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七月國旗下講話精選五篇範文

  【導語】:七月的時光留在七月裡,八月還有八月的故事要寫。那麼,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的是關於美好七月國旗下講話的範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美好七月國旗下講話】一

  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今天我國旗下講話的主題是“禁毒教育”。毒品,被認為是“白色瘟疫”,和戰爭被一起列為危及人類生存的兩大殺手。毒品,曾給中華民族帶來極其深重的災難,使中國蒙受了近百年“東亞病夫”的恥辱,而毒品的蔓延給世界各國的經濟發展、社會穩定帶來了極大危害。那麼究竟什麼是毒品呢?《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規定“毒品是指鴉片、海洛因、冰毒、大麻、可卡因以及國家規定管制的其他能夠使人上癮的麻醉藥品和精神藥品”。

  一個人一旦吸毒上癮,無異於慢性自殺,毒品在腐蝕人的思想意志的同時也奪去了人們的健康和生命。吸毒者四體不勤,臉色蒼白,毒癮發作時打呵欠流鼻涕,如果此時得不到毒品,進而發展至煩躁不安,大喊大叫,甚至發瘋。由於對毒品的依賴性不斷增強,吸毒的劑量也不斷增加,有的因掌握不好劑量而死亡。再來算一筆經濟帳,一個吸毒者每天至少需要吸食或注射海洛因0.1克,而0.1克海洛因黑市零售價是100元,那麼一年下來至少需要三四萬元,有的吸毒者吸食或注射得更多,那麼購買毒品的費用可達五六萬元,吸食毒品像填一個無底洞,吸毒者不停地往洞裡丟錢,導致吸毒者家庭破裂,妻離子散,甚至於為籌集毒資,偷盜搶劫殺人,走上犯罪的道路。而絕大多數吸毒者第一次的毒品來自“朋友”,少數來自販毒者,而對於時刻留意捕捉目標的販毒人員來說,青少年成為他們可以成功推銷毒品的物件。青少年正處於生理和心理的成長期,易受到毒品的侵害。所以拒絕毒品,遠離毒品是每個青少年義不容辭的責任。

  資料表明,2016年,全國吸毒人員總量緩慢增長,青少年人數增幅同比下降,其中,不滿18歲2.2萬名,佔0.9%;18歲到35歲14萬名,佔58.4%;36歲到59歲100.3萬名,佔40%;60歲以上1.6萬名,佔0.7%。2016年,全國新發現35歲以下吸毒人員同比下降19%,查獲35歲以下青少年吸毒人數同比下降4.1%,青少年毒品預防教育成效初顯。

  那麼青少年應該如何防止吸毒呢?

  一、學習毒品基本知識和禁毒法律法規,瞭解毒品的危害,懂得“吸毒一口,掉入虎口”的道理,

  二、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不盲目追求享受,尋求刺激,趕時髦。

  三、不結交有吸毒,販毒行為的人,不相信“毒品能擺脫煩惱和痛苦”

  四、不進入各種娛樂場所,不吸食搖頭丸,k粉等興奮劑。

  五、增強自我保護意識,學會自覺保護自己,樹立起堅固的思想防線。

  同學們,生命是多麼地寶貴,生活是多麼地美好,我們的面前花團錦簇,我們的未來充滿陽光。我們是民族的未來,國家的希望,讓我們珍惜生命,遠離毒品,那我們的人生將會綻放光芒。

  我的講話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美好七月國旗下講話】二

  各位老師、同學們: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講話的主題是:學習貴在堅持。

  “水滴石穿,繩鋸木斷”,這個道理我們每個人都懂,然而為什麼微不足道的水滴能把石頭滴穿?柔軟的繩子能把硬梆梆的木頭給鋸斷呢?這,就是堅持。一滴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然而許多滴的水,堅持不斷地衝擊石頭,就能把石頭擊穿。同樣的道理,柔軟的繩子才能把木頭鋸斷。苦心天不負, 功到自然成,成功之前難免會有許許多多的失敗,但是隻要我們能克服困難,堅持不懈地努力,那麼,成功就會在不遠處等著我們。

