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島素的毒副作用

  廣大糖尿病患者大部分患者都有接觸過胰島素,剛開始接觸這個藥物的患者可能對胰島素都不太瞭解,那麼是什麼呢?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的相關內容,希望對你有用!

  

  低血糖反應

  低血糖反應為胰島素治療中最常見、最嚴重的副作用。常見原因有:病情不穩定、血糖波動大時,易出現低血糖反應;胰島素用量過大,或血糖控制後而未及時減少胰島素用量;注射胰島素後未按時進餐,或進食量不足;注射混合胰島素,長效胰島素比例過大,易出現夜間低血糖;增加運動量,而事先未減少胰島素用量或未增加飲食量;注射部位對胰島素吸收不規律,當胰島素吸收過多時可產生低血糖反應;抽吸胰島素量不準確,致使注入量過多。

  臨床症狀:①交感神經興奮症狀:面色蒼白,頭暈多汗,心慌手抖,飢餓感。查體可見血壓增高,心率加快;②中樞神經功能障礙症狀:頭痛頭暈,煩躁不安,視物不清或一過性黑蒙,木訥痴呆,精神錯亂,運動障礙,嚴重者有驚厥、癲癇樣發作,甚至昏迷死亡。老年糖尿病患者發生低血糖時,症狀往往不典型,致使不易發現。血糖下降過低時多出現中樞神經功能障礙症狀。長效胰島素過量時造成的低血糖,亦多出現神經功能障礙症狀。

  處理方法:輕者立即進食糖水和含糖食物。較重者靜脈注射50%葡萄糖40~60毫升。嚴重而昏迷持續時間較長者應予氫化可的鬆100~300毫克加入5%~10%葡萄糖內靜脈滴注,或肌內注射胰升糖素1毫克,繼以靜脈滴注10%葡萄糖。患者清醒後立即進食,並重新調整胰島素用量。

  過敏反應

  從動物胰腺提取而未經過進一步純化的胰島素,由於含有較高的雜質,具有一定的抗原性,可產生過敏反應。另外,外源性胰島素儲存時可形成二聚體和氧化物,前者在高溫下可刺激特異性抗體產生;在應用低魚精蛋白鋅胰島素的人中,約有40%存在魚精蛋白抗體。這些抗體可能與過敏反應有關。

  臨床症狀:①區域性過敏反應:注射區域性及周圍出現蕁麻疹、紅斑、面板瘙癢;②全身過敏反應:見於少數患者,表現為全身蕁麻疹、血管神經性水腫、紫癜。極個別可見過敏性休克。

  處理方法:輕者採用組胺類藥物。重者調換胰島素製劑***把動物胰島素改為人胰島素***或改用口服降糖藥物。而對人胰島素過敏者可在醫護人員的嚴密監護下采用脫敏療法。脫敏後不宜中途停用胰島素。過敏性休克者立即給予腎上腺素0.25~1.0毫升皮下注射,繼以氫化可的鬆100~300毫克溶於5%葡萄糖250~500毫升靜脈滴注。

  胰島素抵抗

  糖尿病患者在無酮症酸中毒、感染及其他內分泌疾病的情況下,成人胰島素需要量每天>1.5單位/千克體重或100~200單位/天,兒童每天>2.5單位/千克體重,才能使高血糖得以控制持續48小時以上稱為胰島素抵抗***這不是指2型糖尿病發病機制中的胰島素抵抗,而是因體內產生抗體,多是因動物胰島素引起***。約有3/4發生在40歲以上的患者,2/3見於胰島素治療後第一年。胰島素抵抗屬於胰島素免疫反應。

  處理方法:①更換胰島素劑型,換用高純度胰島素或人胰島素;②應用糖皮質激素:對大多數有較高胰島素抗體水平的胰島素抵抗患者療效較好。可予潑尼鬆40~80毫克/天或其他劑量相當的糖皮質激素,幾天後胰島素需要量會減少,有效後潑尼鬆可逐漸減少至5~10毫克/天,作為維持量,用至胰島素減至最小量時停有,一般療程1~3個月。如果4周內胰島素抵抗未得以控制,須停用;③加服口服降糖藥物:磺脲類及雙胍類藥物均可選用。

  胰島素使用注意事項

  1、胰島素過量可使血糖過低。其症狀視血糖降低的程度和速度而定,可出現飢餓感、精神不安、脈搏加快、瞳孔散大、焦慮、頭暈、共濟失調、震顫、昏迷,甚至驚厥。必須及時給予食用糖類。注意必須將低血糖性昏迷與嚴重酮體血癥相鑑別。有時在低血糖後可出現反跳性高血糖,即Somogyi反應。若睡前尿糖陰性,而次晨尿糖強陽性,參考使用胰島素劑量,應想到夜間可能有低血糖症,此時應試行減少胰島素劑量,切勿再加大胰島素劑量。

