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自主創業故事分析

  創業是就業來源,創業不但為創業者本人解決就業問題,同時為社會提供大量工作崗位,具有緩解就業壓力的極大潛力。看看那些女性創業的故事,感受她們的勇敢的勇氣,激勵自己走出困境。那麼下面是小編分享的,就隨小編一起去看看吧,希望能夠有所幫助。

  一:

  英國27歲女孩,把丟棄蔬果變成了高價果醬

  清晨四點,倫敦New Covent Garden市場裡擠了兩百多家花卉、農產品、食品業者,兩千五百多個工人在英國最大的蔬果市場裡忙進忙出,叫賣聲此起彼落,搶奪著來自全球的新鮮蔬果。

  在他們之中,一個二十七歲女生的身影穿梭。她一頭金髮、雅痞穿著,高學歷的年輕白領模樣,卻跟商家們聊著肯亞四季豆、菲律賓芒果、土耳其西紅柿,接著走進比人還高的棄置蔬果堆,一顆一顆的撿起、打包,載回家。

  她是珍妮道生***Jenny Dawson***,手裡撿起的那些蔬果,讓她三十歲不到就登上CNN、BBC、Financial Times、泰唔士報等英美主流媒體。

  2010年創立〝廢墟中的寶石〞***Rubies in the Rubble,簡稱RIR***這個品牌,用了四年的時間,珍妮不僅讓RIR成為市場中高階的醬料品牌,攻進英國近七十個通路,連英國名廚奧立佛***Jamie Oliver***的選單、英國女皇愛用醬料的名單上,都看得見RIR的名字。

  將市場旁一堆堆的被丟棄的蔬菜水果,轉變成為一個家喻戶曉的高階品牌,珍妮道生四年來每天起早趕晚,以市場為家、與菜販天天在一起工作。原來在私募基金工作的她,有著人人稱羨的薪水與職位。

  珍妮說:“我的前老闆與同事都認為我瘋了”。

  “是什麼讓你離開光鮮亮麗的生活,走進市場的那堆被丟棄的水果蔬菜垃圾中呢?”、記者問道:

  “第一次清晨拜訪市場的震驚。”珍妮說:

  “那天清晨天還未亮呢,我騎著自行車前往,氣溫很低,需要多穿幾件保暖的衣服才能禦寒。”珍妮回憶。時間是清晨的四點,當時市場正是最熱鬧的時候,許多批發蔬果的買家與賣家互相議價著。

  盯著被丟棄的“蔬果山”,珍妮的睡意全都被問號與驚歎號趕跑了。“這些蔬果都沒壞掉,為何被丟棄呢?”珍妮向菜販們打聽。

  原來是長醜了、大小不對。這些還都新鮮的蔬果只是長相不好,讓那些採購主管、主廚們看不上。

  珍妮用數字描述她離開私募基金的金飯碗,開始她的果醬生意的心路歷程:

  全球超過十億的人口面臨飢餓。

  在英國,每年有一千八百萬噸的食物因此被丟棄、掩埋,價值超過了一百二十億英鎊。每年還需花費超過二百二十億英鎊的公共預算,改善食物浪費。

  “這些被丟棄的蔬果一定可以做成什麼的”。珍妮這麼想。

  於是她收購一些被棄置的蔬果,按著媽媽的配方做成了果醬、甜辣醬***chutney***等,在倫敦的市集擺起攤來,幾十罐產品一個上午賣光,淨賺了兩百英鎊。

  “這是個生意!”,數字在腦中跑了起來,“也是一個能夠解決社會問題、實現自我的創業機會”,珍妮於是辭掉工作、開始創業。

  “資源被這麼荒謬的浪費掉”,就是這種驚詫讓珍妮有了創業的火花。但讓這把火繼續燒下去,並在四年內成為全英國知名的品牌。

  “要成功,除了有了點子以及熱情是不夠的,需要無所不用其極的接近真實。”珍妮說。

  “過去在私募基金的工作經驗給了我很多幫助,我知道那些成功的公司,都給了消費者他們想要的東西”

