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子密州出獵閱讀答案

  《江城子·密州出獵》借歷史典故抒發了作者殺敵為國的雄心壯志,體現了為了效力抗擊侵略的豪情壯志。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江城子·密州出獵》的文章閱讀以及相關的閱讀答案,希望對你們有幫助。

  《江城子·密州出獵》原文閱讀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江城子·密州出獵》閱讀習題及答案

  1、請找出這首詞中描寫出獵場景的句子。

  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崗

  2、“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表現了詩人怎樣的情懷?***2分***

  表達了作者渴望一展抱負,殺敵報國,建功立業的雄心壯志。

  3、 “江城子”是這首詞的_______,“密州出獵”是這首詞的____________。

  詞牌名 題目

  4、請寫出“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的大意及其所蘊含的情感。

  定將把弓拉得如圓月一樣去參加戰鬥,去抵抗西北的侵略者。

  表達了作者要報效祖國,抵禦入侵者,建功立業的決心。

  5、“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一句,運用典故,拿魏尚自比,表達了作者希望朝廷能派人來赦免他的罪名,讓他有機會到西北邊防抵抗外敵入侵。用典的作用是:委婉含蓄。

  6、詞中典故出自《史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這句話表達了什麼意思?

  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 詞人以古人自比,希望得到朝廷重用。

  7、從表達方式上看,詞的上闋重在_________;下闋重在_______。

  敘事***描寫***、抒情

  8、詞人借“射天狼”的典故表達什麼意思?

  表達自己報效國家、禦敵建功的愛國情懷。

  9、本詞上闕寫景,描寫了__________的巨集大壯觀的場面;下闕言志,抒寫了詞人____________________的豪情壯志。***2分***

  密州出獵***或:出城打獵出獵 打獵 狩獵 ******1分*** 渴望報效國家***或:渴望建功立業***

  10、詞的上片突出觀獵盛況的一個詞是“________”。***1分***

  傾城

  11、用你自己的話,描述“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所展現的壯觀場面。

  隨從出獵的武士個個戴著錦帽,穿著華貴的貂皮獵裝,縱馬馳騁,浩浩蕩蕩的隊伍如同一陣疾風驟雨,從地勢平緩的山岡上席捲而過。

  12、詞中“鬢微霜,又何妨”表達了詞人什麼心境?其言外之意是什麼?

  表達了詞人不服老的心境。言外之意是:我雖然年紀大了,但我仍能躍馬疆場,迎擊來犯之敵。

  13、這首詞用一個“________”字貫穿始終,顯得胸襟磊落,壯懷激越,具有一種陽剛之美,實屬________派詞篇的典範。上片表現詞人________之“狂”;下片進一步寫詞人“少年狂”的________,抒發了________。

  狂 豪放 舉止神態 胸懷 由打獵激發起來的壯志豪情

  14.下面對本詞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B

  A.本詞描繪冬獵盛況,上闋寫出獵場面,極其壯觀使人有親臨其境之感;下闋向朝廷請戰,豪情壯志躍然紙上。

  B.寫作此詞時,作者剛剛四十歲,而詞中自稱“老夫”,顯然有時不我待、功業未就的遲暮之感。

  C.詞中運用馮唐持節赦免魏尚的典故,含蓄委婉地表示:希望朝廷能派人來赦免他的罪名,讓他有機會到西北邊防抵抗外敵入侵。

  D.季羨林說:“蘇軾是中國文學史和藝術史上最全面的偉大天才。”蘇軾的才能是多方面的,在詞的創作上,他擺脫了婉約派的傳統,創豪放詞派,與辛棄疾並稱。

  15.請你自選角度,對“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一句做點賞析。

  答:角度一:描繪挽弓勁射的英雄形象,英武豪邁;角度二:抒寫作者的愛國思想和豪情壯志;角度三:運用修辭。比喻,雕弓如滿月,生動形象地展示力量,表明決心。引用,用“射天狼”,委婉地指出邊防重點。***任選—個角度,內容具體,表述明確即可;從其他角度賞析,合理亦可。***

  《江城子·密州出獵》閱讀拓展

  這首詞作於公元1075年***神宗熙寧八年***,作者在密州***今山東諸城***任知州。這是宋人較早抒發愛國情懷的一首豪放詞,在題材和意境方面都具有開拓意義。詞的上闋敘事,下闋抒情,氣勢雄豪,淋淳酣暢,一洗綺羅香澤之態,讀之令人耳目一新。首三句直出會獵題意,次寫圍獵時的裝束和盛況,然後轉寫自己的感想:決心親自射殺猛虎,答謝全城軍民的深情厚意。過片以後,敘述獵後開懷暢飲,並以魏尚自比,希望能夠承擔起衛國守邊的重任。結尾直抒胸臆,抒發殺敵報國的豪情:總有一天,要把弓弦拉得像滿月一樣,射掉那貪殘成性的“天狼星”,將西北邊境上的敵人統統一掃而光。

  這首詞在偎紅倚翠、淺斟低唱之風盛行的北宋詞壇可謂別具一格,自成一體,對南宋愛國詞有直接影響。作者對此闋也頗感自豪,在《與鮮于子駿書》中,他曾說此詞“令東州壯士抵掌頓足而歌之,吹笛擊鼓以為節,頗壯觀也”“自是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