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學習的黑板報設計圖

  學習需要勤奮,勤奮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的傳統美德,無數與勤奮有關的事例歷來為人們稱道,那你知道有關小學學習的黑板報該怎麼做嗎?小編為你整理了相關資料和設計圖,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小學學習的黑板報圖片欣賞

  
小學學習的黑板報圖片1

 
 小學學習的黑板報圖片2

 
 小學學習的黑板報圖片3

 
 小學學習的黑板報圖片4

 
 小學學習的黑板報圖片5

  小學學習的黑板報相關資料1:學習的名言

  1*** 讀書的方法,最寶貴的是循序漸進以至精深。

  2*** 不是隻有真理才能征服一切,博大的愛一樣能夠做到。

  3*** 成功等於百分之一的靈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4*** 痛苦因為希望和夢想而失色。

  5*** 超前才能超眾,多思才能多知。

  6*** 即使跌倒一百次,我也要一百零一次地站起來。

  7*** 努力是柴,成功是火,要想火旺,必須加柴。

  8*** 兩點之間,“勤奮”最短。

  9*** 絢麗的前途靠自己的意志和努力。

  10*** 黎明不會失約,付出必有回報。

  11*** 為了心中的理想,勇敢闖一闖。

  12*** 做人在於知道,學習在於積累。

  13*** 勝利往往在最後幾分鐘,看你能不能堅持到底。

  14*** 人是鐵,學是鋼,一天不學,心發慌。

  15*** 幸運其實只是充分準備加上努力工作的結果。

  小學學習的黑板報相關資料2:古人學習故事

  諸葛亮的故事

  諸葛亮少年時代,從學於水鏡先生司馬徽,諸葛亮學習刻苦,勤於用腦,不但司馬徽賞識,連司馬徽的妻子對他也很器重,喜歡這個勤奮好學,善於用腦子的少年。那時,還沒有鐘錶,記時用日晷,遇到陰雨天沒有太陽。時間就不好掌握了。為了記時,司馬徽訓練公雞按時鳴叫,辦法就是定時餵食。為了學到更多的東西,諸葛亮想讓先生把講課的時間延長一些,但先生總是以雞鳴叫為準,於是諸葛亮想:若把公雞鳴叫的時間延長,先生講課的時間也就延長了。於是他上學時就帶些糧食裝在口袋裡,估計雞快叫的時候,就餵它一點糧食,雞一吃飽就不叫了。

  過了一些時候,司馬先生感到奇怪,為什麼雞不按時叫了呢?經過細心觀察,發現諸葛亮在雞快叫時給雞餵食。先生開始很惱怒,但不久還是被諸葛亮的好學精神所感動,對他更關心,更器重,對他的教育也就更毫無保留了。而諸葛亮也就更勤奮了。通過諸葛亮自己的努力,他終於成為了一個上知天文,下識地理的一帶飽學之人。

  牛頓的故事

  牛頓十六歲時數學知識還很膚淺,對高深的數學知識甚至可以說是不懂。“知識於積累,聰明來自學習”。牛頓下決心靠自己的努力攀上數學的高峰。在基礎差的不利條件下,牛頓能正確認識自己,知難而進。他從基礎知識、基本公式重新學起,紮紮實實、步步推進,直到掌握要領、融會貫通。遂之發明了代數二項式定理。傳說中牛頓“大暴風中算風力”的佳話,可為牛頓身體力學的佐證。有一天,天颳著大風暴。風撒野地呼號著,塵土飛揚,迷迷漫漫,使人難以睜眼。牛頓認為這是個準確地研究和計算風力的好機會。於是,便拿著用具,獨自在暴風中來回奔走。他踉踉蹌蹌、吃力地測量著。幾次沙塵迷了眼睛,幾次風吹走了算紙,幾次風使他不得不暫停工作,但都沒有動搖他求知的慾望。他一遍又一遍,終於求得了正確的資料。他快樂極了,急忙跑回家去,繼續進行研究。有志者事竟成。經過勤奮學習,牛頓為自己的科學高塔打下了深厚的基礎。不久,牛頓的數學高塔就建成了,二十二歲時發明了微分學,二十三歲時發明了積分學,為人類科學事業作出了巨大貢獻。

  中華民族推崇的人生理想,是追求有所作為;看重的立身之本,是真才實學;認定的成才之路,是發憤學習。中國人重視讀書、勤奮好學,已成為世代相傳的優良傳統。中國民間有許多關於學習的格言,如:“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活到老,學到老”等,也流傳著很多古人珍惜時間、發憤苦讀的故事。

  孔子一生勤奮學習,到子晚年,他特別喜歡易經。易經是很難讀懂的,學起來很吃力,可孔子不怕吃苦,反覆誦讀,一直到弄懂為止。因為孔子所處的時代,還沒有發明紙張,書是用竹簡或木簡寫成的,既笨又重。把許多竹簡用皮條編穿在一起,便成為了一冊書。由於孔子刻苦學習,勤展書簡,次數太多了,竟使皮條斷了三次。後來,人們便創造出了“韋編三絕”這句成語,以傳誦孔子勤奮好學的精神。

  小學學習的黑板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