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的長短勁

  太極拳的發力是練習太極拳中一個比較高階的階段,是在熟練走架且會走氣的基礎上逐漸練就的。很多太極拳愛好者有一種困惑:刻苦練習了好幾年內力也發不出來,也不知道怎麼發。另外在一些比賽中,也看到很多參賽者走架很好,到發力的時候內力卻絲毫沒有,甚至只能做到形似,連神似都不能,最終發成了假力。那怎麼才能練好太極拳的發力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歡迎閱讀!

  

  太極拳發力的形式有很多,如對手在遠距離時拳、腳的的發力;對手在近距離時肩、肘胯、膝、臀、手的鬆活彈抖力。總的來說是太極拳長勁與短勁的發力。不管是長勁還是短勁,都需要內外力的融合,內外相合發出的力才叫太極發力,展現出來的才是太極勁。

  《拳論》講: 內不動外不發,腰不動手不發。

  有兩層含義:

  1.以內動帶外動;

  2.內外勁整合地發力。而怎樣才能以內帶外,並且還能做到整勁發力呢?

  下面從發力方面給予闡述:

  一、太極拳中的長勁

  長勁:比如左蹬一跟、右蹬一跟、左擦腳、右擦腳、玉女穿梭等。抬腳先鬆胯,內勁合於丹田,然後蹬地隨即蹬腳、擦腳或踹腳,這樣內外勁就合到一塊,發出的勁就是整合勁。

  再比如:掩手肱拳的打法,要領:發力前重心落於右腳,左腿不能蹬直,右膝不能前栽,內勁收于丹田,左手與丹田相對,左右手及腰襠把勁合好,此時上身不著力,然後鬆右胯丹田側轉扣胯右腳蹬地,同時往後頂左肘往左移重心,頂左肘,右錘、肩、肘放鬆旋轉發力。發力時由於用的是腰襠勁,後腿不能蹬直。這樣內外勁就可以整合發出。再比如護心拳的發力,合勁和發力的方法和掩手肱拳基本一致,就是在髮長勁時拳頭往前伸,但不是直的。另外當頭炮要領也是如此。掩手肱拳和護心拳長勁在把力發到梢節的一瞬間,要把拳頭攥緊,以加強旋轉穿透力。

  從這些發力方式不難看出,長勁發出的也是鬆彈勁,不是僅僅外力的猛打。因為發力時有內力的存在,所以發力時不會僵硬。這些長勁的用法在太極拳中並不十分提倡,但長勁確是向短勁發展的一個過程。因為長勁還是有點類似外家拳的打法,不能真正體現太極拳鬆活彈抖勁的發放。

  二、太極拳中的短勁

  短勁,在太極拳中多體現為寸勁、彈抖勁,為近身打法,在實戰中多用腰襠。

  1.短勁在拳架中的體現:如起勢在實戰中的彈抖勁,當對方按住你的大臂或小臂或手腕時,瞬間鬆垮塌腰氣沉于丹田,蹬地前崩胯,同時以手背及腕部領勁,往前往上棚出;再如金剛搗碓的第一動,往左棚時在實戰中的蹬右腳、瞬間扣右胯,反應在兩手上的彈抖勁;再如金剛搗碓第四動,當後手帶著後腳上步之前的肩前靠勁等動作以及拳架中的許許多多的過渡動作,在實戰中都是彈抖勁。在套路中最明顯的打法,如護心拳的近距離打法,當發對方時,氣沉丹田,鬆右胯右肩右肘,然後轉腰釦胯蹬地發出。再如裹鞭的打法,當發力之前,兩手合於右胯,身體略右轉,氣沉丹田,兩臂兩肩放鬆,然後蹬右腳的同時扣右胯鬆彈崩出兩臂兩錘。發力之前的要領做到了,勁也就合住了,發出來的才是整勁,等等這些均為鬆活彈抖勁。

  2.短勁在推手中的體現:推手中處處可以體現出合勁發勁,劃勁合勁發勁。用手腳腿膝蓋和腰襠的合勁把彈抖勁發出來。

  以順步推手舉例,比如前趟拗步的打法:當我左手黏住對方左手向上向左向下劃弧引劃對方時,右手附在對方左肘上勁跟緊,兩手相合,腿截住對方後路,瞬間蹬右腳釦右胯,彈抖把對方發出;再如發抱頭推山勁,我右手看著對方左臂及右手,我左手看著對方左手,我兩臂粘著對方旋轉引劃對方時,鬆右胯把對方引背到自己正面,兩手合住對方,鬆胯沉氣而不丟棚勁,瞬間往前崩胯彈抖發力;

