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老師教學反思調研

  教學反思一直以來是教師提高個人業務水平的一種有效手段,教育上有成就的大家一直非常重視之。下面,小編在這給大家帶來,歡迎大家借鑑參考!

  1

  我們班孩子在剛開始,感知圖形的顏色時候,他們還是區分的比較好的,但是在接下來感知形狀的活動中,有許多小朋友把形狀和顏色混在一齊了,對於圖形的形狀搞不清了。

  我們班的小朋友他們能夠分辨清楚圓形和三角形正方形和長方形難一區分,之後我一一給他們講解,他們似乎也是半懂不懂,也許由於小班幼兒入園才兩個多月,一些行為習慣的訓練還沒到位,再加上孩子的自控潛力較差,注意力容易轉移等特點,所以對於進行遊戲活動的材料產生了強烈

  的好奇心,以至於有小朋友拿著操作材料在參加活動,影響了活動的效果,過後一想是我在放置材料上有欠缺,思考不周,而至於整個教學過程中的氣氛還是比較活躍的,只是活動的設計上還得動一番腦筋,有待改善。

  對於這次開展的教學活動,雖然有不經人意之處,但是經過這次活動前前後後摸索學習,讓自己有了必須的提高,多多鍛鍊才會更好的成長。

  2

  在活動前我認真的分析了活動教案,我覺得最後畫畫的環節對於小班的幼兒來說是有必須難度的。他們也許能說、會表達,但是不必須能把自己說的用畫畫的形式表現出來。所以思考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潛力,我把最後一個環節改成了在教室裡下一場糖果雨,我想小班孩子的天真和童趣,會更喜歡這種搞笑的情景體驗,也更容易讓他們感受故事中人們的快樂狀態。

  在整個活動的執教過程中,自己覺得還是比較流暢的,當然也會存在一些問題。當我丟擲第一個開放性問題,如果那麼多好看的糖果從天上像下雨一樣落下來,你會怎樣做時,一下激發了孩子們的想象的空間。有人說拿一把傘開啟,把糖果接住;有人說伸出雙手接住;有人說快去撿;還有人說拿個網把它們網住。孩子們的回答讓我覺得欣喜不已,

  沒想到他們的小腦瓜裡有這麼多的鬼點子。透過分段講述故事,幼兒基本能在老師的提問中,加深對故事資料的理解。開放性的提問如果你是天空裡的魔法師,你會下一場什麼雨?又一次為幼兒插上了想象的翅膀,有人說下一場蜜蜂雨;有人說下一場傘雨;有人說下一場蝌蚪雨等,最後我變成了魔法師,在教室裡下了一場糖果雨***撒糖果***,孩子們看到那麼多五顏六色的糖果激動不已,都想去撿來吃了,在快樂的氛圍中結束了此次的活動。

  在這個活動中不足的地方沒有在分段講述後完整講述一遍故事,讓孩子們有一個對故事整體的欣賞。從家長的反饋來看,她們覺得這樣的活動孩子的思維活躍了,想象力得到了培養,讓孩子在快樂中學到了一些知識。當然我也會認真聽取有些家長的意見,如要多關注那些不主動舉手發言的孩子,調動他們思考和回答的用心性。

  3

  小班孩子在進行看圖講述時,習慣於看圖片的區域性而很少去看整體,個性是圖片所要表達的深層含義。

  在進行活動《愛唱歌的大恐龍》時,我就關注到了孩子們的這一特點,引導孩子們學習

  看圖片。圖一,孩子們首先看到的是圖片最明顯的部分,前右下角的幾個小朋友。於是,我就讓孩子們說說這些小朋友怎樣了注意觀察小朋友的表情,發生了什麼事情了他們在做什麼動作你在什麼時候會做這樣的動作把這幾個問題解決以後,就立刻能明白,原先是恐龍在發出不好聽的聲音,吵到小朋友了,大家覺得聲音刺耳,所以都捂住了耳朵。

  最後一幅圖,孩子們只是說出了有位小姑娘爬在屋頂上,但是她要幹什麼呢孩子們都不明白了。我提醒孩子們想想,結合前面發生的事情去猜猜小姑娘會做什麼事情,一下子,朱悅小朋友猜到了,小姑娘說:大恐龍,你的聲音太響了,請你輕點吧!

