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養生要留意哪些小常識

  春季如何養生?這是很多人都關心的問題。那麼?以下是小編給你整理春季養生要留意的相關小常識。

  春季養生要留意的小常識

  一、起居規律

  春天屬木,肝屬木。春天保養注意養肝。春天養生應該“夜臥早起”,就是要晚一些睡覺,早一點起床。春天到了,陽氣開始復甦了,一天當中白天陽氣來得比冬天要早,夜晚到得要晚一些,所以我們要早一點起床,晚一點睡覺。並且要到庭院裡面散步,要“披頭散髮”,舒緩自己的身體。女孩子這個時候就不要把頭髮扎得緊緊的,要鬆開來。這樣就會使得精神情志舒展、活潑,充滿生機,完全和春天的舒張的氣息相呼應。

  春暖花開,過早地驟減衣物,一旦寒氣襲來,會使血管痙攣,血流阻力增加,影響機體功能,造成各種疾病。還需視天氣增減衣服,預防春溫發生,適當“春捂”很必要。

  二、護膚美容

  敏感性面板在春季時會常常發癢,嚴重的還會有紅斑點的出現,對於那些花粉過敏者會更加嚴重,主要這是一個春暖花開的季節,我們毛孔也會隨之張開,外界的粉塵以及花粉很容易進入我們毛孔,如果臉部清洗不乾淨就容易毛孔堵塞,還有可能出現毛囊炎,所以在春季首要任務是要把毛孔清洗乾淨。小編告訴大家一種簡單方面的毛孔清洗方法,打一臉盆沸騰水利用熱水的水蒸氣蒸麵,這種方法比洗面奶清潔毛孔更加有效,清潔面部後可以使用具有控油效果的爽膚水。

  陽光中的紫外線對面板的傷害是很強的,它能穿透面板表層襲擊真皮層,這會導致面板中的膠原蛋白嚴重受創,面板變得鬆弛,提前出現皺紋,雖然在春節太陽沒有夏天炎熱,但是紫外線是很強的,如果在春季受到強烈的紫外線照射,在夏季你的臉部會出現明顯的晒斑,所以在春天就要開始做好防晒。

  三、飲食調養

  春天新陳代謝旺盛,飲食宜甘而溫,富含營養,以健脾扶陽為食養原則,忌過於酸澀,宜清淡可口,忌油膩生冷,尤不宜多進大辛大熱之品,如參、茸、烈酒等,以免助熱生火。春天宜多吃含蛋白質、礦物質、維生素***特別是B族維生素***豐富的食品,特別是各種黃綠色蔬菜,如瘦肉、豆製品、蛋類、胡蘿蔔、菜花、大白菜、柿子椒、芹菜、菠菜、韭菜等,此外,還應注意不可過早貪吃冷飲等食品,以免傷胃損陽。

  唐代名醫孫思邈說:“春日宜省酸,增甘,以養脾氣。”意思是當春天來臨之時,人們要少吃點酸味的食品,多吃些甜味的飲食,這樣做的好處是能補益人體脾胃之氣。在春季人們要少吃些酸味的食物,以防肝氣過於旺盛。而甜味的食物入脾,能補益脾氣,故可多吃一點,如大棗、山藥、鍋巴等。

  四、養足精神

  人的精神活動必須順應氣候的變化。人體受季節影響最大的時候是季節更替期間,尤其是冬春之交。有些人對春天氣候的變化無法適應,易引發精神疾病。現代醫學研究表明,不良的情緒易導致肝氣鬱滯不暢,使神經內分泌系統功能紊亂,免疫功能下降,容易引發精神病、肝病、心腦血管病、感染性疾病。因此,春天應注意情致養生,保持樂觀開朗的情緒,以使肝氣順達,起到防病保健的作用。

  陽春三月是萬物始生的季節,此時要力戒動怒,更不要心情抑鬱,要做到心胸寬闊,豁達樂觀;身體要放鬆,要舒坦自然,充滿生機。

  春季養生的飲食方法

  1、養脾佳品大紅棗

  我國古代名醫孫思邈說過:“春日宜省酸增甘,以養脾氣。”意思是說,春季宜少吃酸的,多吃甜的。中醫認為春季為肝氣旺盛之時,多食酸味食品會使肝氣過盛而損害脾胃,所以應少食酸味食品。而人們在春天裡的戶外活動比冬天增多,體力消耗較大,需要的熱量增多。但此時脾胃偏弱,胃腸的消化能力較差,不適合多吃油膩的肉食,因此,熱量可適當由甜食供應。紅棗正是這樣一味春季養脾佳品。

  2、補中益氣葡萄乾

  葡萄乾是很好的補中氣食物,對人體有益氣補血的作用。對於一些貧血、平時時常頭暈的人應該常吃。春天頭暈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是由於氣血不足引起的,葡萄乾中有豐富的鐵,因此貧血人群應適當吃一些葡萄乾。但是葡萄乾中的糖分較高,因此血糖較高、易拉肚子的人應少食,建議一天食用一個掌心的量。

  葡萄乾有益氣、補血的作用,可養肝血,適合易貧血、常頭暈目眩的人吃。春天易頭暈的人,通常氣血較不足,而且葡萄乾富含鐵質,對女性來說是造血所需,不過因糖分較高,所以怕胖、糖尿病患者、容易拉肚子的人要少吃,建議1天不要吃超過半個手掌的量。

  3、入脾養血龍眼乾

  龍眼乾可以起到安神的作用。對於一些氣血迴圈不好的人以及在春天容易失眠,精神不佳者可以適當的吃一些龍眼乾。同時龍眼乾很養脾胃,因此對於晚上失眠有一定的治療效果。不過常識龍眼乾會上火,體質燥熱的人要少吃。建議一天食量不要超過半掌。

  4、時令食物春之芽

  春日食春芽是大自然的賜予,中醫經典著作《黃帝內經》說要“食歲谷”,意思就是要吃時令食物。春天裡所有的植物都生髮出新鮮的嫩芽,其中,可以食用的春芽有很多,如香椿、豆芽、蒜苗、豆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