  “此外,緊盯著數字、瞭解現實的狀況是公司長期經營的王道。”珍妮說。

  珍妮更進一步以RIR的成長曆程,解釋她是如何貼近現實:

  第一, 需要找到關於市場需求的真實狀況。珍妮認為,產品的設定應該由下而上。

  RIR 的市場調查很專業,從蔬果的產業鏈、供應量的穩定性,到果醬、甜辣醬的市場通路分佈,〝要先確定『最大的需求』是什麼,在哪裡賣最適合、***架上其他競爭者***強弱分析也很重要!〞。

  RIR 的商業計劃書直到六個月後才有第一版。

  “就是為了接近事實啊!”珍妮通過對市場需求的研究與瞭解後,確認了 RIR 的定位、商業模式、產品包裝等。

  透過分析目標產量、成本等,珍妮決定定價、營銷策略以及財務可行性後。她穩健並量力而為的發展著這個生意。

  “不知道怎麼活下去的生意,肯定走不遠”珍妮說。

  第二,找到企業的”真實價值”。倫敦不乏以高階食材、小農為訴求的產品。“當然,靠故事吸引消費者很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那些重複購買的顧客為什麼支援你?”珍妮說。

  RIR 花了整整兩年時間透過擺攤、與消費者直接互動,來確認自己產品的競爭力。

  “透過擺地攤,你會知道誰再來而誰沒有,為什麼不來了,一定要仔細瞭解,要問出來。就是我們產品的真正價值。”

  除了消費者,珍妮還跟著那些長期為倫敦幾千家小區小店配送果仁、高價食材的物流隊,四處拜訪,瞭解真實的需求。

  “這些人最知道產品的價值差異,以及該怎麼賣出去。”

  經過這些實際的市場調查,珍妮調整配方、並擬定通路策略。

  如今RIR的一罐以棄置蔬果做出300克的果醬,要價約五十元人民幣。

  面對事實,這樣的思維幫助我做很多的困難決定,從2014下半年開始,RIR產品製造過程決定外包,放棄了自己設定工廠,為弱勢家庭創造工作機會的第二重社會使命。

  就像所有關懷社會的創業家一樣,沒有一刻不想著如何更能貢獻社會,珍妮猶豫了很久,也試著將生活百分之百付出,試著減低成本、增加產能,但怎麼樣都無法在質量穩定的情況下擴大生產規模。

  “這本來是一個很難的決定,但我拿起數字來看,一下子就知道該怎麼做了,畢竟持續經營是最重要的目標”。

  產線外包之後,RIR順利展開與線上零售商Ocado 的合作,2014年順利將五萬噸的棄置蔬果化為產品,年營收超過六百萬臺幣,英國電訊報***The Telegraph***預估,RIR2015年營收將是今年的三倍。

  利用被丟棄的蔬果製造果醬、甜辣醬的商業模式,被CNN形容為“把廚房剩菜變成寶物!”。Forbes雜誌說,這是從剩食創造道德消費的一種致勝模式。

  從社會關懷起步,卻能把夢想轉換成現實,不僅量入為出,更腳踏實地的從最底層做起。去年更入選為英國觀察家報***Observer***〝英國50大不媚俗的夢想家〞。

  從關懷地球資源,將被丟棄的新鮮蔬果,重新賦予價值,是珍妮的創業原點,“但是懂得緊跟著現實,瞭解消費者需求,並靈活的改變商業模式、改善產能,這是RIR能持續成功的原因。”不到三十歲的珍妮說:“能持續經營下去,才是我們對社會最大也重要的責任之一。”

  “我們不會停止,因為還有許多被人類浪費掉的東西,可以創造成為美好的產品”

  人生有夢,築夢踏實的珍妮道生***Jenny Dawson***。

  二:

  爬行女養牛創業建年產4百萬肉牛養殖場

  今年35歲的潘遠香是宜賓市屏山縣大乘鎮正直村村民,她3歲時因病致雙下肢癱瘓,系肢體二級殘疾人,只能用手爬行,大家都喊她“爬行女子”。她曾自卑和哀怨過,但擦乾眼淚後,憑著身殘志堅的毅力,她艱難求學和創業,建立了一個養殖場,還要帶動村民致富。她闖出了殘疾人奮發向上的心聲,闖出了絢麗多彩的美好世界,闖出了一片新的天地。

