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蟄吃什麼肉食好

  想知道嗎?下面由小編帶領大家簡單瞭解一下。

  

  驚蟄的飲食原則是保陰潛陽,可以適當選用一些補品,以提高人體的免疫功能。一般應選服具有調血補氣、健脾補腎、養肺補腦的補品。像鵪鶉湯、白木耳煮麻雀、清補菜鴨、枸杞銀耳羹、荸薺蘿蔔汁、枸杞蛇肉湯、蟲草山藥燒牛髓、扁豆粥等。或食用一些海蔘、龜肉、蟹肉、銀耳、雄鴨、冬蟲夏草等,燥烈辛辣之品應少吃。下面給大家介紹兩款進補食療方:

  豬心棗仁湯

  豬心1個,酸棗仁15克,茯苓15克,遠志5克,味精、精鹽各適量。先將豬心剖開,洗乾淨;茯苓、酸棗仁、遠志用細紗布袋裝好,紮緊口與豬心同入砂鍋,加水適量,先用武火燒沸,打去浮沫,後改文火慢燉,至豬心熟透後,加入少許精鹽、味精調味即成。此湯有補血養心、益肝寧神之功效。適用於心肝血虛所致的心悸不寧,失眠多夢,記憶力減退;以及陣發性心動過速、風溼性心臟病、神經衰弱、癔病等。

  燉龍眼黨蔘鴿肉湯

  龍眼肉30克,黨蔘30克,白鴿肉150克。先將鴿肉洗乾淨,切成小塊,與龍眼肉、黨蔘同入砂鍋,加水適量燉湯,鴿肉熟後飲湯,食肉和龍眼。此湯有滋肝腎、益脾氣之功效。適用於肝腎陰血虧虛、脾氣不足所致的腰膝痠軟、形體消瘦、頭暈耳鳴、心悸不寧、失眠健忘、氣短食少等。

  驚蟄之梨子

  驚蟄吃梨是北方的民間習俗。農民在驚蟄日要吃梨,意為與害蟲別離。春回大地,氣候比較乾燥,很容易使人口乾舌燥。生梨性寒味甘,有潤肺止咳、滋陰清熱的功效,所以梨特別適合在這個季節食用。

  傳說聞名海內的晉商渠家,先祖渠濟是上黨長子縣人,明代洪武初年,帶著信、義兩個兒子,用上黨的潞麻與梨倒換祁縣的粗布、紅棗,往返兩地間從中贏利,天長日久有了積蓄,在祁縣城定居下來。雍正年間,十四世渠百川走西口,正是驚蟄之日,其父拿出梨讓他吃後說,先祖販梨創業,歷經艱辛,定居祁縣,今日驚蟄你要走西口,吃梨是讓你不忘先祖,努力創業光宗耀祖。渠百川走西口經商致富,將開設的字號取名“長源厚”。後來走西口者也仿效吃梨,多有“離家創業”之意,再後來驚蟄日也吃梨,亦有“努力榮祖”之念。

  驚蟄之蛋

  除了吃梨,民間還有驚蟄吃蛋的說法,據說是因為驚蟄這一天要祭祀白虎,而白虎通常獠牙張嘴,只有以蛋餵食,飽食後它就不會傷人了。而經過演變,當初餵給白虎的雞蛋,如今變成了餵給人們自己啦。

  每星期不宜吃超過三隻蛋黃,蛋白則不在此限,而且每天不應攝取超過300毫克膽固醇。原來蛋白不含脂肪,也不含膽固醇,是接近純蛋白質的食物,所以蛋白的攝取量不像蛋黃般受限制。

  驚蟄之炒豆

  在陝西,一些地區過驚蟄要吃炒豆。人們將黃豆用鹽水浸泡後放在鍋中爆炒,發出噼啪之聲,象徵蟲子在鍋中受熱煎熬時的蹦跳之聲。

  黃豆真的是價廉物美,對於女人來說,它含有的異黃酮素又能產生與雌激素荷爾蒙相似的效用,降低血液膽固醇,保護心臟,預防乳癌骨質疏鬆的情況。

  驚蟄之玉米

  在少數民族地區,廣西金秀縣的瑤族在驚蟄日家家戶戶要吃“炒蟲”,“蟲”炒熟後,放在廳堂中,全家人圍坐一起大吃,還要邊吃邊喊:“吃炒蟲了,吃炒蟲了!”盡興處還要比賽,誰吃得越快,嚼得越響,大家就來祝賀他為消滅害蟲立了功。其實“蟲”就是玉米,是取其象徵意義。

  玉米是很多人非常喜歡的食品,美味可口,營養價值高。它含纖維素特別高,而纖維素可加速腸道蠕動,降低膽固醇吸收,預防冠心病。此外,玉米中還含有大量鎂,鎂可加強腸壁蠕動,促進機體廢物的排洩,對於減肥非常有利。

  驚蟄之芋頭

  贛南閩西一帶的客家人,在驚蟄這天要在熱水中煮帶毛的芋子、炒黃豆***代表消滅多種蟲害***。

  中醫認為芋頭可補中益氣,因其含有豐富的黏液皁素及多種微量元素,可幫助機體糾正微量元素缺乏導致的生理異常,同時能增進食慾,幫助消化。

  驚蟄之醪酒

  春天到來,人的全身汗毛孔也開了,西北有些地方在驚蟄節要家家戶戶喝醪酒、吃雞蛋煎餅拌芥末汁,驅除身體積存的寒氣。

  醪酒的製作方法簡便而有獨特的技巧,須得有匠人專釀,並非人人都會。它的做法:先將糯米用水淘進雜質,再浸泡溫水中約十二小時,搭出上籠蒸熟,倒在未使用過的油脂肉類的淨案板上,涼冷,用蒸了米的蒸鍋水撒在米上,使米的適量的甜酒麴,裝入瓷盆,放在約攝氏50度的熱炕上,用乾淨棉褥蓋嚴,過一晝夜半,揭開被褥,就可以聞到濃郁的酒香氣味,說明醪酒已經釀成,連盆放到冷涼處,準備食用。

  驚蟄之煎餅

  在山東的一些地區,農民在驚蟄日要在庭院之中生火爐烙煎餅,意為煙熏火燎整死了害蟲。

  煎餅因是用原糧製作,麩皮沒有去掉,所以營養豐富,吃起來香酥鬆柔,且便於存放和攜帶,是一種極富特色的地方食品。有人認為,食用煎餅需要較長時間的咀嚼,因而可生津健胃,促進食慾,促進面部神經運動,有益於保持視覺、聽覺和嗅覺神經的健康,減緩衰老,不失為一種保健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