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動人心事的作文

  感動人心的事情在生活中其實很多,只是我們沒有去體會,以為都是應該的。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一些關於,僅供參考。

  篇一

  “唉,終於可以睡覺了。”10點了,我才能睡覺,這是怎麼回事呢?唉,這還得從兩個小時前說起。

  “做完了!”從我的書房裡傳出了興奮的叫聲。我暗自得意,心想:嘿嘿,我這麼早就把這麼多作業做完了,媽媽一定會表揚我的!我喜滋滋地把作業交給媽媽,媽媽一見我,主動把作業交給她,十分驚訝,臉上露出了久違的笑容,我一見更高興了,期盼著媽媽對我的評價。可誰知,媽媽看了一眼作業,臉上的笑容漸漸消失了,變成了滿臉怒火。她對我吼道:“劉一江,你看看你的書寫,還有臉給我看,重寫一次!”。頃刻間我感覺自己從天堂掉到了地獄,可母命難違,我只好回到書房,寫了起來。那一晚我徹夜難眠,腦子裡不斷地浮現出今天發生的一幕又一幕。憑什麼要我重寫,不就是書寫差了點嗎,也不至於這樣啊,我不想在題海里掙扎,它只會讓我死在裡面。

  第二天,我拿到了作業本,只見上面是一個大大的一百分。猛然間昨晚的氣憤化成了喜悅和自責:我為什麼要讓媽媽生氣,為什麼不把書寫寫好一點?剎那間,我覺得這一百分不是我的,它應該是我那敬愛的媽媽的。

  雖然這件事早已過去,可一想起來,還是記憶猶新。

  篇二

  這個星期五,王老師佈置的作文作業是《我最感動的一件事》。大家聽了,議論紛紛,說什麼的都有。我也覺得這篇文章很難寫,因為沒有感到的事情。我放學回家,就開始“幹活”***做作業***了。我“幹”呀......“幹”呀......終於“幹”完了別的作業,就剩一篇作文了。到第二天***星期六***醒來,我一骨碌翻身起床,穿好衣服,洗刷完畢後,我去寫作文。結果,作文沒寫出,到是畫了一幅畫,畫的名稱是《美麗的小山村》。就這樣上午寶貴的時間沒有寫成作文。下午,我該去做作業了,我想呀想呀......讓我感到的事情有哪些呢?

  我想了好長時間,最後終於“擠”出了175個字的“感動”文章。我拿給媽媽看,媽媽卻說“沒有中心思想”。唉,難寫呀!怎麼辦呢?於是,我到《教你學會寫作文》上找呀找,可還是找不出靈感。爸爸跟我講:“要寫出感動的文章,必須心裡有真感動的事。”晚上,我繼續冥思苦想,寫呀寫呀......終於感動的事的靈感找到了:

  前一段時間,我生病了,從11月17日***2005年***早晨起,好久不斷的咳嗽發燒。第一天38.3度,爸爸見了,急忙把我送進醫院。我嚷嚷著:“不掛鹽水!不掛鹽水!”還好,醫生只給我開了點藥,我送了一口氣。可是,11月18日,我咳嗽得更厲害了,同時體溫上升到39.2度,沒本辦法,只能掛鹽水了。我想到第二天病應該會好了。沒想到,11月21日,竟然出現了反覆,咳嗽和體溫又“東山再起”。這回醫生嚴重警告:“必須連續掛兩天以上鹽水,否則難以治癒。”我無可奈何,只能繼續接受“鹽水”治療。但我一看見那針頭就嚇得毛髮直豎。爸爸為了掛針時不讓我寂寞,特意把膝上型電腦帶去,讓我邊掛鹽水邊看碟片。爺爺為了不讓我耽誤學業,特地去學校抄回作業。爸爸關心我的心情,爺爺關心我的學業,這雖然是小事,但仔細一想,確實值得我感動。

  感動的事情在生活中其實很多,只是我們沒有去體會,以為都是應該的。

  篇三

  感動人心的事有許許多多,而且常常發生在親戚朋友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同學老師的身邊,但有一件事改變了我的看法,愛心和感動不只只是發生在親戚朋友同學身上,在不認識的人也有這樣的事情。