  “人生之路坎坷不平,上天為你關閉了一扇門,自然也會為你開啟另一扇窗。我們的人生可能會遭遇不幸,但依然要選擇堅強。”潘遠香說。

  近日,記者來到屏山縣大乘鎮正直村,實地採訪了這位自強不息的“爬行女強人”和她的養殖場。

  禍從天降 小女孩學會堅強

  潘遠香的犇犇肉牛養殖場位於大乘鎮正直村石明組,地處一個偏僻的小山溝裡。記者趕到這裡時,潘遠香和工人正在切割草料喂牛。儘管之前當地有關部門作了介紹,但初見潘遠香還是帶給了記者強烈的震撼:她的下肢嚴重萎縮,只有上半身能夠活動,要挪動身軀必須靠雙手爬行。她此時正坐在地上,費力地用刀宰草。宰好的草料放在背篼裡後,她又使用雙手挪一步再把背篼往前拖一下。進入養殖場內後,她像招呼自己的孩子一樣,和場內的西門塔爾牛說話,並一一為它們喂草料。

  就是這樣一個潘遠香,卻建起年產值超4百萬元肉牛養殖場。

  3歲時,潘遠香因高燒不止被送到一傢俬人診所,經醫生搶救命保住了但卻不能直立行走。後經檢查發現,在治療過程中醫生不慎打壞坐骨神經。從此,潘遠香失去了行走的能力。從5歲起,只有上半身能正常行動的她,便在家廚房負責燒火煮豬食。至此再沒單獨“行動”過的她,在一次“意外”中學會了爬行。“在一次燒火中,多加了些柴火,火焰猛噴出來,把旁邊一堆柴火點燃了,把我嚇著了就摔了個跟頭,然後我下意識的往外頭爬。”

  學會爬行的潘遠香很興奮,她終於覺得自己不是廢人。從此,她開始試著洗衣、做飯、打掃衛生,盡力學會自己做家務。為了讀書,她堅持爬行上學。“夏天地面很燙,手掌心幾乎全是泡,冬天兩隻手全是凍瘡,紅一塊、紫一塊的腫得像泡粑。”潘遠香印象最深的是,自己用稻草編手套,由於技術不過關還沒到校就磨破了。“那時候家裡窮,下雨天手上沾滿了泥,只能到校前兩手搓搓就算了。”

  10歲才勉強上小學一年級,學習和生活對於潘遠香而言,都比常人艱難許多。別人做一遍就完成,她卻要付出數十倍的努力。艱難唸完小學和初中,她的成績一直保持班級前三,但繼續上學卻成了難事,無法正常行走的她被學校拒之校外。但潘遠香並不服輸,就在她快要絕望的時,高場職中的一位招生老師答應讓她入學,還為她爭取到了特殊照顧。當年,潘遠香的事情經媒體報道,迎來不少好心捐助,為她省去了三年的學費。

  生活磨礪 “爬行女”樂觀面對

  潘遠香2003年高中畢業後,先後又去學習了電腦和會計知識。2005年開始和人一起做家裝,她主要從事設計工作。“我們是典型的‘游擊隊’,做熟人的活以及他們介紹的家裝,幾年下來還是攢了一點錢。”

  潘遠香說,她2006年嘗試養鴨,辛苦了一年最終血本無歸。“虧了幾萬元,都是借的,壓力太大了。”正當她情緒極度低落的時候,她當年成家了。原本應該沉浸在婚姻的喜慶之中,丈夫卻在她懷孕期間離家出走,至今沒有訊息。談到這裡時,潘遠香神情顯得非常凝重。“兒子現在9歲了,送在我妹妹那裡讀書。家庭的事情都過去了,我現在全部的精力是搞好養殖場。”潘遠香對於家庭的變故不願多談。“兒子出生後過得十分艱苦,我的身體情況不好,連揹他都困難。在家人的幫助下,孩子慢慢長大,也十分健康,這是最讓人欣慰的事情。但孩子慢慢長大了,我這個殘疾媽媽給他帶來了自卑情緒。我必須學會堅強和樂觀,以此感染孩子。我也必須搞好自己的養殖場,讓孩子今後以媽媽為驕傲。”潘遠香說話間透露出堅毅。

