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肺平喘中藥方劑

  中醫藥方主治止咳平喘的中藥方有哪些?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相關資料,希望能幫到你。

  

  定義

  以祛痰、止咳、平喘藥為主要組成,具有消除或減輕咳嗽、氣喘、痰飲等作用的一類方劑。

  介紹

  以祛痰、止咳、平喘藥為主要組成,具有消除或減輕咳嗽、氣喘、痰飲等作用的一類方劑。主要治療外感邪氣犯肺,肺氣不宣,或肺氣虛、肺陰虛,或臟腑功能 失調,影響於肺所引起的咳嗽、氣喘、咯痰稀白或粘稠,或乾咳無痰,或痰飲等證,還可治療與痰有關的瘰病痰核。根據作用不同,化痰止咳平喘劑可分為燥溼化痰 劑、溫化寒痰劑、清化熱痰劑、潤燥止咳劑、補肺止咳劑、止咳平喘劑、化痰散結劑。

  廣泛用治溼痰犯肺,咳嗽痰多,色白成塊,脘痞苔膩;寒痰停飲犯肺,咳嗽氣喘,吐痰清稀,口鼻氣冷;熱痰壅肺,氣喘咳嗽,吐痰黃稠,舌紅苔黃膩;燥痰犯 肺,乾咳少痰,咯痰不爽,或痰中帶血,舌紅少苔以及外感內傷等原因引起的各種氣喘咳嗽。化痰劑還可用治痰溼流竄經絡關節形成的陰疽、流注,及痰溼、痰火凝 結形成的瘰癧、癭瘤、乳癖、癌腫。中醫認為瘧疾原由感受瘧邪與六淫痰濁結合,伏於半表半里所致。

  使用注意

  本類藥物伍用時,外感咳喘者合解表藥;虛勞咳喘者合補益之品;咳嗽伴咯血者不宜用強烈溫燥化痰藥;麻疹初起者不宜溫斂止咳之品。

  治療外感咳嗽兼有表證者,宜與解表劑同用,以使表解氣宣,痰濁亦化。治麻疹咳嗽時,忌用溫燥收澀化痰止咳平喘藥,以免影響疹毒透發。治痰嗽咯血者,也 應忌用燥烈祛痰藥,以免進一步傷陰動血。治燥痰咳嗽,莫過於陰柔滋膩,以防痰濁不化。治痰之要在於調氣,故化痰類方劑又多與理氣劑合用,以求氣順痰消。

  化痰止咳平喘劑列表

  蒿芩清膽湯

  蒿芩清膽湯:少陽溼熱,痰濁內阻。證見寒熱如瘧,寒輕熱重,口苦膈悶,吐酸苦水,或嘔黃粘涎,甚或乾嘔呃逆,胸脅脹滿,舌質紅,苔白膩,脈滑數。

  柴胡達原飲

  柴胡達原飲:痰溼阻於膜原。證見胸膈痞滿,心煩懊惱,頭眩口膩,咳痰不爽,間日發瘧,舌苔厚如積粉,捫之糙澀,脈弦滑。

  百合固金湯

  百合固金湯:肺腎陰虛。咳嗽帶血,咽喉燥痛,手足心熱,骨蒸盜汗,舌紅少苔,脈細數。

  桑杏湯

  桑杏湯:外感溫燥,邪在肺衛。身不甚熱,乾咳無痰,咽乾口渴,右脈數大。

  養陰清肺湯

  養陰清肺湯:白喉。症見喉潤起白斑點如腐,不易撥去,咽喉腫痛發熱,鼻幹脣燥,或咳或不咳,呼吸有聲,似喘非喘。

  二陳湯

  二陳湯:溼痰咳嗽、痰多色白易咯,胸膈痞悶,噁心嘔吐、肢體睏倦,或頭眩心悸,舌苔白潤,脈滑。

  苓甘五味姜辛湯

  苓甘五味姜辛湯:寒飲咳嗽。咳痰量多,清稀色白,胸膈不快,舌苔白滑,脈弦滑等。

  清氣化痰丸

  清氣化痰丸:痰熱咳嗽.咳嗽氣喘,咯痰黃稠,胸膈痞悶,甚則氣急嘔惡,煩躁不寧,舌質紅,苔黃膩,脈滑數。

  滾痰丸

  滾痰丸:實熱老痰證。癲狂驚悸,或怔忡昏迷,或咳喘痰稠,或胸脘痞悶,或眩暈耳鳴,或繞項結核,或口眼蠕動,或不寐,或夢寐奇怪之狀,或骨節卒痛難以名狀,或噎息煩悶,大便祕結,舌

  貝母瓜蔞散

  貝母瓜蔞散:燥痰咳嗽。咳嗽嗆急,咯痰不爽,澀而難出,咽喉乾燥哽痛,苔白而幹。

  清燥救肺湯

  清燥救肺湯:燥熱傷肺,氣促,乾咳無痰或少痰,咽喉口鼻乾燥,或痰帶血絲,舌乾薹少,脈小數。

  定喘湯

  定喘湯:哮喘證。咳喘痰多,痰稠色黃,胸悶氣促,喉中哮鳴;或有表證,苔黃,脈滑數。

  止嗽散

  止嗽散:風邪犯肺。咳嗽咽癢,或微有惡寒發熱,舌苔薄白,脈浮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