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教育暴躁脾氣孩子

  現在很多家庭都是獨生子女較多,所以溺愛成為罪魁禍首,溺愛是造成脾氣暴躁的重要原因。家長千萬不要認為“孩子好發脾氣是天生的”,要理智教育,慢慢改正壞習慣。那麼孩子暴躁脾氣怎麼辦?下面是小編為你搜集到的相關內容,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孩子暴躁脾氣怎麼辦?首先家長應找一找孩子好發脾氣的原因,是孩子自我情緒調節能力低,缺乏自我控制能力,表達能力差,一點小事就發脾氣;還是孩子對自己的要求是否合理缺乏判斷的能力。

  2、家長檢查一下大人對孩子的態度是否一致,特別是當孩子發脾氣時,周圍的人是一味袒護他,還是教導他?假如一味袒護,就會使他嚐到甜頭,這實際上是一種負強化,他就會鬧得更凶。正確的做法是家長應該讓孩子懂得並記住一個道理:吵鬧發脾氣是沒有用的。這樣就可以使孩子明白用“哭鬧發脾氣當武器”不起作用。經過幾次這樣的教育,孩子愛發脾氣的毛病就會有所改變。

  3、注意培養孩子廣泛的興趣和做事的靈活性。孩子的能力發展有“關鍵期”,學習繪畫宜在3—4歲;學習音樂宜在5—7歲之間。因此,興趣的培養不要過早,也不宜過晚。孩子的興趣特別容易轉移,不要只根據家長的意見來決定,而應當聽聽專業人員和孩子本人的意見。

  4、培養孩子做事的靈活性。當孩子玩玩具、吃飯或穿衣服時都不要只“固定”一種方式、方法和模樣,要從小盡量使其“多樣化”,任其有挑選的餘地。特別是當一種東西、食品、玩具不存在了,就應及時引導孩子轉移到別的東西、食品、玩具上去,這種調節能力越好,其靈活性也就越好。當孩子的興趣增加了,對困難和問題的處理態度也靈活了,他發脾氣的習慣也就會隨之減輕。

  5、家長平時要多與孩子溝通,瞭解孩子的需要,關注孩子同小朋友之間的交往。家長可以多方瞭解別的小朋友在玩什麼、想什麼、要求什麼等,當孩子提出自己的要求時,家長就比較能體會孩子的心情了,再加以開導和耐心的說明,是能夠消除或減輕孩子發怒的情緒的。

  為什麼孩子會無緣無故亂髮脾氣呢?

  一方面,與孩子的成長階段有關。

  孩子1歲左右時,對世界充滿好奇,對眼前的一切都想去摸、去玩。往往這個時候,家長出於對孩子的過度保護,往往會阻止他們的好奇心;孩子2歲的時候,往往喜歡親自去嘗試做一些東西,一旦自己做不好,就會著急、生氣於是就產生急躁情緒,甚至“氣急敗壞”;3歲左右的孩子,由於語言表達能力還不健全,當他們的行為受到約束或者被強行制止的時候,就會又哭又鬧,大發雷霆,甚至有破壞性行為。

  另一方面,跟家長的教育方法有關。

  疼愛孩子是家長的本能。對孩子都是百依百順。大凡孩子的要求,家長都會想盡辦法滿足。一旦有了得不到滿足的時候,就會大發脾氣,用各種手段方式來“要挾”父母。長此以往,養成了孩子亂髮脾氣的壞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