  我早公交車站上等車去學習小提琴,在無奈的等,突然看見一個可愛的小女孩提著一打包吃的零食向一個房子角落走去,我才發現裡面有個非常非常瘦的叔叔痛苦的縮成一團,面前還擺了一個裝錢的小碗,原來是個乞丐。

  只見那個小妹妹蹲在那個叔叔面前,對他說:“叔叔,我又來看你了,而且我還帶了好多好多好吃的東西,以前忘記帶了對不起啊!~現在我每天都帶,不讓你餓肚子。”叔叔聽了,擠出一個笑容說:“真的很謝謝你啊!~小妹妹,你每天都好心的來看我,我真喜歡你。”小妹妹笑了笑,用甜甜的聲音對那叔叔說:“叔叔,快吃吧,別餓壞了,快點,吃吧!”叔叔先是一愣,然後豆子般的眼淚在眼眶裡旋轉。:“快吃吧!叔叔。”那甜甜的聲音又再一次響起。叔叔呆呆的望著那小妹妹,眼睛裡的‘豆子’馬上掉了下來,好似一個飛流的瀑布。:“叔叔,吃把!~快點吃吧。”小妹妹又在一旁催促到,這個叔叔才狼吞虎嚥的吃了起來,吃了幾口還不時的望著那小妹妹。小妹妹也用天真無邪的眼睛盯著那叔叔笑。:“真好吃,小妹妹,你讓我吃了個飽,你也來吃嗎?”“不用了,我吃過了,以後你想吃什麼就說,我給你帶來,你以後就在這把?”

  篇四

  在我們周圍,每天都會湧現出許許多多值得為之一“動”的事。從古至今,不知有多少人為自己的國家拋頭顱,灑熱血。大到獻出生命,小到一件小事,我們都不應該忘記。於是為了記住他們,雜誌上、報紙上便爭相報道他們的事蹟。比如……

  18歲的黃舸看上去像個十一、二歲的孩子。7歲時,他被確診為先天性進行性肌營養不良。據專家介紹,同類患者最長生命紀錄僅為18歲。

  黃舸的生命也許要走到盡頭,但是為了能面對幫助過他的人說聲謝謝,2003年,15歲的黃舸和父親用一輛三輪摩托車踏上了“感恩之旅”,開始在全國尋訪素未謀面的恩人。如今,父子倆已經走過了82個城市,向30多位當年給他們寄過錢的恩人當面道了謝。父子倆一路上感受著感動,也傳播著感動。

  黃舸說:“到好心人的家門口說聲謝謝,送上一束鮮花表達深深的謝意,是我最大的心願。”這個心願一直支援著他走過今天。如果有一天離開人世,黃舸希望把自己的眼角捐給需要的人。

  我們需要靜下心來體會這個值得我們流淚的場面。黃舸不遠萬里,跋山涉水,竟只為一聲:謝謝!多麼感人的事蹟啊!如果是我為他捐了錢,如果他來當面感謝我,那是一種怎樣的情境,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黃舸的臉上一定會帶著微笑。從他的種種事蹟可以看出,他是一個樂觀的人!也許我們捐款並還是為了幾年之後有人報恩,更不會在乎“滴水”之後的“湧泉”,或許只是為了心靈的寬慰,但只要是做出了行動,就是值得肯定的。畢竟,“黃舸”只是一小部分人,我們不應該苛求他們予以回報,也許他們身體健康,就是對我們最好的回報!

  就是這個18歲的男孩,讓全國多少人為之落淚。在他身上,我們看到了中華民族流傳千古的美德—感恩;在他身上,我們體會到了能夠潸然落淚的詞語—感動;就是這個集感恩和感動於一身的男孩,創造了一個奇蹟,也許這是徒勞的,但至少是在他心中,畫下了一個完美的句號!

  不知道黃舸下一站將要去哪裡,但他自己一定清楚自己未來的征程,那將是遍地鮮花,通往天堂的幽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