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血壓低怎麼辦

  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是危害老年朋友健康的三大疾病,許多人的注意力都在降壓上。下面小編整理了,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老人血壓低怎麼調理

  1、老人血壓低怎麼調理

  多運動,鍛鍊身體。低血壓人群為了改善自己的體質,建議每天固定一個時間運動,並且長期堅持,一定能強身健體,有效的改善低血壓的。保持心情開朗。心情好,很重要。任何疾病都懼怕微笑的力量,讓我們有一個樂觀的心態,對待任何事物都保持豁達,積極的生活,對我們的身體有很大的裨益。

  2、老人血壓低日常生活調理

  晚上睡覺將頭部墊高,可減輕低血壓的症狀。鍛鍊身體,以增強體質。平時保持運動的習慣和均衡的飲食,培養開朗的個性,還要保證充足的睡眠喲。早上起床時,應緩慢地改變體位以防止血壓突然下降,不能突然起立,要轉身緩緩的起來,肢體屈伸動作不要過猛、過快,洗澡水溫度不宜過熱或過冷,因為熱可使血管擴張而降低血壓,冷會刺激血管而增高血壓,常淋浴以加速血液迴圈,或以冷水、溫水交替洗足,對有下肢血管曲張的老人尤宜,穿具有彈性的襪子、緊身褲或繃帶,以加強靜脈迴流,體格瘦小者應每天多喝水以便增加血容量。不要在悶熱或缺氧的環境中站立過久,以減少發病。低血壓患者輕者是無需藥物治療的,重者伴有明顯症狀,必須給予積極治療,改善症狀,防止嚴重危害發生。

  3、老人血壓低飲食調理

  加強營養:葷素兼吃、合理搭配膳食,保證攝入全面充足的營養物質,使體質從纖弱逐漸變得健壯。多食補氣血,溫補脾腎的食物,如蓮子、桂圓、大棗、桑椹等果品,具有養心益血、健脾補腦之效,可常食用。人蔘燉瘦肉、當歸煲羊肉、田七燉雞等,對低血壓患者均十分有益,多喝湯可增加鹽份攝入。如伴有紅細胞計數過低,血紅蛋白不足的貧血症,宜適當多吃富含蛋白質、鐵、銅、葉酸、維生素B12、維生素C等“造血原料”的食物,諸如:豬肝、蛋黃、瘦肉、牛奶、魚蝦、貝類、大豆、豆腐、紅糖及新鮮蔬菜和水果。糾正貧血症狀,有利於增加心排血量,改善大腦的供血量,提高血壓並消除血壓偏低引起的不良症狀。

  血壓低的概念

  血壓低,即低血壓,是指成年人血壓長期低於90/60mmHg的情況,常見的有體質性低血壓和體位性低血壓。多數學者認為可能屬於中樞神經細胞張力障礙有關的疾病,由於中樞神經系統的興奮與抑制過程的平衡失調,血管舒縮中樞的抑制過程加強,血管收縮與舒張動態平衡發生障礙,血管舒張佔優勢,最終導致動脈血壓降低。

  此外,內分泌功能失調,體內某些調節血壓的物質排泌失衡,如血管緊張素-腎素-醛固酮系統、兒茶酚胺類等升壓物質分泌降低,而緩激肽、組胺、5-羥色胺等舒血管物質增多,也可能參與低血壓病的形成。至於遺傳因素、年輕時患過某些傳染病,慢性扁桃體炎、咽峽炎、營養失調,以及氣候、地理環境、風俗習慣、職業等等對低血壓病的產生也可能有關。

  如何防治體質性低血壓

  體質性低血壓最常見,多見於瘦弱的女性,平時無自覺症狀,不影響正常活動,多在體檢時才發現。少數人可有精神萎靡,懶動少言,注意力不集中,心悸,失眠等。到醫院就診時,常被誤診為“神經衰弱”、“神經官能症”等,結果藥物吃了不少,就是沒有效果。

  對體質性低血壓的治療,主要是進行體育鍛煉,以增強體質,經過適當的體育鍛煉,絕大部份人的症狀減輕,血壓恢復或接近正常,鍛鍊方法可根據自己的體質情況而採用不同的方式,如散步、慢跑、打拳及廣播體操等。在進行體育鍛煉的同時,還應該在飲食上增加蛋白質和含鐵豐富的食品,如動物肝、腎、心、瘦肉、雞蛋、豆類及蔬菜水果等。不少病人有一種錯誤的看法,以為低血壓就是貧血,因而盲目服用補血藥,其實血壓低不一定貧血,而貧血也不一定血壓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