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描課中思維的訓練方法有哪些

  素描是一切造型藝術的基礎,在十幾年的教學中,我通過探索,終於明白了思維訓練是素描教學的根本之法。通過素描訓練不僅能打好學生的造型基礎,更重要的是開啟學生的思維大門。以下是有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素描課中思維的訓練,希望能幫到你們。

  素描課中思維的訓練

  一、指導學生作畫的思維方法

  一張畫反映的是作者作畫時思維活動的過程。緊緊抓住這一過程的每個環節,是指導繪畫的關鍵。

  在學生作畫的整個過程中,常常不自覺地用自己固有的思維方式,錯誤、混亂地表現物件,並麻木地進行下去,這一惡性迴圈的癥結在哪裡呢?其根本原因是對物件沒有整體深入的認知、理解,全面的分析、把握,沒有對自己的感受、第一印象進行追蹤和提煉,而是隻憑臆造、概念,機械地表現物件。對這個問題,我沒有采取單純地糾正個性畫面的方法。而是由表及裡、引導學生去正確地把握自己的思維方法,達到教學的目的。

  例如,當我發現學生畫面出現形不準的問題時,不是直接指出其錯誤,而是先由學生談談作畫時怎麼想、怎麼看、怎麼畫,啟發學生回顧作畫過程中的每一個思維環節,針對問題出現的原因,給予學生相應的思維上的微觀指導,正如大齒輪帶動中齒輪的運轉,其咬合點在於把握學生的思維,建立起學生正確的認識方法,獨立解決畫面的能力。這樣,也就會少犯或不犯類似的錯誤。教學實踐證明,對學生思維訓練的巨集觀和微觀指導,能使他們較快地運用辯證的思維方式,去指導自己的藝術實踐。

  二、在教學安排中,啟用學生主動思維

  首先,我對學生在素描訓練中遇到的各種因素和“形、體、結構、透視、空間、色調、明暗”等基本要領逐一進行理論的講解,進一步使學生認識到各因素間相互聯絡和所處的主次地位。如“形體”、“結構”等因素是物體內部最重要的方面,內在的結構形成了外在的形體,形體與結構是不可分割的,是我們學習造型的關鍵。而“色調”、“明暗”等因素,在我們觀察物體時是生動的、豐富的,但卻是直觀感覺,它們在光的作用下,起到增強形體感、質感和空間感的作用。讓學生在思維上明確建立諸因素的基本概念,理解它們之間的相互關係,使之具備思維上的概括能力。

  其次,我採用各種方法和手段***如改變光源的方向,物體的轉向、移位,平面切割,觸控物體,對物象作全方位的觀察等***,加以分解、剖析,使學生從中獲取直觀感受與已知基本概念相互聯絡,他們原有的思維意識空間也就開拓了,從而達到對物象由表及裡的全方位的觀察和理解,培養學生在觀察上的主觀能動性。物體“移位”、“組合”教學法是打破傳統素描教學方法的新的教學嘗試。傳統的方法是擺好實物寫生,這就有著或多或少的被動因素。因此,我採用隨意推置一組石膏幾何模型或靜物,要求在想象中對它們進行重新移位和組合,運用構圖的形式規律,表達出一定的藝術情趣。在具體作畫中,學生只能憑藉眼前的實物獲取一定的資訊,在沉思默想中形成有結構的意向,即創作。構成有意識的主體空間,學生根據思維中形成的有結構的意向,運用具體的方法進行表現,線上條的使用和明暗色調的設計上具有鮮明的個性和強烈的情感。學生在對自然規律和藝術規律的研究探討中,進行藝術情趣的體驗。

  多年的教學實踐表明,要使學生打好素描的基礎,必須使他們明白勤于思索和掌握正確的思維方法的重要性,通過對素描課的學習,不僅提高了他們的造型能力,也使他們掌握了觀察事物、認識事物的方法,培養了他們的創造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質。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我在素描教學中正是遵循這一規律,將學生思維的訓練滲透到觀察、認識和表現的每一個具體環節中,使他們的素描訓練完全處於“思”與“學”相互交融的良好狀態之中,從而為學生對其他課程的學習和將來漫長的社會實踐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思維的作用

  思維活動是一個由多種因素構成的動態系統,思維物件、思維主體和思維方法是思維活動中最基本和最主要的三個要素。思維物件是思維活動的原材料;思維主體是具有認識能力及相應思維結構的人;思維方法是思維主體對思維物件進行加工製作的方式、工具和手段。

  在思維活動中,思維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構成了思維主體和思維物件發生聯絡的中介和橋樑。沒有科學的思維方法,人們的思維活動就不能順利進行並取得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