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鄭姓來源_百家姓鄭姓由來

  鄭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七位。主要源自子姓、姜姓、姬姓及少數民族改姓等。下面給大家整理了百家姓鄭姓來源相關資料,希望可以幫到大家!

  百家姓鄭姓來源

  一說:

  鄭姓的歷史已有三千多年。它的來源據《唐書·宰相世系表》記載:周宣王把他的弟弟友封於槿林***今陝西華縣東***,建鄭國,友即鄭桓公。周幽王時,桓公任司徒,見幽王無道,便向當時的智者太史伯詢問自保之計。太史伯說,在洛水以東,黃河、濟水以南的虢、鄶兩諸侯之間有一大片土地,交通便利,物產富饒,可以在那裡安置家室和財產。桓公依計而行,可惜還沒來得及安頓好,就在“犬戎之難“中被殺害了。此後,桓公的兒子鄭武公幫助周平王鞏固了東周,因功被賞了虢、鄶之間的土地,在那裡建立了新的鄭國。由此,鄭氏子孫便在這裡發展繁衍起來,世襲鄭公稱號。公元前375年,鄭被韓所滅。鄭國遺族從此散居於京***今河南滎陽京襄城***、制***今滎陽西***、祭***今河南鄭州東***和陳***今河南淮陽***、宋***今河南商丘***之間,為紀念故國,便紛紛改為鄭姓。鄭國的最後一位國王鄭幽公生公子魯,魯7世孫鄭當時在漢代任大司農。鄭當時之5 世孫鄭稚漢末自陳遷至河南開封,從此定居在那裡。晉時置滎陽郡,逐成為滎陽開封人。此後,天下鄭姓言源流者,皆曰出自滎陽。鄭姓人中自古有“天下鄭姓出滎陽”或“滎陽鄭氏遍天下”的說法,所以,鄭姓的主要發源於今河南中部一帶,這裡在古代曾是滎陽郡的管轄範圍。現在,河南中部還有一個滎陽市。

  又說:

  根據《姓纂》的記載,鄭之得姓,是開始於周厲王最小的兒子友。 周宣王即位以後,把幼弟友封在鄭地即鄭桓公。後來,鄭桓公的子孫以 國為姓,從此就開始有了“鄭”姓。 當時的鄭地,就在現在河南鄭縣一帶,也就是河南省中部黃河以南 的一片土地。 現在河南還有一個新鄭縣,根據考據,這也是一個因鄭姓而得名的地方。

  唐書《宰相世系表》說,鄭桓公的兒子武公,曾經跟晉文侯輔佐周平王東遷到洛陽,建立了東周,鄭武公自己也跟著搬了家,新鄭由此而誕生,鄭姓更繼續繁榮滋長。 這個由周朝王室所分支出來的鄭國,雖然在戰國時被韓所滅,子孫流離分散於河南境內各地。但是,到了漢唐之後,卻大放光芒,為中華文化平添不少光彩。

  大家都知道,歷史上專治經學的學者中,有十分著名的“二鄭”,指的是鄭眾和鄭玄,而以鄭玄所享的名氣為盛。 鄭玄是東漢人,一生沉浸諸經,所注之經書有易、詩、書、禮、禮 儀、論語、孝經、尚書大傳等,是一位名實相符的大學者,不但在兵荒 馬亂的東漢末年享有盛名,就是在現在,也備受後人的敬仰。

  百家姓鄭姓人口分佈

  宋朝時期,鄭姓大約有75萬人,約佔中國人口的0.97%,排在第二十位。福建為鄭姓的第一大省,約佔全國鄭姓總人口的25%。在全國的分佈主要集中於福建、河南、浙江三省,這三省鄭姓佔鄭姓總人口的50%,其次分佈於江蘇、廣東、江西、湖北等。中國鄭姓的分佈主要集中在東南沿海、豫鄂兩塊鄭姓聚集區。

  明朝時期,鄭姓大約有120萬人,約佔全國人口的1.21%,排在第十五位。浙江為鄭姓第一大省,約佔鄭姓總人口的25%。在全國的分佈仍集中於浙江、江西、福建,這三省鄭姓大約佔鄭姓總人口的50%。其次分佈於廣東、廣西、江蘇、安徽等。中國鄭姓的分佈總格局變化較大,其人口主要向東南遷移,以浙江為中心的鄭姓聚集區開始形成。

