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養生保健小百科

  在春天通過各種方法頤養生命、增強體質、預防疾病,從而達到延年益壽。養生需要講究方法,錯誤的方式反而不利人體的健康,下面給大家分享春季養生保健常識吧。

  春季養生保健常識

  春天情緒不宜平和

  一年之計在於春,春天可以說是一年中非常重要的季節,對於養生也是如此。以往,一說到養生,人們就會說心態平和,但春季養生卻不同。劉敏說,“春天不要平和,春季一定要讓心情欣然、愉悅,秋天才要講求平和。”

  香蕉和梨不宜吃

  中醫認為,春夏養陽,所以春天應該多吃一些辛味的東西。比如,民間講究在農曆二月二吃春韭做成的春餅,韭菜就是辛味的,具有生髮的作用,讓人微微出汗,可以幫助體內的寒氣發散。另外,也可以吃一些辣椒、蘿蔔等。

  相反,那些滋陰的、寒涼的食物就不宜在春季食用***特殊病人除外***,比如香蕉、梨、百合、銀耳等。特別是生冷的東西,像冰淇淋、冷飲等,會將寒氣聚集在體內,導致夏季脾虛,帶來一系列不適。

  春捂不宜過汗

  大家都知道“春捂秋凍”,但不是隨便“捂捂”就能達到保健的效果。劉敏說,捂的度就是不能過汗,如果天氣很熱了還裡三層外三層的捂著,出很多汗就不好了。

  不宜過早穿單鞋

  俗話說,病從腳下起。現在很多年輕女孩,很早就開始穿單鞋,對身體非常不好。腳和小腿是人體三陰經和三陽經的總彙,小腿內側為肝、脾、腎三陰經,外側為膽、胃、膀胱三陽經,對人體來說非常重要,所以一定要注意保暖,不宜過早穿單鞋。

  霧天不宜鍛鍊

  春季的到來,越來越多的人加入了鍛鍊的熱潮中來,但霧天不宜進行鍛鍊。霧珠中含有大量的塵埃、病原微生物等有害物質,鍛鍊時由於呼吸量增加,肺內勢必會吸進更多的有害物質。

  春季飲食養生常識

  1、春季飲食要養陽

  陽氣對於人體起著保護的作用,可以使我們的身體更加健康,免疫力更高,避免受到自然界溼邪的入侵。春季飲食要養陽,指的是要多吃一些能夠溫補人體是央企的食物,讓體內的陽氣更加充實,這樣才能增加抵抗力,用來抵抗邪氣對人體的侵襲。

  日常生活中,蔥、蒜和韭菜可以說是養陽的蔬菜首選,除此之外,例如蓼、蒿等野菜也是補陽的蔬菜,李時珍在《本草綱目》提到:“以蔥、蒜、韭菜、蓼、蒿、芥等辛辣之菜,雜和而食”的主張。

  2、春季飲食要多吃甜少吃酸

  當春天來臨的時候,人們要少吃點酸味的食物,多吃一些甜味的食物,這樣做的好處是能夠補益人體的脾胃之氣。

  中醫認為,脾胃是我們的後天之本,也是人體氣血的中藥來源,脾胃好,對於我們來說具有延年益壽的作用。在春季的時候,正是肝氣的季節,這時候的肝功能會偏旺。根據中醫的五行理論來看,肝是屬木,脾是屬土,土木會相剋,因此,如果肝氣旺盛會傷害到脾,進而影響到脾的消化和吸收功能。

  所以,在春季飲食上,要少吃酸味的食物,防止肝氣過於偏旺,損害到脾的功能。同時,多吃一些甜味的食物,有助於補益脾氣,所以要多吃一點,例如紅棗、山藥等帶有甜味的食物。

  3、春季飲食要多吃蔬菜

  經過寒冷的冬季之後,比較容易出現維生素以及微量元素等攝取不足的情況,例如春季經常出現的口腔潰瘍、舌炎、口角炎和某些面板病等情況,這些都是因為新鮮蔬菜吃太少所造成。因此,春季的到來,是蔬菜大量上市的季節,更要多吃各種新鮮蔬菜。

  4、春季飲食適宜多吃清楚裡熱的食物

  什麼是裡熱?是指身體內有鬱熱湖或者痰熱,這些熱鬱成積攢在體內,到了春季之後,被風氣股東,就會向外發散,輕一點的會導致頭昏、身體煩悶、咳嗽、四肢無力等;嚴重的話則會形成溫病,甚至侵害到內臟的健康。

  為何會造成裡熱的情況?這是因為冬季在飲食上,都會選擇熱騰騰的食物,例如熱飯、熱湯等,有時候還會喝點酒,加上身體穿上棉衣等厚衣服,雖然在冬天這樣很暖和,但是卻容易使體內積蓄比較多的鬱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