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磨湯的功效與作用是什麼

  四磨湯是指四味藥物先磨濃汁再和水煎服的湯汁,四磨湯的做法,功效與作用,什麼時候喝,標準配方等都比較講究,下面就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四磨湯的功效與作用

  治七情氣逆,上氣喘急,妨悶不食。四磨湯對小鼠胃腸運動的影響 並與胃腸道促動力劑莫沙比利進行比較。以胃腸內標記物葡聚糖藍22000 在胃內色素相對殘留量及小腸推進比為指標, 觀察各實驗組對正常小鼠胃排空及腸推進的影響。結果四磨湯對正常小鼠的胃排空及腸推進運動均起到明顯的促進作用, 但其促胃排空作用較莫沙比利弱, 而對腸推進運動的促進作用與莫沙比利相比則無顯著性差異。結論顯示四磨湯具有加快胃排空及促進腸蠕動作用。

  四磨湯是什麼

  四磨湯,屬中醫的理氣劑,功能破滯降逆,補氣扶正。治七情傷感,上氣喘息,胸膈滿悶,不思飲食。四磨湯行氣而不耗氣,有邪正兼顧之妙。用法採取濃磨溫服,則力專效速,故方以四磨湯命名。現代常用於支氣管哮喘、肺氣腫等屬氣滯兼有氣逆者。

  「四磨」,指四味藥物先磨濃汁再和水煎服的方法。由於方中諸藥均較堅實、非久煎不能出其性,但煎煮過久又恐芳香氣味散逸,而影響治療效果,故用此法,取其「磨則味全」之意,故稱「四磨湯」。本方用於治療因七情失調所致氣逆不降之證,服之行氣導滯、止痛降逆,又因方中用人蔘一味,可防三藥之副作用,俾行氣而不傷氣,破滯而不傷正,扶正袪邪而獲效。

  四磨湯的做法

  烏藥、人蔘、沉香、檳榔,上四味,各濃磨水,取300毫升,煎三五沸,放溫服,或下養正丹尤佳。

  四磨湯的標準配方

  烏藥、人蔘、沉香、檳榔,上四味,各濃磨水,取300毫升,煎三五沸,放溫服,或下養正丹尤佳。

  ***1***氣上宜降之,故用檳榔、沉香。

  ***2***氣逆宜順之,故用烏藥。

  ***3***加人蔘者,降中有升,瀉中帶補,恐傷其氣也。

  ***4***大實者,仍宜枳殼。

  四磨湯的歷史典故

  相傳在北宋乾德年間***公元 968 年***,晉王趙匡義***即後來的宋太宗***,喜添三兒子趙德昌***後來的宋禎宗***。小五子生得乖巧伶俐,招人喜愛,唯有一樣讓晉王爺不安:小德昌的肚子一直不好,經常腹瀉、腹脹、胃口也差。

  一時間,附近“名醫”聞訊紛紛前來獻方治病,但小德昌的病情仍無起色。一天,一銀鬚老翁一言不發撥開人群,揭榜直奔王府而去。經過一番望、聞、問、切,只見老翁從他那葫蘆中取出四包藥,交御醫戶用缽水磨後煎煮半個時辰,讓小德昌喝下。約莫兩個時辰,小德昌放了一個長屁,又拉了一泡尿。過了一會兒就叫著要吃點東西。連服三日後,小王子飲食正常,身體逐漸恢復,晉王大悅。

  原來,老翁姓遊名連俊,字長卿,湖南衡山人。此藥名叫四磨湯,因由木香、枳殼、檳榔、烏藥等四味藥用水磨服而得名。系遊翁祖傳祕方。嬰幼兒行氣導滯、調和腸胃十分靈驗,久服無礙。晉王見遊翁精通醫道,就勸期留在王府潛心研究醫道。“四磨湯”自此成為王府常用御藥,後此方載入宋代醫學名著《濟生方》和明代《痘疹金鏡錄》之中。

  遊翁告老還鄉,回到湖南衡山***今衡陽***開了一間藥鋪濟世救民,傳授醫道。由於“四磨湯”的療效顯著,當地老百姓紛紛前來購買,給嬰幼兒服用,以調和腸胃,治療乳食內滯,腹脹、腹痛、消化不良等症。

  四磨湯的美名很快由城鎮傳至農村,沿湘江流域傳遍湖南、湖北……久而久之,漸漸就形成了這樣一個傳統習慣,嬰兒出生一週後,不論是男是女,有病無病,都給服用四磨湯,這樣,孩子成長過程中,一般不會再鬧肚子,腸胃特別好。這個習慣從民間到現在已沿襲 1000 多年。

  “四磨”是指四味藥物先磨濃汁再和水煎服的方法。由於方中諸藥均較堅實、非久煎不能出其性,但煎煮過久又恐芳香氣味散逸,而影響治療效果,故用此法,取其“磨則味全”之意,故稱“四磨湯”。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