  艱難創業 殘疾身軀撐起一片天

  兒子2歲時,潘遠香把他送到了幼兒園。幾年時間裡,潘遠香搞裝修、養雞鴨,事業上最終都沒有起色,還負了債。“受到打擊,我好長時間都沒有回過神。我想不通,自己努力做好了每一個環節,為什麼還是失敗呢?上天已經對我不公平了,我不能就此消沉,每天還是要樂觀面對生活的重擔。”潘遠香說,她又重回原點,腳踏實地重新從事自己的裝修行業,其它的就不要去亂想了。

  2012年,她開始四處瞭解和學習肉牛養殖,還專門請教了畜牧部門專家。說幹就幹,在親朋好友和政府部門的幫助下,養殖場2013年在她老家動工建設。“現在已投入了200多萬,除了養殖場建設外,肉牛的本錢很大。”潘遠香說,養殖場目前有42頭肉牛,還有75頭分給了屏山的農戶餵養。

  據潘遠香介紹,養殖場今年的計劃是出欄200頭肉牛,產值400萬左右。今後,她還將建一個肉牛屠宰場,形成一條產業鏈,直接面向市場。“預計6月就有一批肉牛上市,前來預購的很多,目前供不應求。”

  潘遠香說,她最大的心願是帶動附近村民特別是殘疾人共同致富。“養殖場今後繁殖的小牛將送給鄉親們餵養,我提供技術和飼料支援,並全部回收肉牛。牛的生長期在8—10月之間,鄉親們每頭牛能賺5000元左右。”潘遠香告訴記者,?如今,肉牛專業合作社已經成立,他們走上了養殖場加養殖戶互惠互利共贏的發展之路,市場前景良好。

  潘遠香的想法贏得了鄉鄰們的尊重。58歲的村民潘洪清說,潘遠香雖然殘疾,但幹事有魄力,深得大家信任。“她建養殖場的時候,我和其他村民經常來幫忙,我還借了2萬元給她。我今後也準備養幾頭牛,這樣既能照顧家裡,每年也有上萬元的收入,不必出門打工了。”

  學駕駛開車夢今年能實現

  在潘遠香的家中,她購置了一臺安裝在汽車上的殘疾人操作裝置。“開車也是我的夢想”,潘遠香說。

  其實潘遠香從小讀書、在家人的不理解下非要讀高場職中。按照當地人的說法,等她長大了,隨便擺個攤攤,找個人家嫁了。但是在潘遠香內心深處,從來就沒有放棄過要努力過上好日子。

  潘遠香說,從小一個親戚要經常騎摩托車進城,那個時候他很喜歡進城去,因為羨慕城裡人的生活,雖然她身體殘疾,卻立志要通過自己的雙手過上正常人的生活。

  “我沒有覺得哪裡不對勁,也沒有感覺到自卑。”潘遠香談到別人用異樣眼光看他時候說。潘遠香說,她還在上海學習駕校,能夠開車也是她的夢想,也許今年就能實現。

  據屏山縣殘聯負責人介紹,潘遠香的肉牛養殖場帶動了23名周邊殘疾人發展肉牛養殖,殘疾人家庭年增收1萬元以上。潘遠香身殘志堅,自強創業,她的堅強和樂觀感染著身邊的每個人,同時帶動周邊更多殘疾人和貧困村民發展肉牛養殖,幫助他們共同致富,將自立、自強的道路向著更加廣闊的天地延伸。“潘遠香是殘疾人創業中的典型,市縣對她的養殖場都十分重視,並給予了政策支援。目前,省市縣殘聯打算將潘遠香的自強創業事蹟在全國相關會議上進行交流。同時,我們將聯絡畜牧等部門,為潘遠香的養殖場提供支援和幫助。”該負責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