  2、為了防止血糖突然下降,來不及呼救而失去知覺,應給每一病人隨身記有病情及用胰島素情況的卡片,以便不失時機及時搶救處理。

  3、注射部位可有皮膚髮紅、皮下結節和皮下脂肪萎縮等區域性反應。故需經常更換注射部位。

  4、少數可發生蕁麻疹等,偶有過敏性休克。

  5、極少數病人可產生胰島素耐受性:即在沒有酮症酸中毒的情況下,每日胰島素需用量高於200單位。其主要原因可能為感染、使用皮質激素或體記憶體在有胰島素抗體,能和胰島素結合。此時可更換用不同動物種屬的製劑或加服口服降血糖藥。

  6、低血糖、肝硬變、溶血性黃疸、胰腺炎、腎炎等病人忌用。

  需要注射胰島素的人

  1、首先是I型糖尿病要用胰島素治療,因為I型糖尿病它的發病是因為它的胰島分泌功能已經沒有了,幾乎沒有胰島細胞,自己分泌不出胰島素了,所以必須替代治療。

  2、II型糖尿病的病人,在用口服降糖藥劑失效的情況下,應當使用胰島素了,我們所說口服降糖藥劑失效一般指的是胰島素的促泌劑,比方說黃脲類藥物,現在還有一種列脲類藥物。以前我們認為黃脲類藥物,比方說優降糖,達美康,美吡達,糖適平,使用到6片如果不管用了,應該打胰島素了,也就是說我們胰島功能太衰竭了。我們把這種黃脲類藥物促泌劑好比是馬鞭子,馬跑慢了,我們打了6鞭子還跑不起來,說明這馬已經沒有能力了,就應當打胰島素了,這是以前的老概念,現在我們的概念是3片如果不行,就應當打胰島素了,因為那時候馬已經累的夠嗆了,這時候我們應當換匹馬,讓它休息休息,對我們保護這一點殘餘的胰島素是非常非常重要的,這是一種。

  3、第三個是有些有比較嚴重的糖尿病的併發症或者有嚴重的其它疾病的人,應當使用胰島素治療。比方說我們糖尿病病人已經有腎病了,或是腎功能不全了,或者是眼睛的病變比較厲害了,或者說其它地方的病變也比較厲害了,這都應該使用胰島素治療。或者是有其它嚴重的疾病,比方說得肺炎了,或是心臟心率衰竭了,或者說有其它的一些內分泌疾病,這三種人是要終身打針的,不能停的。

  4、還有三種人,是要暫時打針的,一個就是平時血糖用口服降糖藥控制的比較好,現在遇到了特殊應急狀態,比方說現在突然得肺炎了,骨折了,心肌梗死了,得心血管病了,這個時候我們的身體有一個反映,就是升糖激素分泌的特別的高,原來的治療血糖控制不好了,這個階段我們需要用胰島素去治療,等到這個階段過去了,升糖激素漸漸減少了,應急狀態漸漸減輕了,我們的胰島素就逐漸逐漸的減量,最後完全癒合了,完全好了以後,應急狀態沒有了,這些升糖激素不再升高了,是一個正常狀態,這個時候我們可以把胰島素停掉,再該用以前的口服降糖藥,治療效果是和原來是一樣的,這是需要暫時用的。

  還有一種是妊娠糖尿病,就是在懷孕期間發現糖尿病了,這個期間應該用胰島素治療,因為在這個期間,如果不去治療,血糖特別高,孩子供應的糖就特別高,胎兒就分泌自己的胰島素,把這個糖降下來,而且把糖轉換成脂肪,生出一個大胖孩子,以後後患無窮,什麼糖尿病、高血壓都來了,對孩子沒好處,那麼這個時候又不能用口服降糖藥,因為口服降糖藥能夠通過胎盤引起胎兒的低血糖,胎兒一低血糖又死胎了,這都是非常危險的情況,所以這個階段應該用胰島素治療,胰島素是不能通過胎盤的,它只是降低母體的血糖,所以在懷孕期間,應該用胰島素治療。那麼在懷孕以後,在哺乳期,也不能用口服降糖藥,因為口服降糖藥可以通過乳汁讓嬰兒吸取,那麼嬰兒也低血糖了,所以說我們在哺乳期也應該用胰島素治療,因為胰島素不會通過乳汁讓胎兒吸取,所以說在這個特殊的期間懷孕期間和哺乳期間應當用胰島素治療。

  還有一種就是我們急於手術,你比方說不管我們平常有沒有吃藥,或者吃藥管不管用,現在比如我突然得了膽囊炎,闌尾炎,骨折了,需要做手術,這個時候手術是不能等的,因為我們用口服降糖藥調節血糖需要幾個月的時間才能調好,那麼手術不能等怎麼辦呢?,我們就要及時的去打針,打胰島素,很快的把血糖調好,然後進行手術,手術是比較安全的,等手術癒合以後,我們再把胰島素停掉。這就是後三條,這些人是需要暫時打胰島素的。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