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英語學習快速入門的十大黃金準則

  親愛的同學們,首先祝賀大家馬上就要進入中學階段學習了。英語學習的重要性,想必大家都體會許多,此處省略N個字,不多贅述。為了讓大家儘快適應初中的英語學習,今天我就給大家提一些建議,希望我的建議對你有幫助。

  一、轉換思維,確立英語在各學科中的重要地位

  首先老師必須幫助學生確立這樣的觀點:英語是主課,不是豆芽課。在小學階段,不論是老師,學生,還是家長,可能都看重語文,數學的學習。在小學的英語教學中,老師主要是以遊戲為主,關鍵是學校和教育部門對英語的評估不如語文數學那樣重視。所以學生普遍認為語文,數學很重要,英語是豆芽課,學英語就跟玩似的。到了中學,仍然主攻語數、理化,依然把英語當副科。一個學生親口跟我說:我一直都以為初中英語跟小學一樣,是豆芽課。我心痛不已。在入學之初,班主任和英語老師都應反覆強調英語這一學科的重要性,讓學生引起重視,才能為以後認真學習作好心理準備。

  其次要糾正的一個觀點是英語無用的觀點。我們的老一輩是喊著:“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我是中國人,不必學外文”的口號完成學業的。時至二十一世紀,雖然中國已改革開放多年,學英語之風已吹遍大江南北,但在我們這樣的小地方,那些口號遺留下來的觀點仍然存在。學生們仍然死抱數理化,對英語極其忽略。因為他們認為自己將來用不上英語的,既進不了外企,又成不了CEO,就更別說出國了。所以英語在畢業之後是基本無用的。殊不知,正是這一觀點制約了他們的發展,如果他們學好了英語,其餘各科也很優秀的話,他們是可以很好發展的,他們一定能走出小城,走向外面的大世界,實現他們更高的社會價值。所以老師應該講道理,擺事實讓學生明白學好英語的重要性。

  二、背單詞從科學方法入手,避免走彎路

  很多初一新生按字母順序背單詞,有些老師也確實這麼教的,比如自行車,bike, 老師就領著學生念:B-I-K-E,bike。學生自然就學會了這樣背單詞,即使後來老師介紹了更科學的方法,學生卻難改已經養成的習慣,這種方法就一直用到初三,乃至更高的年級。

  初一單詞量不算很多,本身課程比較輕鬆,有足夠的時間,還能應付。到了高年級,單詞量增加,課業加重。學生再也顧不上單詞了,即使花了很多時間,單詞還是記不住,這就影響了聽說,閱讀。成績下降,興趣降低,學習跟不上了,最終只好放棄學習英語。

  老師應在學生開始學英語時就教學生科學背單詞的方法,避免學生走彎路。我在瞭解了馬承老師字母,音素,音標的三位一體教學法後,就教學生根據音標背單詞。當對字母,音標熟悉到一定程度,只要會說那個單詞,就基本上會拼寫這個單詞。看著生詞也能準確的讀出來,學生不必花大量時間在單詞上。

  老師還可以利用學生小學語文課上學的拼音,把漢語拼音和字母,音標建立適當的聯絡,有利於學生快速記住英語音標的讀法和寫法,能更快入門。

  三、明確中英文化差異

  任何一個民族都有其獨特的文化和思維方式以及語言的構成方式。西方人的思維、習慣是有別於咱們中國人的,英語語言也是有別於漢語的。英語老師都明白這一點。但老師卻沒重視這種差異給學生學習帶來的困惑。沒有及時告訴學生這些差異,這就容易導致學生用中國人的思維方式去理解英語中的一些現象,而且百思不得其解。

  我認為初一新生一入學就該明白這一點,學會接納認同其他民族的文化,瞭解他們的思維方式,樹立文化差異意識,避免用漢語套英語,用漢語的順序說英語句子,用中國人的習慣去衡量西方人,造成很多考試中的失誤和麵對西方人時的尷尬。

  因此,英語老師在教學中要注意文化的問題,在語言中教文化,在文化中教語言,使二者互相促進。文化的學習既是外語學習的目的,也是外語學習的手段。如果英語教學一旦提升到文化的高度,就會富有情趣。比如:西方人不喜歡“13”這個數字;在中國人眼裡,紅色是喜慶的,而在西方人眼裡則是危險的標誌。比如東西方人對讚美的回答,比如中國人和英國人在閒聊方面的話題選擇等等都與文化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