  當我們咿呀學步時,不斷摔倒,不斷爬起,我們在堅持;當我們學習寫字的時候,不斷擦掉,不斷重寫,我們在堅持;當我們一遍遍的演算數學題的時候,我們在堅持。當我們每天戴著揹著書包走進校園時,我們在堅持;當我們一次次隨手從地下撿起一張張廢紙時,我們在堅持。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知識重在運用,學習貴在堅持。”同學們,當我們面對接踵而來的挑戰和學習壓力時,心中不免心浮氣躁,甚至產生厭煩和絕望的情緒,但是我們應該時時提醒自己:堅持,再堅持一下!大河裡,漁船堅持的劃下去,就能到達勝利的彼岸;沙漠中,人們堅持的走下去,就能找到生命的綠洲;而學習上,只要我們堅持的不斷努力,就一定能登上智慧的最高峰。

  學習是一條漫長而艱苦的道路,不能靠一時激情,也不是熬幾天幾夜就能學好的,必須養成平時努力學習的習慣。學習中,同學們要把平時利用好,把學習工作搞好。毛澤東同志對學習也曾提寫了這樣的一副對聯;

  上聯是:貴有恆,何必三更睡五更起

  下聯是:最無益,就怕一日曝十日寒

  願同學們以此聯為勉。最後祝同學們在期末考試中取得優異的成績!謝謝大家!

  【美好七月國旗下講話】三

  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好!

  今天,我講話的題目是“讓文明禮儀常駐校園”。

  講文明禮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孔子云:“不學禮,無以立。”意思是說,一個人如果不懂禮儀,就無法在社會上立足。作為新世紀的中學生,必須繼承和弘揚民族傳統美德,無論在學校,還是在家庭、社會中,都應該講文明、用禮儀。禮儀是律己、敬人的一種行為,文明禮儀的體現,也是社會公德的反映。

  文明存在於我們每一天的學習、生活和工作當中,每個人的儀容儀表和行為習慣都是它最細緻的表現。我們感受到了校園內每一天的優美,每一處的潔淨。同學們文明的行為習慣、整潔健康的儀容儀表、高雅向上的情感追求,在鞏固著我們已形成的良好、有序、和諧的學習環境,在強化著健康向上的學習氣氛。許多的事實和現象讓我們始終堅信,我們的絕大多數同學是一個有修養的人,有品質的人,守規範、懂禮儀、講文明的人,這是我校優良校風和優美校容校貌得以實現的重要基礎和保證,這是值得我們驕傲和稱道的地方。

  當然我們不能因此漠視和縱容在身邊發生和存在著的一些不文明行為和不文明現象。在我們的校園內、樓梯上總能見到與我們美麗的校園極不和諧的紙屑,教室裡、操場上,食品袋、餐巾紙隱約可見,甚至有的同學認為:反正有同學打掃,扔了又何妨;再例如有的同學在教學樓走廊上追逐打鬧,走路推推搡搡習以為常;還有部分同學講話粗魯,態度蠻橫,沒有禮貌,不尊重長輩,不尊重他人,甚至故意損壞學校的公共財物,??這一切破壞了校園的文明,也自己降低了自己的素質,與文明漸行漸遠!人無禮則不立,事無禮則不成,國無禮則不寧。

