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節對蝦的池塘養殖是什麼

  斑節對蝦的當前世界上三大養殖蝦類中養殖面積和產量最大的對蝦養殖品種,是深受消費者歡迎的名貴蝦類。具體可以怎麼去養殖呢?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斑節對蝦的池塘養殖介紹,希望能幫到你。

  斑節對蝦的池塘養殖

  蝦池建設

  蝦池應選擇風浪小、潮浪暢通、灘塗平坦、水質清澈、沒有汙染源的中高潮線附近海區建設,以沙質底最好,沙泥底質次之。一般潮差應在2米~3米之間,高潮持續時間不少於3小時,海水鹽度為10~20,ph值為7.8~8.5。蝦池長方形,長、寬比為2∶1~4∶1,沿著進水渠道作非字形排列。蝦池面積0.7平方公里~1.0平方公里為好,池深2.0米,水深1.5米左右,池底要平坦,排水閘底低於池底30釐米~40釐米,便於排乾池水。每口蝦池都要有獨立進、排水閘門。進、排水閘門的閘牆上設3道閘槽,中間槽用於安裝閘板,內外槽安裝閘網,槽寬6釐米,3道槽之間的距離0.6米~1.0米,以便操作管理。有條件的地方,可按養蝦池面積的1/3~1/2建設蓄水沉澱池。高位池要選擇離海區不遠、易於抽水、水質乾淨穩定、沙質底、有淡水源的地方建設。

  清塘消毒

  蝦塘的清淤晒塘是健康養殖的主要環節,一定要徹底清塘。每年年底收完蝦後,排乾池水,封閘晒塘,一直晒到塘底龜裂,然後把殘餌、雜物和淤泥移運到堤外,再犁耙池底進行翻耕曝晒。最好在池底鋪一層10釐米厚乾淨細沙,以改良蝦池底質。新建蝦池,應開啟閘門讓海水進出沖洗,使池底ph值穩定在7.5以上才能放苗養蝦。放養前20天左右,安裝好60目濾水閘網,使用藥物進行清塘消毒,首先每畝撒施生石灰50公斤~100公斤,然後進水20釐米,用0.2ppm殺滅菊脂兌水噴灑。3天后排乾池水,沖洗兩次。重新進水30釐米再用茶麩15公斤加水浸泡24小時後,連渣全池潑灑。藥物要均勻施到池中任何地方,以達到徹底消毒的目的。

  培養基礎餌料

  蝦苗放養10天~20天內,主要餌料是枝角類、橈足類、矽藻等浮游生物,所以培養好基礎餌料生物是提高蝦苗成活率和生長速度的一個重要技術措施。施放茶麩2天~3天后,進水80釐米~100釐米,每畝施放尿素2公斤,磷肥0.2公斤,以後每隔3天~4天追肥1次,用量減半,使池水透明度達到40釐米~60釐米。ph值在8.0~8.5之間,水色為黃綠色或綠色,肥水6天~10天后即可放苗。如果不能及時放苗,肥塘時間達20天以上,水質老化,六須蝦***脊尾白蝦***又繁殖起來,就要重新排水,利用藥物把六須蝦殺死,再進水施肥培養基礎餌料。

  日常觀測及管理

  每天觀察對蝦攝食活動及生活環境的變化情況2次~3次,觀察水體和池底顏色、氣味,檢查活動狀態和攝食情況,檢查堤基是否安全,閘門是否滲漏,網具是否破損,對蝦是否發生病害等。發現異常情況,應及時採取相應的管養措施。每隔15天對池蝦的成活數及體長、體重進行測定,觀察對蝦蛻殼生長是否正常。根據對蝦不同生長階段,適時更換進排水網具。蝦場要購置ph比色器、比重計、溫度計、測氧儀等水質監測儀器,測量池水水溫、比重、ph值、透明度、溶解氧等理化指標,並做好記錄,以便監控調節水質,維持池水ph值8.0~8.5,水溫25℃~30℃,鹽度8~15,溶解氧5毫克/升以上,透明度40釐米~60釐米,水色淺綠色或黃綠色,並保持對蝦良好的生存生長環境。有條件的蝦場,可使用水車式增氧機增氧,使養蝦獲得高產、高效。

  斑節對蝦的蝦苗放養

  1、放養時間

  基礎餌料繁殖起來後,就可以放苗養殖了。放養時間應視天氣而定,悶熱時及大雨後不宜放養,天晴日暖時,在上午8-10時或傍晚放苗較為適宜。

  2、放苗操作

  在放苗前需測定養殖池的水溫和鹽度,避免與育苗池的水溫和鹽度相差太大而引起死亡。若水溫差異較大時,可將裝有蝦苗的袋子直接放入養殖池中,待其水溫達到平衡後,再放苗;若鹽度相差較大時,可將養殖池水灌入蝦苗袋中,片刻後再倒出,再灌入,重複數次,直到蝦苗能適應養殖池的鹽度後再放苗。為安全起見,可先放出一小部分蝦苗看其是否適應養殖池的水質,適應的蝦苗很快就潛入池底,而不適應的蝦苗則在水層表面漫遊。若發現蝦苗不適應時,必須馴化到適應後才能放養,以免造成損失。

  3、蝦苗選購

  養蝦是否成功,先決條件是要放養健康活潑的蝦苗,下面介紹選購蝦苗的幾種方法。①最好購買同一批孵化蝦苗,避免參差不齊;②選擇肢體健全的蝦苗;③選擇蝦體清潔、無雜物附著的蝦苗;④選擇觸鬚併攏的蝦苗;⑤選擇腹肢較長的蝦苗;⑥選擇尾扇大張的蝦苗;⑦選擇活力強壯的蝦苗。

  以上取樣檢查的蝦苗,宜取曝氣孔部位的蝦苗,而不要取育苗池四周的蝦苗,因為健康的蝦苗通常攀附在池邊,而一些體弱者則漂浮在曝氣孔四周,所以如果檢查曝氣孔四周的蝦苗是健壯的話,則該池蝦苗的活力應該是比較好的了。

  斑節對蝦養殖的水質管理

  水質的好壞是養蝦成敗的關鍵,在養蝦過程中應時刻注意水質的變化。觀測水質可以用透明度來做標準。在幼蝦階段透明度應控制在25-35釐米,幼蝦以後應在35-45釐米,若蝦體達到8-10釐米時,透明度小於30釐米,一週內就有可能出現黑鰓病。

  1、經常換水:換水量和換水時間應根據水色的變化、透明度、蝦外殼及鰓部的清潔度及底質的汙染程度來決定。

  2、調節鹽度:在淡水源充足的地方,為使斑節對蝦生長快速而舒適,應根據蝦的不同生長階段來調節鹽度。

  3、改良水質:有條件的養蝦場還可以使用水質改良劑如過磷酸鈣、微生物製劑、光合菌類等來改良水質,以吸附或分解池底的有機質,減少氨等有毒氣體的危害。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