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翁姓來源_百家姓翁姓名人

  翁姓在中國並不是一個常見的姓氏,但也是中國較為古老的姓氏之一。接下來小編給大家介紹百家姓翁姓來源,希望可以幫到大家!

  百家姓翁姓來源

  翁姓相傳來源於姬姓——周朝的國姓。說法大致有三:

  1、因地得姓:周昭王封庶子食邑於翁,國亡後其子孫以地為姓。

  2、傳說周昭王庶子出生時雙手握拳,他人掰不開,獨昭王能掰開,周昭王掰開後見初生兒左掌紋似篆文的“公”字,右掌紋如“羽”字,便將兒子取名‘翁”,後來翁的子孫便以他的名字為姓***古書稱“氏以王父字”***。

  3、上古夏朝初建時期,啟為夏王,當時有一位貴族叫翁難乙,相傳他就是翁姓最古老的祖先。

  百家姓翁姓分佈

  翁姓的望族居住在錢塘***今天的浙江杭縣***。

  翁姓多分佈在福建和臺灣地區。

  江南各地翁姓皆系出同源

  從兩千九百七,八十年前的得姓始祖翁山王溢,到今天繁衍在臺灣島上的翁姓子孫,黃帝軒轅氏的這一支

  後裔,已經衍傳了九十七,八代,平均每代是三十年。

  以翁山王溢為一世祖,自他以後,臺灣安溪派翁氏家族的世系更是井然有序:第二代的翁莆君,生了五個兒子,臺灣的安溪派翁氏,是系出他的長子翁伯這位翁伯,死後葬於長安城西的十八里之處,第四代翁大連,是翁伯的長子,由隴西遷京兆郡長安都仁永貴裡;第五代翁實,是翁大連的次子;第六代翁素,葬於第安城西十八里;第七代翁仲儒,是翁素的長子;第八代翁逸;第九代翁昶;第十代翁慈;第十一代翁孝山;第十二代翁饒;第十三代翁譽;第十四代翁森;第十五代翁薰;第十六代翁塾;第十七代翁助。

  傳到第十八代的翁田,正好碰到晉朝末年的五胡之亂,當時官拜冀州刺史的翁田,便帶了自己的一家大小,跟隨晉朝皇帝渡過長江,在建業***今南京***落籍。這是臺灣安溪派翁氏的播遷江南之始。

  翁氏的南遷始祖翁田,共有四個兒子,臺灣安溪派翁氏是出自其次子翁幹。此後,第廿代為翁墀,廿一代為翁元祖,廿二代為翁倫元,廿三代為翁承皎,廿四代為翁蓋,廿五代為翁卯,廿六代為翁幹德,廿七代的翁弘,便是長時以來湖南、湖北、貴州、福建、兩廣、江西、浙江、江蘇、及臺灣各地翁氏家族所共奉的。 翁姓避亂改姓是翁姓的又一來源。翁姓也是姬姓的一個分支,據《元和姓纂》和《六桂堂叢刊》等記載,西周初年,昭王的支庶子孫受封於翁山***今浙江省定海縣東***,其後以邑名“翁”為姓。唐德宗時期,翁氏有一個支脈何公由中原入莆,卜居莆陽興福裡***今莆田市北高竹莊***,為入莆始祖。傳入第五世,生下翁幹度。翁幹度在閩國 年間***936年***官拜郎中,娶妻陳氏,生六子,分姓洪、江、翁、方、龔、汪六姓,其六子皆中進士,史稱“六桂聯芳”。長子處厚,字伯起,宋太祖建隆元年進士,官至禮部尚書員外郎;次子處恭,字伯虔,宋太宗雍熙二年進士,官拜泉州法曹;三子處易,字伯簡,宋太祖建隆元年與長兄同榜進士,官至劍南;四子處樸,字伯惇,宋太祖開寶六年進士,官都曹長判官;五子處廉,字伯約,宋太祖開寶六年與四兄同榜進士,官至大理司直、監察御史;六子處休,字伯容,宋雍熙二年與二兄同榜進士,官拜朝散郎,韶州通判。這兄弟六人同列為進士,地位非常顯貴,歷史上有"六桂聯芳"之譽。

  【原城】開基祖,因此,上述各地的翁姓,在計算世系時,也有以翁弘為第一世的。我國南方各地翁姓家族的大多系出原城開基祖翁弘,有下列刊載於本省翁氏族譜的序文,可以說明:

  【常熟派譜序】——翁氏之始出自姬姓,自周昭王封庶子於翁山,因以命氏,其有曰弘者,仕楚官左居之原,由弘而下二十七世孫郎鞠公,官泉州刺史,避石勒之亂,始由原城渡江,居浙江之西今,錢塘,仁和,海 ,餘姚,慈溪,永嘉…….

