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勵志散文精選三篇

  這一秒不放棄,下一秒就有希望!堅持下去才可能成功!下面是有經典勵志散文精選,歡迎參閱。

  經典勵志散文精選:怕什麼,去經歷再說

  我最大的恥辱,不是恐懼死亡,而是恐懼生命。

  ——麥克·英泰爾***MikeMcIntyre***

  一個平凡的上班族麥克·英泰爾,三十七歲那年做了一個瘋狂的決定,放棄他薪水優渥的記者工作,把身上僅有的三塊多美元捐給街角的流浪漢,只帶了乾淨的內衣褲,由陽光明媚的加州,靠搭便車與陌生人的仁慈,橫越美國。

  他的目的地是美國東岸北卡羅萊納州的恐怖角***CapevFear***。

  這只是他精神快崩潰時做的一個倉促決定。某個午後他忽然哭了,因為他問了自己一個問題:如果有人通知我今天死期到了,我會後悔嗎?答案竟是那麼的肯定。雖然他有好工作,有美麗的同居女友,親友和樂,但他發現自己這輩子從來沒有下過什麼賭注,平順的人生從沒有高峰或谷底。

  他為了自己懦弱的上半生而哭。

  一念之間,他選擇了北卡羅萊納的恐怖角作為最終目的,藉以象徵他征服生命中所有恐懼的決心。

  他檢討自己,很誠實地為自己的恐懼開出一張清單:打從小時候他就怕保姆、怕郵差、怕鳥、怕貓***我想如果他活在臺灣,一定怕蟑螂***、怕蛇、怕蝙蝠、怕黑暗、怕大海、怕飛、怕城市、怕荒野、怕熱鬧又怕孤獨、怕失敗又怕成功、怕精神崩潰……他無所不怕,卻似乎“英勇”地當了記者。

  這個懦弱的三十七歲蹬男人上路前竟還接到老奶奶的紙條:“你一定會在路上被人強暴。”但他成功了,四千多英里路,七十八頓餐,仰賴八十二個陌生人的仁慈。

  沒有接受過任何金錢的饋贈,在雷雨交加中睡在潮溼的睡袋裡,也有幾個像公路分屍案殺手或搶匪的傢伙使他心驚膽戰;在遊民之家靠打工換取住宿,住過幾個破碎家庭,碰到不少患有精神疾病的好心人,他終於來到恐怖角,接到女友寄給他的提款卡***他看見那個包裹時恨不得跳上櫃臺擁抱郵局職員***。他不是為了證明金錢無用,只是用這種正常人會覺得無聊的艱辛旅程來使自己面對所有恐懼。

  恐怖角到了,但恐怖角並不恐怖。原來“恐怖角”這個名稱,是由一位十六世紀的探險家取的,本來叫“CaPeFaire”,被訛寫為“CapeFear”。只是一個失誤。

  麥克·英泰爾終於明白:“這名字的不當,就像我自己的恐懼一樣。我現在明白自己一直害怕做錯事,我最大的恥辱不是恐懼死亡,而是恐懼生命。”

  花了六個星期的時間,到了一個和自己想象無關的地方,他得到了什麼?

  得到的不是目的,而是過程。雖然苦,雖然絕不會想要再來一次,但在回憶中是甜美的信心之旅,仿如人生。

  也許我們會發現,努力了半天到達的目的地,只是一個“失誤”。

  但只要那是我們自己願意走的路,就不算白走。

  看完了麥克的書《不帶錢去旅行》***TheKindnessofStranger***,在我恐懼著不知道自己有沒有能力完成一件想做的事或一趟想去的旅程時,我總是想起他的故事。

  “怕什麼,去經歷再說。”我對自己說,“這總比叫我在路上搭便車容易吧!”

  經典勵志散文精選:生活中的強者才能走的遠

  生活中的強者,他不僅表現在能力上面,更多的是表現在抗性上面,他們心理治癒能力非常強,精神上心靈上受傷了,都能很快的恢復過來,下面我們來看看這些強者的例子吧。

  1918年12月23日深夜,巴黎的某個街角,兩輛馬車轟然相撞,其中一輛車主隨著車身一起翻覆,被壓在沉重的鋼鐵支架下,口袋裡滑落一串珍珠項鍊,刺眼地閃耀在血色中。

  這個男人叫亞瑟·卡伯,是當時著名的貴族和工業家,幾乎100年後,即便貴族的徽印被時光滌盪,他還有另一個知名的身份:可可·香奈兒的戀人和支持者。他資助一名不文的香奈兒開辦自己的帽子店,從他製作精良的男士服裝中汲取靈感運用到女性衣飾,他請巴黎最炙手可熱的歌劇演員帶上香奈兒設計的帽子成為上流社會的廣告牌,他用才華和財富幫助她走近夢想,卻在她31歲的時候,被那場車禍戛然帶走,珍珠項鍊是他送給她的最後一件聖誕禮物。