  如果說河南滎陽是鄭氏的 前祖地, 莆田市就是鄭氏的第二祖地

  。 全國鄭氏有1000萬人左右,福建姓鄭的人有近200萬, 主要居住在莆田、漳州等地, 尤其是莆田,還是最近幾年的統計,莆田自古人多地少,很多外出和移民, 已經不包括莆田古代、近代、第六次人口普查前的外出和移民外地的莆田人,尤其是莆田仍然有35萬多人姓鄭, 可以說是全世界鄭氏聚集最密集的地方。 西晉年間五胡亂華 ,八姓入閩時,鄭姓始祖鄭桓公的第40代子孫鄭昭進入福建,遷居福州 侯官縣,就是福州、永泰一帶,成為鄭氏的“入閩始祖”。 鄭昭路經莆田時,喜愛莆田的水光山色,便把從河南帶來的十二個祖墳遷葬在莆田 南湖山。

  當代鄭姓人口分佈頻率,單位面積內密度最高的地區在浙東 和福建莆田,浙東每平方公里人口達到4.5人以上。其次在浙江大部、福建北部、江西東部、安徽中部、江蘇中部、上海、吉林,每平方公里的人口達到2.7-4.5人。密度最高的***2.7人以上/平方公里***地區佔國土面積的5.9%,鄭姓人口大約181萬;0.9-2.7人/平方公里的地區佔國土面積的41.6%,鄭姓人口大約608萬;不足0.9人/平方公里的地區佔國土面積的52.5%,鄭姓人口大約148萬。鄭姓在浙江、福建、臺 灣,一般佔當地人口的比例在1.5%以上,這部分高比例地區的覆蓋面積約佔了中國總面積的2.8%;在廣東東部、湖南北部、贛鄂豫皖蘇五省、山 東南部、四川大部、貴州北部、陝西南部、內蒙古中部、陝甘寧北部、東北三省,鄭姓人口比例通常在0.5%-1.5%,其覆蓋面積約佔了中國總面積的34.9%;其他廣大地區,鄭姓人口比例不足0.5%,其覆蓋面積約佔了中國總面積的62.3%,其中人口比例在0.1%以下的部分佔國土面積的25%。

  百家姓鄭姓郡望堂號

  郡望:

  1、滎陽郡:三國時置郡,治所在滎陽。

  2、洛 陽:我國古都之一。漢、魏故城在今洛陽市白馬寺東漢

  3、水北岸;隋、唐故城在漢城西18裡。

  4、高密郡:西漢時置郡,治所在高密。相當今山東高密一帶。

  5、雍 州:東漢時置郡,治所在長安。

  6、隴西郡:戰國時置郡,治所在狄道。

  7、南陽郡:戰國秦置郡,治所在宛縣。

  堂號:

  博經堂:東漢鄭玄,博覽群經,幾千人從遠方來拜他為師。西漢時期的讀書人大都專治一經,鄭玄卻獨自力主博通。

  安遠堂:漢宣帝時,鄭吉為侍郎,那時外侮屢屢來犯,鄭吉打敗了車師,使日逐投降。於是皇帝提他當司馬。為了西方國境的安全,又派他為西域都護,封安遠侯。

  百家姓鄭姓遷徙分佈

  鄭氏最早的發源地是今河南省的新鄭縣。在戰國時因為韓國所滅,便散遷到河南東部及山東、安徽等地間。秦時,19世孫鄭襲遷司州河南洛陽。27世孫鄭其舉族遷回滎陽。秦漢以後,鄭姓已遷入鄰近地區,主要以今山東、安徽、陝西、山西等境為其分佈的主要地區。其後29世孫鄭賓居山東高密。31世孫鄭眾之子安世遷居咸陽。因漢武帝令強宗大族,不得聚居,有24世孫南遷至浙江會稽山陰。鄭姓大舉南遷始於永嘉之亂之時。西晉永嘉二年,中原板蕩,衣冠始入閩者八族,其中第四姓即為鄭姓。唐初,河南鄭氏又有隨陳政、陳元光父子移居福建者。唐末,又有河南故始鄭氏隨王潮、王審之入閩。明清之際著名民族英雄鄭成功的先祖既是此次入閩的。鄭氏移居臺灣,始於鄭成功;播遷至海外,始於清朝,現分佈於泰國、菲律賓、印尼、馬來西亞、加拿大、美國等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