  【閩省莆田派】——自弘圓內三十五世傳公後,為崇安丹人山派始祖,福清則為四十二世布愈公後,晉江則為四十四世點公之後…….

  【廣東潮州派】——四十四世祖弘公,即是南田派十一世遷居潮州之塘孝。為潮州始祖,入旦處休公之四世孫也。潮陽、揭揚、程鄉、饒平、惠來、諸子孫皆其裔也。

  自翁弘開基原城以後,臺灣安溪派翁氏的上代世系,是這樣的:廿八代是鄆州東平王翁替;廿九代是德州平原王翁存;卅代是食邑五十戶的淮南王翁肱;卅一代是會稽王翁迪,卅二代是冀州刺史翁挺;卅王代是禮部尚書翁筠;卅四代是范陽丞相翁昭隅,卅五代是潭州***今湖南長沙***刺史翁就,卅六代是京兆相翁道;卅七代是洪州觀察左庶牆;卅八代是金紫尚書翁剡;卅九代是潞州刺史翁福;四十代是鄧州刺史翁甫,他的墓,是在思州***今貴州思縣***龍宿山之南。

  此後,臺灣安溪派翁氏的歷代遠祖,便主要活動於長江以南的地區:四十一代的翁幹,是泉州刺吏,墓在泉州福建寺右邊;四十二代是福州觀察使翁興;四十三代是吳郡太守翁洽;四十四代是廣陵郡守翁儀;四十五代是諫議大夫翁 ,四十六代是蘇州刺史翁暉,墓在吳郡;四十七代是汴州刺吏翁瑜;四十八代是揚州刺吏翁皓;四十九代是鐵州中郡守翁賞;五十代是贏州刺吏翁雅;五十一代是江州刺吏翁圯,墓在潤州陵山郡;五十二代是太原郡令翁瑞,五十三代是泉州刺吏翁鞠,因石勒之亂,避居浙西。

  百家姓翁姓名人

  翁郡,漢代學者。

  翁承贊,字文堯,唐代福建莆田縣人***今莆田市***,幹寧年間***西元894-898年***進士。唐末累官祕書郎、右拾遺。五代後梁時官至左散騎常侍、御史大夫,後授閩國門下侍郎同平章事,晉爵晉國公。曾詠梅花詩:"憶德當年隨計吏,馬蹄終日為君忙。"

  翁肅,字彥恭,宋代崇安人,官至朝散大夫,與翁彥約、翁彥深、翁彥國三兄弟及翁延慶、翁蒙之同姓同鄉同朝,皆居高官,時稱六桂同芳。

  翁德廣,宋代人。淳熙年間***西元1174-11******任溪縣知縣。朱熹曾奏薦之,稱其"不務赫赫可喜之名,而有肯肯愛民之實。

  翁難乙,翁萬達,明代兵部尚書。

  翁方綱,***西元1733-1818年***字正三,清代大興縣人,進士出身,官至內閣學士。精金石考據之學,亦擅長詞章、書法。曾任鴻臚寺卿,預千叟宴。

  翁同龢,清朝時期江蘇常熟人,管至軍機大臣兼各國事物衙門大臣,光緒帝師。

  翁方納,清朝時的著名書法家、金石家。在朝廷擔任內閣學士。

  翁春,清代詩人。

  翁文灝,輔仁大學教授,是中國早期的地質學家之一。

  翁美玲,已故香港藝人。

  翁再生,世界盃棒球國手,臺灣職棒球員。

  翁豐堉,臺灣職棒首位外島出身選手。

  翁嘉銘,筆名瘦菊子,知名臺灣棒球名家。

  翁虹,知名香港演員。

  翁立友,臺灣知名閩南語歌手。

  翁滋蔓,臺灣知名少女藝人。

  翁金珠,臺灣前“文建會主委”。

  翁啟惠,知名中研院院士。

  翁倩玉,知名臺灣旅日歌手,身兼演員。

  翁俊明,翁倩玉祖父,同盟會成員,知名抗日誌士。

  翁炳榮,翁俊明兒子,臺灣早期知名導演。

  翁嶽生,嘉義人,曾任臺灣地區“司法院院長”及“司法院”大法官。

  翁重鈞,臺灣“立法委員”。

  百家姓翁姓郡望堂號

  堂號

  資善堂

  宋朝時期的翁甫,在資善堂當教授,監守登聞鼓院。對於皇帝的問題的回答,都會讓皇帝感到稱心如意。

  賜魚堂

  唐代時候的翁洮,被任命為員外郎,後來隱居不願意作官了。皇帝想召他回朝廷做官,他於是作了《枯魚詩》作為回答,皇帝看了詩以後,知道他絕對不會復出了,於是賞賜給他很多曲江魚。