  這個活動孩子們說的個性棒,我也很簡單、快樂的參與著孩子們的描述。看圖講述就要讓孩子們學會關注整體,同時要結合其他的圖片去發現圖畫背後所要表達的真正含義。只要適宜的引導,小班孩子的看圖講述一樣會很出彩的。

  4

  學會反思是現代教師務必具備的素質,也是教師不斷成長的階梯。為了提高教師的教學反思的潛力和技巧,不斷深化幼兒園對教學反思的認識,使教師具有反思的意識,並使反思成為教師的一種自覺行為,我對本市幼兒教師的教學反思活動狀況進行了調研:

  一對我市幼兒教師教學反思活動的總結回顧:

  近年來,教學反思活動在各個單位的教育實踐中得到廣泛開展,它逐漸成為提高教師素質,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途徑之一。正是認識到了反思教學的重要,我們幼兒園圍繞教學反思開展了一系列的活動:組織教育筆記評比交流、組織參加鄭州市反思教學研討會、組織全市幼兒教師教學反思課件培訓及評比活動。下面就歷次活動的狀況進行回顧總結如下:

  組織教育筆記評比交流活動。

  為了使幼兒教師及時總結一日活動各環節中的經驗教訓,使好的教育觀念、教學方法得以推廣交流,避免教師在教育教學工作中走彎路,我們於2015年11月28日進行了幼兒教師教育筆記評比交流活動。本次活動突出的優點是:①書寫認真,字型工整,乾淨整齊,能夠完成10篇教育筆記的任務。②大部分的資料都有恰當的小標題。結尾部分有教師的感想或對此事的看法。對整個事情做反思回顧。如一個教師所寫:生活中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在《偏愛與博愛》一篇中寫道:過分偏愛一個孩子,你就會失去所有的孩子。又如:小飛的"闖禍"並不是他的初衷,他只是想用自己的雙手嘗試著解決一點問題,"破壞"也不是他們的目的,他們只是想用自己的頭腦探求一點道理。用愛心去溫暖他,用耐心去傾聽他,用恆心去等待他。當孩子與老師發生衝突時,教師放下教育是不負職責的,與幼兒對峙也是愚蠢的,只有瞭解並掌握了幼兒對抗的原因與特點,方可找出解決問題的策略。我很慶幸,自己做了一會"懶"老師,沒有"辛辛苦苦"地剝奪了孩子們發展的機會。

  ③教師能夠把一日生活中的小事,用一雙慧眼發現生活中的每一個閃光點,每一個細節。用一顆火熱的愛心去溫暖孩子的心田。如:有寫整理積木的、有寫接待孩子的、有寫玩玩具的,有寫幼兒就餐狀況的等。範圍較廣。真正做到了涵蓋了一日生活的各個方面。④教師製作了與文章資料一致的插圖、配畫、剪畫、點綴。如幼兒喝水的、做遊戲的、操作材料的等,這是教師愛美、欣賞美、展示美的一種方式,但也有個別的教師構圖太花、太雜亂,整幅圖都配有圖案背景,讓人看得眼花繚亂,影響了筆記本身的資料。顯得喧賓奪主、畫蛇添足。失去了筆記本身的好處。⑤教師能夠結合日常生活,寫出記實性強的資料。如:與天氣有關的資料,入冬以來的第一場雪,大雪紛飛與幼兒的體育鍛煉身心健康;秋天裡幼兒園落下的片片樹葉組織孩子在園裡撿落葉,毛毛蟲子從樹上落下來,教師引導幼兒觀察的情景;教師對教研員聽課的感受;學習周弘老師賞識教育的感受;下雨時教師帶領幼兒在園裡看雨的情景……⑥能製作與教育筆記資料相一致的課件。如:引導幼兒進行科學研究觀察的課件,錄製孩子們玩瓶子、玩鐵器、玩紙杯等的情景。

  本次活動存在的不足:①有錯別字的現象:圓長、話伴、敢快、事得其反、快了、蜂蛹而來等,也有的句子不通順、詞不達意。如:教學實踐證明,不是教師就能進步,而是學生真正學會才能發展。②有抄襲現象:教師姓名和筆記本上的不一樣;摘抄超多的理論:在教學中要把外因與內因分清,誘是外因,思是內因,變教為誘變學為思,促進發展。

  5

  區角活動時,兩個幼兒為了一個玩具爭了起來,範文之教學反思:幼兒園大班教育反思。由於活動時間臨近結束,我沒有出面干涉。在講評時,我把剛才看到的一幕告訴了全班小朋友,並組織幼兒討論一個玩具大家都想玩怎樣辦幼兒反應用心,都舉起小手。然而,他們的回答大同小異:我謙讓,讓別人先玩。雖然我進行了引導,但仍沒有幼兒講出別的辦法。我詫異:這是他們真實的想法嗎要明白,他們還只是五六歲的孩子!當我再次審視孩子們時,發現那一雙雙本應天真無邪的眼睛中流露出與他們年齡不相稱的順從。無可否認,謙讓是一種美德,但它絕不是解決問題的唯一途徑。假如我們的教育只能使孩子違心的謙讓,那它不是教育的失敗嗎