  文化知識的學習固然是我們當前重要的任務,但卻不是唯一的任務。我們很多同學把文化知識的學習放在首要和唯一追求的位置上,常常忽略了社會公德的培養,文明習慣的養成,以及符合學生身份、健康向上、大方得體的形象的塑造。事實上,良好的行為習慣,是保證我們順利學習的前提,也是樹立健康人格的基礎,習慣造就性格,性格影響命運!現在,我們正處於人生中最關鍵的成長時期,我們在這個時期的所作所為,將潛移默化的影響到我們自身的心理素質,而文明的行為就在幫助我們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質,同時也完善了自身的道德品質。一個不講文明的人,一個低階趣味庸俗的人,一個放鬆了自身思想品質培養的人,一個迷失了文明和道德標杆的人,那一定是現在最需要我們去幫助的人。因為文明禮儀是我們學習、生活的根基,是我們健康成長的臂膀。沒有了文明,就沒有了基本的道德底線。

  文明和諧的校園,就是當老師和同學們從你身邊經過時,你點頭致以微笑與問候;當你與老師和同學相處時,多一點寬容和理解;文明和諧的校園,就是當你走進教室時,把關著的門輕輕地推開;當你看見校園內發生違紀行為時,你一聲禮貌的勸阻;文明和諧的校園,就是當你看見地面有垃圾時,你彎腰拾起;當你在用餐、用水、用電時,少一些浪費、多一點節約。是的,這些能夠輕而易舉就做到的細節,就是構成文明和諧校園的要素。做好這些,不需要智慧,不需要勇氣,不需要體力,不需要錢財,它唯一需要的,就是你要有心。

  同學們,我們要知道“順手撿起的是一片紙,純潔的是自己的心靈。有意擦去一塊汙漬,淨化的是自己的靈魂。”讓我們攜起手來,從現在做起,從自己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為打造校園美好的面貌,我們將進一步規範我們的言行和舉止,讓文明禮儀之花永駐校園。

  【美好七月國旗下講話】四

  今天我國旗下講話的主題是“確立目標 奮力前行”

  拉斯金曾說:“無目標的生活,猶如沒有羅盤而航行”。確立一個切實可行的人生目標極其重要。

  一轉眼,半期考試已經過去了。大家是否還記得了這個學期剛剛開始時給自己定下的目標?而這個目標,如今實現了嗎?

  人生就像爬山,目標決定著高度。而人生的每一次進步,都像是攀登一個高峰,當你站上峰頂,你能看到更廣闊的風景。“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是周恩來年少時立下的學習目標;“無目的讀書是散步而不是學習”是著名學者胡適先生信奉的準則。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美好的夢想,而夢想和目標是緊密相連、相輔相成的,夢想是一棟高樓, 那目標就是建起這棟高樓的一磚一瓦。有目標才會有方向,沒有戰略的戰術是沒有意義的,而遠大的戰略更需要切實可行的戰術來支撐,有夢想,更要有目標,沒有目標的工作和學習是愚蠢的,夢想的實現不僅僅需要腳踏實地的苦幹,更需要目標的引領,夢想雖然很遙遠,但我們可以把夢想分解成一個個明確的目標,緊盯目標, 實現目標。成功者之所以成功,正是因為他鎖住了目標。目標讓我們內心的力量找到方向,目標讓我們產生動力,從而不斷超越,實現夢想。

  那麼,我們應該如何確立自己的目標呢?

  首先要量力而行。每個學生在制定目標時,都要考慮自己的實際情況和學習能力,制定出有個人特點的目標。在制定目標時,可以借鑑別人的經驗,但絕不能盲目地跟從別人。

  其次要效益優先。要根據各門專業課程的內容不同,以及學習特點的不同,分清主次,分清重點,難點,有針對性的進行學習。

  最後要制定各階段的學習目標。學習目標一般分為短期目標,中期目標和長期目標。短期目標,例如本學期的學習目標,要具體化,要將自己各科的學習成績提高到什麼樣的程度,要清晰化,甚至可以明確到每天都要做到什麼程度。而中長期目標,更像一個人生規劃書,指引我們在未來的幾年,乃至一生將要達到的人生高度和人生追求。它就像一面旗幟,在遠方遙遙飄逸,等待我們去努力拼搏。

