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起居養生

  合理的安排自己的生活起居對我們的身體健康很有幫助。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知識,希望對你有用!

  方法

  <一>環境適宜

  1.自然環境良好的自然環境,氣候適宜,陽光充足,空氣清新,水源潔淨,景色秀美。如綠色的環境能給人以清潔、舒暢、富有生氣的感覺,對人的心裡起到調節鎮靜作用,有益於人體的新陳代謝活動。空氣新鮮,環境美好的山地、海濱、森林、溪流等地方特別能使人與大自然協調一致,上有利於健康較好的自然環境。

  2.居室環境居室安靜,通風整潔,適宜的溫溼度,適度的光線

  室內一般以18-20度為宜,陽虛和寒症患者畏寒肢冷,室溫宜稍高;陰虛和熱症患者多燥熱喜涼,室溫可稍低。溼度以50-60%為宜。陰虛證燥證患者,溼度可適當偏高;陽虛證、溼證患者,溼度宜偏低。光線根據不同病情也應當調節。如熱症、肝陽亢盛、肝風內動的病人,光線宜稍暗;寒症、風寒溼痺證患者,光線就要充足。

  <二>生活規律

  保持科學合理的生活規律對人的健康十分重要,患病之人更需要靜心修養,以達到培養正氣,早日康復的目的。

  1.作息定時

  要因時、因地、因人、因病制定不同的作息時間。作息時間多因季節而異:如春季是萬物生髮的季節,陽氣生髮,應晚睡早起;夏季是萬物繁茂的季節,陽氣旺盛,天氣炎熱,晝長夜短,應晚睡早起,中午暑熱最盛之時應適時休息;秋季萬物成熟的季節,陽氣始斂,陰氣漸長,應早睡早起;冬季是萬物收藏的季節,陰寒盛極,陽氣閉藏,應早睡晚起。

  2.睡眠充足

  健康人和病人均應有充足的睡眠和休息,一般每日睡眠時間不應少於8小時。病人更應增加睡眠和休息時間,重病人應臥床休息。若睡眠不足,易耗傷正氣,故有“服藥千朝,不如獨眠一宿”之說。

  <三>順應四時

  1.氣候

  外感六淫是致病的重要因素,而患病之人由於正氣虛弱,更易受到外邪的侵襲。除室內應有適宜的溫度外,還要注意隨時增減衣服。衣著應寬鬆舒適,透氣吸汗,外出活動更要避免著涼和中暑。

  2.季節

  季節的交替變化也使人體的生理活動隨之變化。〈〈內經〉〉強調“故智者之養生也,必須四時而避寒暑”。要做到春防風,夏防暑,長夏防溼,秋防燥,冬防寒。春養陽,早起鍛鍊,抒發氣機吸取新鮮空氣,還要注意“春捂”;夏養陽護陰並重,健身宜於清晨或傍晚;長夏時尤應注意溼邪侵襲;秋天應以“收養之道”為主,注意收斂精氣,燥器較甚,晝夜溫差懸殊,還應注意冷暖,保養陰津;冬季養精固陽,防寒保暖,飲食宜熱,情志勿過,早起鍛鍊以待日光為宜。

  3.晝夜

  對於晝夜晨昏的陰陽變化,人體也必須與之適應。病人患病時,陰陽失去平衡,適應能力較弱,對晝夜變化特別敏感。如溫度晝暖夜寒,在冬季夜間注意保暖,夏季雖然暑熱,但夜間仍然比白天氣溫低,應注意不可坦胸露腹而受涼。有些疾病易於夜間發作,許多疾病也往往晝輕夜重,應加強夜間的觀察與防護。

  整體觀念指導下的辨證施護是中醫護理的特點。中醫護理學特別注重對患者日常生活起居、情志、飲食、環境等各個方面一般性的全面護理。養生,古時又稱“攝生”、“道生”等,是在中醫理論指導下,研究增強生命活力和防病益壽原理,並運用各種手段養生強身的傳統保健方法。以後本博會陸續推出中醫護理與養生之道,以供網民鑑賞學習,強身健體,服務大眾,交流同行,共同領略中醫魅力,普及中醫知識,發展中醫事業!

  日常起居養生技巧

  1、要保證一定的睡眠時間

  過多睡眠會傷氣,過少會損精耗神。日積月累,損命折壽。睡眠時間的多少,是依年齡的大小,體質狀況,季節氣候,工作情況來決定。嬰兒睡眠時間要長。一般一歲以內每天睡眠不少無16小時。3歲以內,每天睡眠不少於12小時。學齡前,每天睡眠不少於10小時。中小學生時期每天睡眠不少於9小時。成年人睡眠每天不少於7小時。中老年人的睡眠時間要適當多於年青人。

  2、睡眠最好要有一定規律

  定時睡眠,定時起床。一般不要相差太多,最好不要超過半小時。最好要有午睡。

  3、睡眠時間要順應四季的氣候變化

  春季萬物萌發,要入夜即睡,適當早起。夏季陽氣旺盛要夜晚人睡,適當早起。秋季陽氣收斂,要早睡,在雞叫時起床。冬季陽氣內藏,要早睡,晚起,最好是太陽出來後起床。

  4、睡眠的姿式最好是蜷腿右側臥

  不宜仰臥,更不宜左側臥。臥時兩足不宜懸高,宜閉口,兩手不要壓在心口處。春夏頭宜向東,秋冬頭宜向西。

  5、食飽後不要馬上就睡

  睡眠時頭前不要點燈,防止擾動心神。頭前不要放置取暖器等,以防火熱傷人陰津,出現頭重、目赤、鼻幹。要避風、霧、露。睡醒覺熱,不要飲水後即睡。夜眠時不要交談,俗話叫“睡不語”臥室要注意隔音,防止驚嚇。

  6、起床前要慢慢坐起

  要先在床上醒3~5分鐘,然後要慢慢坐起,以免出現頭暈目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