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熱鎮痛藥有哪些

  入秋時節是大人和孩子感冒的多發季節。多數人感冒後選擇去藥店自行購買一些解熱鎮痛藥,解熱鎮痛藥種類繁多,下面我們來看?下面小編帶你一一瞭解!

  

  1、阿司匹林解熱鎮痛藥

  阿司匹林是一種歷史悠久的解熱鎮痛藥,誕生於1899年3月6日。最早用於解熱鎮痛,現多用於預防血栓等疾病,阿司匹林有一定的副作用。阿司匹林通過血管擴張短期內可以起到緩解頭痛的效果,該藥對鈍痛的作用優於對銳痛的作用。故該藥可緩解輕度或中度的鈍疼痛,如頭痛、牙痛、 神經痛、肌肉痛及月經痛;同時可以使被細菌致熱原升高的下丘腦體溫調節中樞調定點恢復***降至***正常水平,故也用於感冒、流感等退熱。該品僅能緩解症狀,不能治療引起疼痛、發熱的病因,故需同時應用其他藥物參與治療。

  但妊娠期婦女避免使用。飲酒者服用治療量阿司匹林,會引起自發性前房出血,所以創傷性前房出血患者不宜用阿司匹林。剖腹產或流產患者禁用阿司匹林;阿司匹林使6-磷酸葡萄糖脫氫酶缺陷的溶血性貧血患者的溶血惡化。

  2、吲哚美辛解熱鎮痛藥

  適用於解熱、緩解炎性疼痛作用明顯,故可用於急、慢性風溼性關節炎、痛風性關節炎及癌性疼痛***西藥類癌痛藥***;也可用於滑囊炎、腱鞘炎及關節囊炎等;能抗血小板聚集,故可防止血栓形成,但療效不如乙醯水楊酸;治療Behcet綜合徵,退熱效果好;用於Batter綜合徵,療效尤為顯著;用於膽絞痛、輸尿管結石引起的絞痛有效;對偏頭痛也有一定療效,也可用於月經痛。

  3、對乙醯氨基酚解熱鎮痛藥

  對乙醯氨基酚,分子式C8H9NO2,通常為白色結晶性粉末,有解熱鎮痛作用,用於感冒發燒、關節痛、神經痛、偏頭痛、癌痛及手術後止痛等。由對硝基酚鈉經還原成對氨基酚,再醯化製得。值得注意的是體檢前服用撲熱息痛***對乙醯氨基酚***有可能導致轉氨酶升高。與阿司匹林相似,但抑制外周前列腺素合成作用弱,故解熱鎮痛作用強,抗風溼作用弱,對血小板凝血機制無影響。 口服吸收迅速,完全,在體液內分佈均勻,大部分在肝臟代謝,中間代謝產物對肝臟有毒,以葡萄糖醛酸結合物形式或從腎臟排洩,半衰期一般為1-4小時。

  解熱鎮痛藥的不良反應

  1、引起消化系統疾病

  對胃腸道的刺激是解熱鎮痛藥最主要的不良反應,長期應用解熱鎮痛藥的患者發生嚴重胃腸道毒副作用的危險比不用此類藥的患者高出 3 倍。以吲哚美辛、萘普生、吡羅昔康、奧沙普秦、阿司匹林、布洛芬等為嚴重,可以引起消化不良、噁心、嘔吐、腹痛,嚴重的有黏膜糜爛、胃出血、潰瘍穿孔、大便潛血等。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指出,布洛芬等 21 種解熱鎮痛藥也存在可能威脅生命的嚴重胃腸出血風險。

  2、引發肝損害

  大多數解熱鎮痛藥可導致肝臟損害,但多為暫時的,停藥後肝功能可恢復正常。但也有一些是較嚴重的或致命的,特別是老年及慢性肝病患者,不合理使用可能發生更為嚴重的損傷。

  如長期應用貝諾酯可影響肝功能;大劑量使用保泰鬆可致肝損害,產生黃疸、肝炎等;過量服用對乙醯氨基酚,甚至有肝壞死的報道。

  解熱鎮痛藥與鎮痛藥不同

  1、功能作用不一樣

  解熱鎮痛藥大多具有解熱鎮痛、抗炎、抗風溼作用,在鎮痛作用上只能用於一般性鈍痛。此類藥物能使發熱病人體溫降至正常,而對正常人的體溫則無明顯影響。且只具有中等程度的止痛作用,對劇烈疼痛無效。解熱鎮痛藥還能抑制致炎物質的合成與釋放,減輕炎症反應過程,產生消炎、消腫的作用。常用的解熱鎮痛藥有阿司匹林、撲熱息痛等。

  2、作用部位不一樣

  鎮痛藥是一類作用於中樞神經系統,能選擇性抑制痛覺的藥物,主要用於劇烈銳痛。在鎮痛作用出現的同時,意識清醒,並可減輕由於疼痛而產生的恐懼、緊張、焦慮不安等情緒。但此類藥物反覆多次應用可致成癮,故稱為“成癮性”鎮痛藥或麻醉性鎮痛藥。在使用範圍上,只限於急性劇烈疼痛的短期發作,如內臟器官劇痛、創傷、手術、癌症患者止痛等方面的鎮痛,能防止疼痛性休克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