  人生目標是大目標、遠目標。實現人生目標需要步步為營,鍥而不捨。

  1984年,在東京國際馬拉松邀請賽中,一名名不經傳的選手憑智慧戰勝對手,奪得了冠軍。原來,他的智慧是每次比賽前先乘車把比賽路線仔細看一遍,並把沿途比較醒目的標誌畫下來,比如第一個標誌是銀行,第二個標誌是一棵大樹,第三個標誌是一座紅房子……一直畫到賽程的終點。比賽開始後,他就以跑百米的速度,奮力地向第一個目標衝去,過第一個目標後,他又以同樣的速度向第二目標衝去……一直保持強勁的體能。最終,他取得了成功。

  目標猶如羅盤,有了羅盤,航船才能成功靠岸。確立正確的目標,讓目標成為我們奮力前行、永不言敗的助推力。

  我的講話完畢,謝謝大家。

  【美好七月國旗下講話】五

  什麼是責任感?《現代漢語詞典》的解釋是:自覺地把分內的事做好的心情。“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這句話我們聽了好多年,也喊了好多年, 有一個臺灣人說:“‘匹夫有責’應該改為‘我的責任’。”他還這樣闡述道:“‘天下興亡,我的責任’,惟有這樣的思想,我們的國家才有希望。 “天下興亡,我的責任”!多麼富於創造性的提法!它既秉承了孟子“以天下為己任”的古訓,又更新了顧炎武“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思想,更切實倡導了一種積極負責的道德觀念。

  愛看新聞節目的人一定還記得今年國慶節過後我們的環衛工人和志願者蹲在天安門廣場上用小鐵鍬刮地上的口香糖汙漬的情景吧。記者說,國慶過後,環衛部門調動了大量人力物力清除天安門廣場的口香糖汙漬,這項工作一直要持續到10月25日才能結束。“千里之堤常潰於蟻穴,”“禍患常積於忽微”。正是某些人道德水平低下的一個小舉動,有時直接影響著中國人的國際形象。從這個意義上講,任何小事都是大事,正所謂“集小惡則成大惡,集小善則成大善”。偉大的責任心,讓這些平凡而普通的人那麼崇高那麼耀眼。責任心是赴湯蹈火的壯舉、捨己為人的豪情、發奮圖強的幹勁、臥薪嚐膽的成功。有了責任心,才有了位卑不敢忘憂國的陸游,“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顧炎武,“名出所學,各盡所知,使國家富強不受外侮,足以自立於地球上”的詹天佑,以身擋子彈的黃繼光,至死不移半步的邱少雲,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周恩來。

  同學們,作為一名學生,我們的責任是什麼呢? 在家裡,我們要讓父母輕鬆些,為父母分憂,盡我們所能地幹些力所能及的家務;父母有煩心事時逗他們開心。在學校中,自覺遵守班級紀律,團結同學,互相幫助。一個班級就像一個大家庭,我們應當共同維護集體榮譽,為班級為學校增光。當然最重要的是要好好學習,這是對父母、老師最好的報答;在社會上,我們應遵守社會秩序,尊老愛幼,保護環境,關心和幫助弱勢群體,給災區捐款為祖國加油等都是我們應盡的責任和義務。

  林肯說過這樣一句話,“每一個人都應該有這樣的信心:人所能負的責任,我必能負;人所不能負的責任,我亦能負。如此,你才能磨鍊自己,求得更高的知識而進入更高的境界”。青少年時期正是人生中絢麗多彩的春天,高中階段正是同學們大志綢繆的時候。

  “人無善志,雖勇必傷”,作為一名高中生,應當樹立堅定的社會責任感,自覺地擔負起“掃一屋”的責任,進而達到“掃天下”的目的。同學們,時不我待,讓我們共同肩負起自己的責任,做一個對自己、對父母、對家庭、對班級、對師生、對學校、對社會、對國家和民族有責任心的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