  親眼看到原本英俊的戀人被撞得肢離破碎面目全非,是天人兩隔痛苦的再一次放大,只是,香奈兒安靜地用手帕包起那串染血的項鍊,把眼淚、悲慟、尖叫通通嚥到心底,她為自己做了一款小黑裙,剪短了頭髮,無言地悼念自己的愛情,沒有歇斯底里的悲鳴,只有隱忍不落的寂寞。

  幾乎兩年的時間,她在沉默中度過。

  1920年,香奈兒陪同俄國大公爵巴卡扎洛夫參觀瑞士珠寶礦,被鈷藍和鍺紅兩種寶石的魅力吸引,她閃電般地想到卡伯留下的那串染血的珍珠,靈感瞬間迸發,她把二者結合,將各種不同顏色和質地的珠寶鑲嵌在一起,豐富了珠寶的顏色和樣式,在公爵的幫助下,香奈爾又找到了人工珠寶與天然珠寶混合鑲嵌的設計方式,這種風格與二戰前人們務實節儉的潮流一拍即合,香奈爾珠寶開始風行。

  於是,在與痛苦的博弈中,她收穫了人生最精彩的成就:小黑裙和香奈兒珠寶。這兩項創造與NO.5號香水、粗花呢外套、255包等等,一起構築時尚傳奇。可見,痛苦並不總是摧毀的力量,它同樣能夠賦予一個人新生。

  《金剛經》裡說人生有七苦:生、老、病、死、怨憎會、愛別離、求不得。

  大多數人都喜歡把自己的痛苦想象得獨一無二銷魂蝕骨,其實,在人類漫長的進化中,真正絕無僅有的東西鳳毛麟角,大部分人和事都能用三個字概括:不出奇。幸福如此,痛苦更是這樣,只不過痛苦比幸福來得更猛烈尖銳,以至於身在福中中不知福的人很多,身在苦中不覺苦的人卻很少,擺脫痛苦,是個比獲得幸福難度更大的命題。

  那麼,別人是怎麼做到的?

  我還記得第一次到女友Z的工作室時的情形。那是一棟單身公寓,空間被做室內設計的她切分得恰到好處,傢俱精當,各類擺設質量上乘設計感很強,Z告訴我,這棟公寓的整體方案,讓她獲得了室內設計的獎項,她像個孩子般手舞足蹈,女王一樣帶我參觀她的私人領地。

  我吃驚地端著紅茶,不知道自己的好友什麼時候除了婚姻中的“家”之外,又弄出了這麼個精緻的家外之家,僅僅三年前,她還是個頹廢的被工作和家庭壓得透不過氣的絕望主婦。那時,吐槽老公和婆婆是她每次見面的必修課,無論AA制分攤家用,還是保姆不省心、丈夫不體諒、孩子不聽話,都讓她抓狂。我雖然理解,但是負能量接觸久了難免煩躁。

  的確,我不喜歡聽女朋友的家長裡短,不喜歡的根本在於那些全是無用功,說得再酣暢淋漓,問題依舊是問題,直愣愣地杵在那兒,像在嘲笑拿它毫無辦法的人,假如跟我說說就能解決問題,我願意把業餘時間全拿來當樹洞。

  太多的事實讓我看到,誰都沒有金剛不敗之身,每一個看起來從容淡定的人,都經歷過翻江倒海與涅磐重生的內心戲,女人的可愛與獨立,在於柔韌地解決問題。

  而傾訴,是最無效的解藥。

  於是,我對Z說:“你的痛苦從哪來?不過是你的能力解決不了眼下的問題。所以,擺脫痛苦最有效的辦法,不是逛街看電影泡SPA,不是向我吐槽,也不是刷朋友圈變相傾訴,而是專心去做能夠增強你能力的事情,直到本事大到足以解決目前的問題。”

  她當時聽了有點尷尬,後來果真很少對我抱怨,直到冷不丁變出一個裝修好的工作室。

  不用問,我也猜得出她為這個小小的空間付出多少努力和辛苦,得到的回報是,這裡是她的港灣,給予她安寧的空間,自主思索和自由工作的氛圍,她在這兒梳理羽毛,調整精氣神,然後飽滿地走進平凡瑣碎的生活——家,可不就是那個甜蜜的負擔,內裡的困頓和煩悶,每個主婦都必須面對。

