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未來的哲學勵志小故事

  編者按:相信未來,熱愛生命,我們都是這個世間渺小的一員,也是社會運轉的小螺絲。

  昨天課上講食指的《相信未來》,這是一首荒蕪年代的信念之詩,幾十年來點燃了暗夜裡的無數踽行者,個人也很喜歡,但是在課堂上還是沒放開,中規中矩的跟學生講意象,談背景,幾遍誦讀,一翻勵志,意猶未盡。

  實際上,對於“相信未來”這個話題,心中還是有些鯁不吐不快。如果我說要相信未來、熱愛生命,你能猜出我說的是相信哪一種未來,又是熱愛什麼樣的生命嗎?

  這個世界漸次顛覆,古老的法則日暮途窮,所謂未來基本等同於鈔票的厚度,所謂生命與死而不僵的行屍走肉區別趨小,而“相信”啊“熱愛”啊什麼的已然成了無趣的閒人追求刺激的慣常表達。如此大環境下,還有多少人能從本意上能從一開始就是那樣理解這樣的詞彙?我也知道,把“相信未來、熱愛生命”這樣內斂命題外化是不科學的,可天地良心,就是有人淺陋到把這樣的句子用作自己安全有效地大把撈錢縱情享受的精神信條!

  歷史的暗處,尊敬的食指先生於1968 年的中國毅然寫下《相信未來》,那是怎樣的一個未來?又是怎樣一種堅定?1979年的他用同樣的詩體寫下同樣行數的《熱愛生命》,那是劫後餘生重獲尊嚴的生命,那是“屢經挫敗”“絕不輕從”的熱愛!

  作為一個幸運的還有所堅持的人,在縱橫馳騁的冷嘲熱諷中一意孤行,頭上頂著堂吉訶德式的大苞小苞,眼如澈水映的是少年時代的淨土樂園,以一個拒絕發育成熟的“高階動物”的身份,假行僧似的一路高歌,面對前面的人群,穿過而且瀟灑……我始終堅信,有夢想就有未來,精神不滅生命不止。遙想詩行深處的各式英模,真希望自己也有幻夢般酣暢淋漓的人生。

  身邊的朋友為此沒少教導我,他們猜測,那些我崇敬的人並不以自己的人生為榮的,並且有意無意間,那些用自己的智慧引導著過相對高尚生活的人,總被時代的洪流掀在一邊,一下子成為格格不入的擺設。

  我是這樣想的,英雄從來不缺,每一個正在演進的社會缺的同是對英雄崇敬與關愛。如果自己實在沒能生出一雙識珠的慧眼,那就應該安分些,把歷史的巨浪幫著淘出來的榜樣當回事,好好地學上那麼一學。只顧著一己的尺得寸失,還關心得那麼理直氣壯,確實難看得不是一般。

  閒著沒事的時候,多想想那些苦難深重的孤膽英雄,《約翰·克里斯多夫》裡有這樣一句話:“在這樣的榜樣面前,我們所經歷的那些苦難又算得了什麼呢”。這話也曾被用給顧準。

  年輕的時候聽羅大佑的《童年》,喜歡的不得了。現在我知道童年是永遠無法挽回的青春,想起來只有無端端的惆悵。時光倒流僅僅是一種想象與虛構,與真實的人生毫無關係。這或許就是我們需要小說、詩歌、電影等藝術的緣故了,我們在替代品中得到安慰。但我們仍可以用一雙孩童般的眼睛去觀察、感知我們身處的城市,開啟塵封已久的幻想,去演繹其中的種種故事,體味其中豐富的情感。

  跟所有理想主義者一樣,如果有人還樂意相信未來、熱愛生命,我希望他也能“搖曳著曙光那枝溫暖的筆桿,用孩子的筆體寫下:相信未來!”

  作者|徐公

  公眾號:徐公桃李緣

  本文為原創文章,版權歸作者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