  再如發白鶴亮翅勁,當我進右步右臂擠靠對方,對方怕我擠靠而推我右臂時,我順勢向左向上向右劃弧同時偷步用我的右腿和右腳截擋對方後路,同時左手合住對方,瞬間蹬左腳釦左胯,彈抖將對方發出。等等。推手中類似這樣的彈抖發力很多。

  由此可見,不管是太極拳的長勁發力還是短勁發力,想要把鬆活彈抖勁發好,不僅要做到鬆活***下盤穩固和虛靈頂勁,然後使精神、肌體、筋骨達到自然的不著力狀態,從而使上身及腰胯變得靈活自如***,還要善於合勁、善用腰襠,達到內力與外力相融合,使這種螺旋震盪形式的彈抖勁更好地爆發出來。

  由於周身各關節均可發彈抖力,所以在近身推手實戰中要做到沾連粘隨、不丟不頂,圓活自如。在此基礎上根據對手的變化而變化,從而引劃出棚、捋、擠、按、採、挒、肘、靠的彈抖發力。推手歌雲:“棚捋擠按需認真,周身相隨人難侵,引勁落空合即出,牽動四兩撥千斤”。

  知道了長勁與短勁區別及動作要領,具體怎樣練習呢?

  ***一***完整內勁的練習

  1.整體勁。

  ***1***.人體各組成部分之間的協調統一,意氣力、精氣神的統一;

  ***2***.人與自然相互為用的整體勁。即借人體放鬆、五趾抓地、蹬地、頓步、震腳等方法,汲取大地的反彈力。《拳論》雲:“力發於足,行之與腿,主宰與腰,行與手指”,即說明人體的力源之一是人體對大地的作用力與反作用力融為一體的整體勁。

  2.丹田內轉帶動周身的核心勁。太極拳不論動作大小,都要靠丹田帶動。

  3.內外呼吸相配合的內氣鼓盪勁。

  4.陰陽相濟的對稱勁。“陰陽相濟方為懂勁”。陰陽相濟,既含有陰陽對稱、對立之意,又含陰陽互補、互根、合一之意。比如太極拳的剛柔相濟、開合相寓、輕沉兼備、虛實互根、以及推手中的化打結合等,都是陰陽相濟的具體體現。

  5.順逆纏絲的螺旋勁。練習人體內在精氣神通過經絡、臟腑、肌體收縮和發放內力的整體作業。纏絲勁是太極拳的核心,它是以內勁為統馭,以腰為軸節節貫穿。太極拳的沾連粘隨、鬆柔圓活、化打結合,主要靠纏絲勁。所謂“周身無處不螺旋”。

  6.欲左先右的摺疊勁。

  7.左發右塌,前發後塌、逢上必下的平衡勁。

  8.節節貫穿的蛹動勁。

  9.收尾相應的三節勁。

  10.虛實互換的中定勁。

  11.腰脊為軸的下蹋外撇勁。

  12.鬆活彈抖得彈性勁。等等。

  這些勁通過平時的不斷練習,細心體會,逐漸積累起來。“勢勢存心揆用意,得來全不費功夫”。

  ***二***鬆活彈抖勁練習

  1.鬆活的練習。練習鬆活就是要練周身肌肉的放鬆,而鬆肩鬆胯是周身放鬆的關鍵部位。肩鬆才能使胸部開合、背部的開合和上肢運化自如。胯鬆,才可以使腰下塌,丹田轉動才會靈活。所以平時練習時要加大腿部支撐力的練習。腿部力量起來後才有利於身體鬆活的到位。

  2.彈性勁練習。

  ***1***.練低勢拳架***初學者從高架練起***。增強腰肌、腹肌、腿肌、筋骨及膝關節等部位的彈性力。

  ***2***.練習以丹田為核心的胸腰運化。

  ***3***.藉助於體內、大地和對手這三個方面的反彈力,來增強自身的彈性勁。練習中做到“欲左先右,欲右先左;欲開先合,欲合先開”。

  ***4***.鍛鍊意念力,增強攻防意識。

  ***5***.藉助外力鍛鍊內力。例如練習抖大杆、擰太極尺、打沙袋等來增強內氣的鼓盪、內勁的充實和腰腿的彈性力。

  ***三***推手的練習

  進一步練習推手,使整體勁及彈性勁在推手中得心應手。

  綜上所述,太極拳的發力不是高深莫測不可企及的,而是實實在在有章可循的,在練拳過程中,練習者必須做到遵循拳理拳法的同時,還要反覆練習細心揣摩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至此,你的太極拳發力的水平將會進入另一層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