  六桂堂

  京兆翁氏乃君王苗裔也,王即位三年,時遊大山,山頂十一面,環居有百姓。一日,王遇汪氏女,山名賜曰:汪山,王封汪女為妃,號汪山夫人,王與妃同遊汪山,忽見白虹貫日,妃歉然不安,遂感有孕,經十二月,誕生男子,雙手握拳,啼泣三日,宮監奏王。王令香水沃其手。手即開,左手握公,右手握羽,合為翁字,遂賜姓翁,因妃見虹而孕,取名曰弘。此乃為翁氏受姓之源,翁氏先姓,蓋肇於茲,翁弘後封楚國左臣,墳塟樑之原城五里。翁氏自此,興於樑之原城,綿於京兆。 根據眾多族譜史料記載翁氏六桂並沒有分姓,六桂之父翁幹度:生六子,六子俱登科,乃吾之民族,正統六桂堂。 以下是京兆翁氏六桂分六房: 一桂: 翁處厚、字伯起,居莆田刺桐、今清江;禮部房。 生二子:翁允修、翁允成, 官至: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年***進士,特授承議郎,兼殿中丞上柱國,賜緋魚袋。 二桂: 翁處恭、字伯度,居莆田塗洋;檢法房。 生五子:翁璉、翁珏、翁珎、翁瑰、翁珪, 官至:宋太宗雍熙二年***985年***進士,官拜泉州法曹。 三桂: 翁處易、字伯簡,居莆田奉谷裡竹嘯莊;少府房。 生四子:翁絹、翁緩、翁紳、翁紀, 官至:宋建隆元年與長兄同榜進士,官至劍南。 四桂: 翁處樸、字伯淳,居莆田奉谷裡竹嘯莊;長官房。 生三子:翁銑、翁緯、翁繹, 官至:宋太祖開寶六年***973年***進士、官拜泉州法曹。 五桂: 翁處廉、字伯若,居莆田美瀾;御史房 生五子:翁譚、翁詠、翁諫、翁諤、翁誥, 官至:宋開寶六年與四兄同榜進士,官至大理寺直、監察御史。 六桂: 翁處休、字伯恭,居莆田奉谷裡竹嘯莊;韶判房。 生三子:翁楚、翁楨、翁杆. 官至:宋雍熙二年與二兄同榜進士,官拜朝散郎、韶州通判。 京兆翁氏漆林房: 翁承贊,生四子:↓ ——翁玄度:生四子,翁俊、翁傑、翁倫、翁佳。 ——翁弘度:生三子,翁盛、翁惠、翁昉。 ——翁貞度:生一子,翁歐。 ——翁昭度:生一子,翁昧。 翁承裕,生二子:↓ ——翁正度:生四子,翁仁凱、翁仁亮、翁仁宴、翁仁弼。 ——翁可度:生一子,翁仁憲。

  有關翁氏的源流,每一種古籍的考證都是完全相同的。譬如,《姓纂》一書指出:“周昭王庶子食採於翁山,因以為氏”;《姓氏考略》也指出:“周昭王庶子食採於翁山,因以為氏,望出錢塘。”

  由此可見,翁氏大致始於公元前1052至1002年之間的西周昭王之時。周昭王是周武王的曾孫,翁氏的始祖則是周昭王的兒子。如此一來,翁氏的來龍去脈,是更加一目瞭然。

  源自3000年前周文王的後代翁氏,在歷史上一直是春風得意,神采飛揚的。這一點,可以找到許許多多具體的證據。例如,翁伯是一位名登《史記貨殖傳》,以販脂而富傾縣邑的大富豪;唐僖宗時的翁洮,更是皇帝嘉慕不已的一代高士,以一首《枯木詩》謝絕朝廷的徵召,千百年來傳為佳話。

  滿清末年那位頗思有所為的光緒皇帝,有一位“師傅”翁同龠禾,是人們所熟悉的歷史人物之一,他是光緒皇帝實行新政時的中心人物。文章道德,備受後人的敬仰。

  得生堂

  得生堂所紀念的先主是:翁得林先生。相傳清末時期國家動盪不安戰亂綿綿,翁得林先生率其族人由山東遷往今日的江蘇高郵縣三垛鎮,抗戰時期一部分人再遷高郵縣卸甲鎮伯勤鄉設立祠堂,至今已繁衍九代餘人。宗譜為得、萬、士、家、正、永、連、昌、盛。

  郡望

  臨川郡

  三國的時候吳國置郡,在今天的江西省撫州至南城一帶。

  錢塘

  也寫作錢唐,是一個古縣名。秦代的時候置郡,在今天的浙江省杭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