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子密州出獵教學反思

  《江城子.密州出獵》是宋代文學家蘇軾於密州知州任上所作的一首詞。此詞表達了強國抗敵的政治主張,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了,希望大家喜歡!

  篇1

  為了準備一節公開課,往往是絞盡腦汁,搜腸刮肚,期待也能令人耳目 一新。可最終教案被改得是面目全非,上起來依舊是生澀而牽強,原本 溢光流彩的文字語言立時少了靈性,任憑怎樣咀嚼可愣是上不出那個味 !說到底,大師的課上得如行雲流水,渾然天成,決非我們所謂的“精雕 細琢”。

  今後在每一堂課上仔細考慮自己的教學設計,在課堂上自我監督—— 進行創造性勞動。當然有一條途徑一定非常管用——讀書!讀書,再讀 書!也許,在不久的將來,我的每一堂課也會生成高效的課堂。打造高 效課堂,從打造高效設計做起,我心嚮往之。

  篇2

  古詩詞教學必須堅持誦讀為主、整體感知為主、積累為主。在新的課程 標準指導下,古詩詞教學如何才能既體現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又符合 古詩詞教學的基本原則和規律呢?毛秀蓉老師《江城子·密州出獵》一課 作了有益的探索,表現出三個特點:

  一、因“放”而活。這堂課開放性很強,老師沒有預先設定套路,引生入 甕,而是讓學生在自己預習教學內容與相關資料的基礎上質疑,在自主 閱讀中生成問題,教師圍繞學生的問題展開教學。這對教師來說,具有 挑戰性,但本堂課的生命力正在於此。在理解詞的主旨和典故這一教學 中心環節裡,教師積極鼓勵學生多角度分析,對學生的不同見解,只要 言之成理,就予以肯定,充分尊重學生個性化的閱讀成果。整堂課始終 以學生為中心,活而不亂。這正是課程標準倡導的。

  二、因“合”而深。這裡的“合”,側重於合作學習,即學生帶著疑問到小 組裡進行討論、研究,在思維的相互碰撞中有效地解決問題。毛老師具 有較強的親和力,並充分發揮這一特點,與學生建立良好的關係,整堂 課在生生合作、師生合作的氛圍中展開。學生之間的互問互答、師生之 間的探討和諧自然,教師成為學習的參與者,而不是說教者。由於“合作 ”,對詩歌的挖掘較有深度,學生對問題的思考由表及裡,逐步深化。在 “誦讀”這一環節中,教師持合作的態度的“示範”,通過取長補短,師生 共同進步。

  三、因“引”而高。詩言志,詞言情。教師如果能引導學生領會詞中的“情 ”,就可以達到詩歌教學的最高目標。課堂教學中,毛教師十分善於引導 ,把學生導向重難點,抓住詞眼,循循善誘,引導學生領會詞的意境。 《江城子·密州出獵》全詞只有70字,但字字珠璣,意境深遠。毛教師通 過背景引導、誦讀引導、詞眼引導、典故引導,拉近了學生與作者的距 離,使學生從感性的層次到理性的高度認識了蘇軾的報國之志,從而落 實三個維度目標。

  篇3

  這節課給了我極大的鼓勵和啟發。如果說有“閃光點”,我自認為有以下 幾點:

  一、 以誦讀為主。初一的學生學習《江城子·密州出獵》,有一定的難 度,誦讀是最好的方法。讀題,讀作者,讀課文,讀註釋,通過多次的“ 讀”使學生整體感知課文,把握語感,瞭解詞的思想感情。

  二、質疑探究。在“讀”的基礎上,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先在小組裡提 出,小組探究解決,小組解決不了的在班上提出,師生一起探究。學生 提出的問題先由其他同學分析解決,老師點撥。這一環節的訓練,學生 提出的問題的“面”廣,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

  三、討論延伸。由老師設計問題,讓學生討論解決。目的是引導學生 把握重點,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把學生帶進作者所營造的意境裡,品 味這首詞的美。水到渠成地感情朗誦和背誦課文。

  根據新課標精神,改革課堂教學,實施創新教學模式,實行民主、開放 、以生為本的教學,讓學生“走出灌注”。以上幾點正是這一精神的體現 。所以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起來了,學習勁頭高漲,與老師配合得較好 ,課堂氣氛活躍,較好地完成了這節課的學習任務。***這節課的學習目 標是:1、朗誦、背誦。2、感知、品味***。

  這更使我深刻地認識到:要教好古詩文,一定要透切理解新課標的精神 ,指導教學活動,利用最佳的教學方法,真正讓學生成為課堂上的主人 ,對古詩文的教學才有促進作用。

  當然,存在的問題也不少,上課時情緒比較緊張,普通話不夠標準,對 這首詞還理解得不夠透切等。比如,一學生提問:“為什麼文題用“密州 出獵”而不用“密州打獵”?一個同學回答是因為作者當時想到“出”,沒有 想到“打”;另一個同學回答是因為他們打獵要走出城裡的原因。我的補 充回答是:同意第二個同學的說法,還有一個原因是“打獵”是口頭語, 而“出獵”是書面語。這顯然是不到位的牽強的回答。造成這原因是因為 對古詩文知識積累不多,理解不夠透切。這警示我趕快廣泛閱讀古詩文 ,積累這方面的知識,提高文化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