗的歷史真相,深入剖析了蘇聯亡黨亡國的根本原因,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大國亡黨亡國的歷史悲劇,看到了西方推行“和平演變”戰略以及前蘇聯黨內部分領導人政治上推行“多黨制”、經濟上推行“私有化”、意識形態上推行“自由化”和“新思維”造成的危害,更看到了一個黨脫離人民群眾、腐化變質帶來的嚴重後果。令人感慨,引人深思。

  俄羅斯人的述說再一次警醒我們每一箇中國共產黨人:“水能載舟,亦能覆舟”。蘇共是靠人民群眾的支援和信任起家並發展壯大的,但在長期執政之後,蘇共特別是個別領袖人物,逐步喪失了對共產主義的信念,主動放棄了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宗旨意識逐步淡化。當蘇共不再是蘇聯工人階級的先鋒隊,不再是蘇聯人民利益的代表者的時候,蘇共也就失去了人民的信任,蘇共垮臺也就成了歷史的必然。

  “以人為鑑,可得明失;以史為鑑,可知興替”,學習觀看這部警示教育片,使我們更加深切體會到堅持馬克思主義、堅持和完善黨的領導、堅定共產主義信念、堅持黨的群眾路線、時刻同人民群眾保持血肉聯絡的極端重要性和歷史必要性,更加深刻體會到黨中央部署開展以“為民務實清廉”為主要內容,以堅決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奢靡之風”為突破口的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重大意義。作為基層央行的黨員幹部,關鍵是要解決好理想信念這個“總根源”,解決好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個“總開關”,不斷提高履職能力,提升服務群眾的水平。

  一、加強思想政治建設,堅定理想信念

  指出:“理想信念是共產黨人精神上的鈣,沒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堅定,精神上就會缺鈣,就會得軟骨病”。當前,必須著力強化黨員幹部理想信念、道德修養、組織紀律等方面的思想教育,引導他們自覺抵制官本位、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和極端個人主義的侵蝕。要注重思想教育的方法創新,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針對性和有效性。避免用簡單老套的單向灌輸的教育方式,應根據實際情況,新增“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元素,增強思想教育的“人情味”,把理想信念教育和實現個人價值結合起來,引導黨員幹部堅定理想信念,打牢思想基礎,在各種誘惑面前理想信念堅定,在關鍵時刻敢於擔當,勇於奉獻。

  二、強化宗旨意識,堅決反對“四風”

  全心全意為人民是我們黨的根本宗旨,早在新中國成立前,毛澤東同志就指出:“群眾生產,群眾利益,群眾經驗,群眾情緒,這些都是領導幹部們應時刻注意的。”“一切為了群眾的工作都要以群眾需要出發,而不是從良好的個人願望出發”。當前,群眾深惡痛絕、反映最強烈的就是“四風”問題,為什麼老百姓會對“四風”的反映最強烈,究其原因,是因為“四風”直接損害到了群眾利益。“官僚主義”容易和“魚肉百姓”聯絡在一起,“形式主義”容易和“勞民傷財”聯絡在一起,“享樂主義”、“奢靡之風”容易和“民脂民膏”聯絡在一起。損害群眾利益,就是違背黨的性質和宗旨,群眾當然不答應、不滿意。所以我們必須進一步強化宗旨意識,引導黨員幹部把心思用在工作上、用在幹事創業上,用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上,切實為群眾做好事,辦實事,幫助群眾排憂解難。

  三、加強正面宣傳引導,弘揚新風正氣

  深入開展道德模範、時代楷模、最美人物的學習宣傳,開展“我推薦、我評議身邊好人”活動,是新形勢下加強幹部職工思想道德建設的重要手段和有效載體。今年以來,蘇州中支黨委結合分行第三屆“十大和諧標兵”和2012年“十佳好人好事”網上評選和表彰宣傳活動,積極開展“身邊的榜樣”主題宣傳教育活動,深入挖掘和宣傳一批幹部職工中的先進典型如省級“工人先鋒號”調查統計科、科技科;省級“巾幗文明示範崗”人事科;分行級“十大和諧標兵”唐生枝、分行國庫系統先進個人江f等等,引導幹部職工崇德尚善、見賢思齊。下一步要繼續以開展弘揚先進年活動為契機,引導幹部職工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通過內聯網、宣傳櫥窗、展板、道德講堂等多種渠道,宣傳展示先進典型事蹟,用身邊的人和事教育幹部職工,使幹部職工學有目標,追有標杆。進一步加強黨史、行史教育,深入開展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四德”教育、“作風效能建設年”和做“文明有禮的央行人”活動,展示主流,弘揚正氣,激勵群眾,形成積極向上的和諧氛圍,引導全體幹部職工以身邊的先進模範人物為楷模,努力做好本職工作,爭創一流工作業績。

  四、強化黨建和黨員的教育管理,提高服務群眾的能力和水平

  黨員是一個政黨的細胞,一個政黨要贏得群眾的信任和支援,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和支部的戰鬥堡壘作用必須發揮好。一方面要嚴把黨員關,一方面要健全和完善各項黨內製度、嚴肅黨內組織生活,通過開展形式多樣的組織活動,引導全體黨員增強黨性修養,弘揚良好的道德風尚,把“群眾滿意不滿意,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擁護不擁護”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圍繞總行提出的“改進作風,服務群眾,促進履職”目標,找準服務群眾的載體,著力在支援實體經濟發展,維護金融穩定,提升基層央行金融服務水平上下功夫,自覺把踐行黨的宗旨落實到履行基層央行職責的具體行動上,真正做到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清正廉潔,為黨和人民的央行事業作出積極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