  只是,看到朋友把曾經的痛苦當成大力水手的菠菜吃掉,即便吃的時候還在流淚,吃完了卻力量大增,我真心替她驕傲。總有一天,我們都將學會自我治癒,因為這是生活的必修課。我們摔了很多次跤,發現膝蓋變硬了;流了很多升淚,於是眼睛變亮了;傷了很多次心,然後心胸變大了;走錯很多次路,終於記得自帶指南針了;說過很多無用的話,而後知道閉嘴了;愛錯若干次人,明白真愛要珍惜了。最終,自動生成一種名叫“氣場”的特殊物質,無法描繪那是什麼,可是,一見,你就被她秒殺了。

  不用輕易羨慕身邊那個掛滿獎牌、自信陽光、看上去不會被任何事情阻擋的傢伙,她摘下獎牌脫下外套,都曾經是一身的傷痕和落寞。不同在於,她自己挺了過來,釋放之後,更加寬廣。就像馮侖說過:偉大,都是熬出來的。生活中走得遠的,都是自愈能力很強的人。

  經典勵志散文精選:時間在流逝你要從現在開始改變你的未來

  活到現在,你感覺人生的路走了多久呢?如果你對這個問題有些不知所措的話,我不妨換個角度再問一次。如果將人出生到死亡的時間比作一天的24小時,那麼你覺得自己現在正活在幾點鐘?是溫暖和煦的清晨還是烈日當頭的正午?剛剛大學畢業的你,是不是覺得自己正處在剛剛吃過午飯,馬上準備開工的下午一至兩點呢?

  我們不妨拿出計算器計算一下。假設你大學畢業時是24歲,又假如人的平均壽命是80歲,那麼24歲相當於幾點呢?我告訴你,結論是——早上7點12分。是的,是早上7點12分。大學畢業時的24歲頂多就相當於早上7點12分。

  此時此刻,很多人才剛剛起床,為嶄新的一天做準備。有些人甚至可能還沒有起床。作為大學老師,我見證了無數年輕人的成長,而這一經驗幫我認識到7點12分背後所蘊藏的含義要比他們想象中巨大得多。

  沒錯,24歲這一年紀頂多就是早上的7點12分。是正要出門上班的時刻。度過幼年期和青少年時期,正要踏入社會的24歲,相當於一天中做好上班前的準備,即將要出門的時刻。

  那麼,退休後準備安度晚年的60歲相當於幾點鐘呢?計算一下會得出來,是傍晚6點。這是職場人士們結束一天的辛勞工作下班回家的時刻,也是夜生活即將開始的時刻。這些數字是不是很奇妙呢?跟你想象的有所出入吧?因此,我喜歡將人生的80年跟一天中的24小時進行對照。

  人生時鐘的計算方法十分簡單。24小時相當於1440分鐘,而將此分成80年,每等份就是18分鐘。1年相當於18分鐘,10年相當於3個小時,以此類推,20歲是早上6點,29歲是上午8點42分。

  我所計算的人生時鐘前提是將80歲設定為人的平均壽命,而隨著未來平均壽命的延長,每個人人生時鐘的跨度都將增長,單位時間也將變得更加寬鬆。

  曾經有一位60歲的元老級畢業生,參加系裡組織的校友會活動時說過,他在大學任教多年,認為自己的人生會一直圍繞著校園度過,可是新上任的某領導突然決定提前部門的退休年齡,他只能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匆忙退休了。

  一開始他十分記恨這位領導,但現如今他十分感謝這位領導讓自己提前兩年退休,因為在這段時間裡他發現自己的人生之中還有許多之前未曾開發的幸福領域。我對這位前輩的話著實吃驚了一番。沒錯,夕陽西下的6點10分並不意味著不可以再轉換方向,有新的作為,世界仍舊有許多未知的全新領域等待你去探索。夕陽無限好啊。

  我將人生時鐘介紹給其他人時,大多數人都會流露出驚詫的表情——他們都不敢相信自己的人生時鐘要比想象中的都要早。當我對即將年滿50的前輩說出“前輩,您現在才處在下午3點哦”,對方會立即掰著手指掐算開來,並且當我將人生時鐘的對應講述給即將迎來畢業時刻的24歲年輕人時,大多數人都會由衷地發出感慨,“我以為自己已經走過了很長一段人生,可現在才僅僅處在早上7點12分啊!”

  沒錯,你的人生之路仍尚早。如果早上7點醒來之後,發覺自己已經比別人慢了半拍,不要焦慮和擔心,因為這並不意味著會毀掉一整天。在人生的起跑線上快了一步,或者慢了一步,並不會對未來起決定性的作用。

  所以,有些人抱著“我已經來不及了”的態度自暴自棄,並非是“事實”問題,而是“自欺欺人”的問題。切忌不能為自己製造放棄或逃避的藉口。你現在所處的時間段還很早,現在的你還擁有大把的時間,懸而未決的未來正在等待著你,沒有什麼不能改變。

看過經典勵志散文精選的人還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