  我決定展開主題活動,讓幼兒想出更好的辦法,既能滿足自己的需要,又不傷害別人。在我的啟發下,幼兒提出,可兩個人一齊玩、輪流玩,也可用交換、競賽等方法確定玩者。我鼓勵幼兒大膽地把這些經驗運用於實踐。

  一次偶然的機會,我看到張釗想用趙-巖手裡的水彩筆,就拿了自己的書去跟他交換。趙-巖當時正畫得起勁,沒有答應。張釗不死心,耐心的把自己的書一頁頁翻給趙-巖看,還不停地介紹自己的書怎樣有意思。最後,趙-巖被吸引住了,同意了交換。

  看著滿心歡喜的兩張小臉,我忽然覺得,教育不就是培養一種生活智慧嗎當我們的孩子運用這些智慧簡單自如的應對生活時,他們肯定會更快樂、更自信。我想,這也是教育對多元化世界的一種應答。

  區域活動時,小朋友們邊建構邊交流,情緒十分愉快。王志偉小朋友突然抬起頭,好奇地問:“老師,‘節約’是什麼是不是男人和女人約會”接近學期尾聲,我也發現小朋友們似乎成熟了許多,對男女性別個性敏感,常常發現或是男女生勾肩搭背,或是偷偷地親一下臉,個性是王志偉小朋友,也許是家長不太管的原故,也許是言情電視看得太多的原故吧,他總是抱住幾個漂亮的小女孩時不時地親一下,所以他竟會把“節約”當成是男人和女人約會,教學反思《幼兒園大班教育反思》。這是一個很好的隨即教育機會,活動結束後,我就讓孩子們一齊討論這個問題。

  首先,我在黑板上大大地寫了兩個字“節約”,我問:“小朋友,你們認識這兩個字寶寶嗎”大家齊聲說:“明白,是節約。”我又問:“節約是什麼意思呢”這下象打開了話匣子,有的說:“節約用水,就是用水省一些。”有的說:“節約用電,就是要隨手關燈、關電器。”又有的說:“節約用紙,就是不要浪費白白的紙,也就保護大樹了,因為紙是用大樹做的。”我又問:“那又為什麼要節約用水、用電、用紙呢”這時馬昕宇臉上十分嚴肅地說:“昨日,我在電視裡看見,有一個地方沒有草地、大樹,不下雨,好久沒有水了,大家快要乾死了,他們就派了五個人去尋找水,結果四個人乾死餓死了四個人,回來了一個人,而且也沒有找到水,幸虧科學家來到那裡考察後,用一架大機器鑽開地面,才在很深很深的地下找到一點水,之後他們每一天用水十分節約,一個小孩不留意打翻了半碗水,大家都狠狠地批評了他一頓。”這個故事一講立刻引起了大家的共鳴。周稜說:“剛才,沈一成就用手指摁住水龍頭,浪費了很多水。”周之惠說:“趙玲這天畫畫用了六張紙,每張紙上都畫了幾筆。”就這樣你一言我一語的,小朋友把平時看到的不節約的行為都一一例舉,說著說著,小朋友們還意識到時間也就應節約,節約***珍惜***時間會學到更多本領。

  但是當孩子們分散活動時,王志偉又輕輕地跟我說:“老師,媽媽就是跟爸爸說---你再這樣下去,你就去‘節約’吧。”我聽了立刻意識到剛才理解錯了,王志偉媽媽指的是“節育”而不是“節約”***可能他媽媽普通話不太準***。這該怎樣給孩子解釋呢我隨手拿起一本《袋鼠媽媽的故事》書,跟孩子說:“你看袋鼠媽媽的袋子裡裝了幾隻小袋鼠呀”“一隻。”“對呀,多生了寶寶媽媽的袋子就裝不下了,你媽媽生了哥哥和你,要好好照顧你們,他們也感覺很累了,所以媽媽認為生孩子也要節約,不能再生了,你懂了嗎”王志偉歪著小腦袋想了一會兒,點點頭說:“老師,我懂了。”雖然看上去,有些似懂非懂,但是我相信有了一個大概的輪廓這個難題隨著時間的推移,孩子慢慢會清楚的。

  評析與反思:

  1、創設環境,激發思維。幼兒思維的活躍程度有賴於所處的環境狀態,孩子在簡單狀態下思維的空間會很大,向老師提出各種問題也顯得很自然。以上案例就說明了這一點,王志偉小朋友平時比較內向,而他提出的問題也許困擾了他一段時間,當教師在與幼兒一齊愉快建構時,他的心理處於放鬆狀態,所以提出問題顯得很自然,而幼兒在討論問題時思維是十分活躍的,他們會聯想到平時所獲得的資訊、觀察到的情景和所看到的電視新聞。因此教師要注意創設寬鬆、自然的活動環境,同時也要敏銳地觀察孩子的注意點和感興趣的話題。良好教育環境的設計應發揮多層面的教育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