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龐姓來源

  龐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一百零一位的姓氏,人口較多,約佔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一七。下面給大家整理了相關資料,希望可以幫到大家!

  龐姓來源

  1、出自姬姓,為畢公高之後。據《通志•氏族略》及《千家姓查源》等所載,周文王之子畢公高之後,其支庶封於龐,後世子孫以邑為氏。

  2、出自高陽氏,是黃帝之孫顓頊的後代。據《百家姓注》所載,顓頊八子之一龐降,後世子孫以祖上的名為姓。

  3、襄陽龐姓,相傳其家富盛,好為高屋,鄉黨榮之,曰龐高屋,後遂以龐為姓。

  4、出自他族或他族改姓。據《漢書•王莽傳》所載,西漢西羌人中有龐恬;清滿洲人姓,世居蓋州;又,清滿洲八旗姓龐佳氏後改為龐姓;今滿、土家、瑤、蒙古等民族均有此姓。

  龐姓得姓始祖

  畢公高。周初著名政治家。商朝末年,周文王的第十五子高,隨周武王興師伐紂立下赫赫戰功。西周建立後,他負責處理被商紂王關押的犯人。他採取寬大為懷,平反了不少冤獄,表彰了因直諫受害的功臣,因而名聲鵲起,為“周初四聖”之一。後被周武王封於畢國,爵位為公。世稱畢公高。武王駕崩後,其為顧命大臣之一,他與周、召二公等一起輔政,使周王朝的經濟文化有了較大的發展,並形成了“成康之治”的盛世。畢公高支庶有封於龐鄉者,後世子孫以封邑為氏,稱龐姓。因畢公高名聲顯赫,他們尊畢公高為其得姓始祖。

  龐姓繁衍播遷

  古龐鄉今無從考,春秋以前龐姓於史書鮮見。戰國時魏國有龐涓,趙國有龐火爰,西漢有杜陵***今陝西西安東南***人龐真。東漢時,見諸史冊之龐姓人達十六人,如龐參、龐俊父子為河南緱氏***今偃師***人,龐萌為山陽***治所在今山東金鄉***人,龐雄為巴郡***治所在今重慶北***人,龐奮為遼東屬國都尉,龐德公為襄陽***今湖北襄樊***人……。這些史實表明,魏晉以前,龐姓人已分佈於今河南、河北、山西、陝西、山東、湖北、重慶、遼寧等地。三國蜀有龐德公之侄龐統,魏有南安狄道***今甘肅隴西***人龐德***其從兄龐柔入蜀***。扶風***今陝西鳳翔***人龐迪,酒泉表氏***今甘肅高臺西***人龐淯。可見此際龐姓已播遷於四川、甘肅等地。兩晉南北朝時,龐姓發展迅速,並逐漸形成了龐姓南安郡望、南陽郡望、始平郡望、譙郡郡望。隋唐之際,龐姓上述郡望依舊興盛,並以其為主源向四周擴散,如陝西之榆林、涇陽,山西之太原、代縣、太谷,山東之菏澤,江蘇之徐州,安徽之壽縣均有了龐姓人定居,並有一支龐姓入遷浙江泉州。宋元之際,由於中原一帶刀兵四起,避居南方者漸多,使得龐姓在南方各地分佈更廣,並有一支入遷廣西北流,後在當地發展成為望族。需要指出的是,北宋有單州成武***今屬山東***人龐籍入朝為相,並子孫顯貴當朝,使得山東龐姓名噪一時。明初,山西龐姓作為明朝洪洞大槐樹遷民姓氏之一,被分遷於河南、江蘇、湖北、山東、河北等地。明末清初,張獻忠屠川,川籍龐姓避逃於雲貴高原。而不久的湖廣填四川,又使湖北、湖南之龐姓入居四川。乾隆年間以後,山東龐姓有闖關東到東北者,亦有華東 、華南之龐姓渡海赴臺,進而遠播海外。如今,龐姓在全國分佈廣泛,尤以山東、廣西為多,此二省之龐姓約佔全國漢族龐姓人口的百分之四十二。

  龐姓郡望堂號

  龐姓在長期的繁衍播遷過程中,形成如下郡望:

  1、始平郡,晉時改置扶風郡,治所在槐裡***今陝西興平東南***;

  2、南安郡,治所在狄道***今甘肅隴西***;

  3、南陽郡,治所在宛縣***今河南南陽***;

  4、譙郡,治所在譙縣***今安徽亳州***。

  堂號:“遺安”、“鳳雛”、“南安”等。

  龐姓宗族特徵

  1、龐姓是中華古老姓氏之一,距今已有四千多年的歷史。

  2、家規家訓勉勵後人。龐尚鵬講:“輕浮則矯之以嚴重,偏激則矯之以寬巨集,暴戾則矯之以和厚,迂遲則矯之以敏迅……”。

  3、堂號來歷膾炙人口。如遺安堂出自後漢龐德公。劉表講:“先生不肯受官祿,將何以遺子孫乎?”龐德公則對:“人皆遺之以危,吾獨遺之以安。”拒絕出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