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企員工離職還有沒有年終獎發放

  離了職的員工,和公司沒有勞動關係了,那是還有年終獎的嗎?國企離職員工的年終獎是怎麼規定?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相關資料,希望大家喜歡!

  國企員工離職是否有年終獎

  《勞動合同法》及其相關法律並未對年終獎的相關內容做出規定,因此,年終獎的發放應屬於用人單位的自主權而並非法定義務。如果用人單位在相關規章制度中明確規定或者與勞動者的勞動合同中明確進行了約定,那麼,用人單位就應當按照規章制度的相關規定執行或者按照合同的約定履行,具體數額依照規章制度規定或者合同約定的內容來確定。

  在年終獎問題上,建議用人單位通過制定完善的制度來規範,並注意以下幾點:

  首先,規定年終獎屬於員工的一項福利,而非工資構成,從而明確年終獎的性質。

  其次,明確規定年終獎的發放範圍、發放標準和發放方式。

  再次,規定年終獎由用人單位根據當年的營運情況決定,可以發放也可以取消。

  最後,在規章制度中明確年終獎是對在職員工的一種激勵方式,離職員工不得享有年終獎。

  員工離職年終獎的申請案例

  案情簡介:張某以某化妝品銷售公司不支付其2015年度年終獎為由申請仲裁,要求公司支付其年終獎7000元,仲裁審理後裁決支援了張某的請求,公司不服仲裁裁決起訴至法院,要求不支付張某年終獎7000元。經過審理,最終,法院判決某化妝品銷售公司支付張某2015年度年終獎7000元。

  某化妝品銷售公司未提交該規章制度向張某公示的相關證據。法院審理認為某化妝品銷售公司認可存在年終獎制度,其雖主張根據公司規章制度離職員工不發放當期年終獎,但未提供向張某告知過該規章制度的相關證據,且張某工作已滿一年,某化妝品銷售公司應支付其年終獎,最終判決某化妝品銷售公司支付張某年終獎7000元。

  根據《勞動合同法》第四條的規定,用人單位應當將直接涉及勞動者切身利益的規章制度和重大事項決定公示,或者告知勞動者。當用人單位在規章制度中規定年終獎的發放方案時,年終獎就成為勞動者的工資總額的一部分,勞動者有權知曉年終獎如何發放。用人單位在未將涉及勞動者切身利益的年終獎的相關規定向勞動者公示的前提下,依據未經公示的規章制度決定不支付勞動者年終獎顯然是不符合法律規定的。因此,用人單位沒有將年終獎的規章制度公示或告知勞動者時,年終獎就成為工資的一部分,即便是離職的勞動者,也應獲得年終獎。

  在以下情況,員工有權要求單位發放獎金,而不論其是否即將或者已經離開單位:

  1、勞動合同中約定了獎金的具體計算辦法的;

  2、根據單位的規定用人單位應當發放獎金,且有具體金額或者計算獎金的方法;

  3、單位已經對員工做出了對其發放獎金以及具體獎勵辦法決定的。如果單位藉口反悔,員工則可以依法要求單位發放獎金。

  國企年終獎能不能拖後發

  現實中,勞動關係雙方對年終獎的確定大致有三類形式:一類是勞動合同約定,二類是規章制度規定,三類是由企業老闆決定的“紅包”這三種不同形式。根據《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第二十七條規定,《勞動合同法》第四十七條規定的經濟補償的月工資按照勞動者應得工資計算,包括計時工資或者計件工資以及獎金、津貼和補貼等貨幣性收入。既然年終獎屬於獎金的一種,也是一種貨幣性收入,那麼年終獎也自然算入經濟補償的計算基數。

  全年一次性獎金是指行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等扣繳義務人根據其全年經濟效益和對僱員全年工作業績的綜合考核情況,向僱員發放的一次性獎金,也包括年終加薪、實行年薪制和績效工資辦法的單位根據考核情況兌現的年薪和績效工資。年終獎不是法定的獎勵模式,它是建立在企業收支盈利的基礎上的,那麼年終獎發放年後發放是否違法,看下面。

  根據國家統計局《關於工資總額組成的規定》,工資總額應以直接支付給職工的全部勞動報酬為根據,在實踐中,直接支付給職工的勞動報酬一般由計時工資、計件工資、獎金、津貼與補貼、加班加點工資和特殊情況下支付的工資等組成。其中,獎金一項是指支付給職工的超額勞動報酬和增收節支的勞動報酬,而生產獎的範圍,主要包括超產獎、質量獎、年終獎***勞動分紅***等。由此推知,年終獎其實是工資的一部分,屬於勞動報酬的範圍。推遲年終獎的發放,無異於欠薪。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