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與表達方法

  按照語文課程標準,初中現代文閱讀應考查學生對“詞句的理解,文意的把握,要點的概括,作品的感受”等方面能力。初中現代文閱讀考查學生能力,概括起來就是三個層面:一是認讀能力;二是對資訊篩選、提取和整合能力;三是鑑賞分析和評價的能力。其中,第三個能力最能顯示學生的閱讀水平。

  

  如果說理解內容、體驗情感是理解作者“寫什麼?的問題,那麼揣摩表達順序、領悟文章表達方法則是學習和借鑑作者“怎麼寫”的問題。從閱讀的層次上說,這一要求更高一些。

  “揣摩”和“初步領悟”的要求都具有一定的彈性,仍然強調學生自主學習,經過自己的體驗、感悟和思考有所得,而非教師硬性灌輸有關寫作特點方面的知識。不同文體的文章在表達方法上是各具特色的,在閱讀的方法上也應該有所區別。

  從第三學段開始,語文課程標準對不同文體文章的閱讀目標進行了分別表述,即分別就說明文、敘事作品、詩歌提出了閱讀目標:“閱讀說明性文章,能抓住要點,瞭解文章基本的說明方法。””閱讀敘事性作品,瞭解故事梗概,簡單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場景、人物、細節,說出自己的喜歡、憎惡、崇敬、嚮往、同情等感受”。“閱讀詩歌,大體把握詩意,想像詩歌描述的情境,體會詩人的情感。受到優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勵,嚮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這就對閱讀提出了更有針對性的要求。

  ***1***閱讀以記人為主的文章,包括各類故事、小說、回憶錄、人物傳記等,應從故事情節和人物形象兩個方面入手,在大體瞭解文章內容的基礎上,抓住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心理活動等的描寫來理解人物的內心品質。

  例如《她是我的朋友》這篇課文,作者通過描寫阮恆在輸血時的動作、神態等,從側面反應出小男孩膽怯而又勇敢、無助而又堅強的豐富的內心世界,真實地刻畫了一個善良、樸實的小英雄形象。

  ***2***閱讀以敘事為主的文章,要揣摩記敘的要素和線索,即先理清作者的寫作思路,然後按順序細讀。以記事為主的記敘文一般有“六要素”:人物、時間、地點、事情的起因、經過和結果。弄清記敘的要素,有助於弄清事情的來龍去脈,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線索是記敘文中貫穿全文的脈絡,是記敘文謀篇佈局的重要因素。把握線索即瞭解作者的寫作順序,理清文章的條理。

  閱讀記敘文,要找出文章的線索,並沿著這條線索弄清文章的段落、層次,進而理解全篇的思想內容。文章的線索比較複雜,有的以時間和空間的轉移為線索,遊記類文章大都如此,如《記金華的雙龍洞》有的以事件的發展為線索,如《將相和》;有的以作者的感情變化為線索,如《豐碑》

  ***3***繪景狀物的記敘文是以描繪自然景物為主要內容的文章。常常通過描寫事物的形態、色彩、聲音、氣味以及氣氛、意境等體現其特點。

  閱讀這類文章,我們可以用抓總起句、總結句的方法。如閱讀《桂林山水》、《索溪峪的“野”》等均可採用這種方法。

  ***4***閱讀詩歌,應以朗讀、誦讀和想像為主。可分四步進行閱讀。

  ①瞭解詩歌創作的歷史背景,知道作者是在什麼情況下寫的這首詩,以便更好地把握詩人的思想感情。

  ②藉助字、詞典,疏通詩意。

  ③展開合理想像,領會詩歌意境。詩歌,尤其是舊體詩,語言不但精練,而且有一定的跳躍性。閱讀中,一定要細讀詩句,想像畫面去感受、理解詩歌的美好意境。

  ④在反覆吟誦中理解,在吟誦中想像,在吟誦中品味和昇華。

  ***5***閱讀說明文,要注意四點:

  一是要抓住說明物件的特徵,知道被說明事物是什麼樣子的,有什麼特點;

  二是要理清說明的順序,知道作者是按時間、空間或事物的發展順序介紹事物的;

  三是要了解文章基本的說明方法,如列數字、分類別、打比方;

  四是要揣摩語言的準確性。如閱讀《清明上河圖》一文,首先要了解作者按照不同的空間介紹了畫面的主要內容,與其他繪畫作品相比,《清明上河圖》除了具有較高的欣賞價值外,還具有極高的歷史價值。

  從表達方式上說,將說明性文字與描述性文字相結合,語言生動,說明準確。

  4.進行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讀出自己獨到的感受和理解閱讀不僅是一種思維活動,同時也是一種情感活動。

  同一作品,讀者經驗不同、閱歷不同、性格不同,就會有不同的理解,甚至同一作者因時間、心境的不同,也會產生不同的體會和感受。

  語文課程標準在教學建議中特別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在閱讀目標部分,特別強調讀者自身的個性體驗。比如“拓展自己的視野”,“有自己的心得”,“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作出自己的評價”,“說出自己的體驗”,“蒐集自己需要的資訊和資料”等,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少做繁瑣的分析講解,多讓學生體會感受;少做知識性講解,多讓學生閱讀積累。

  如讀《童年的發現》一文,就要調動學生自己的情感和想像:你的童年有沒有過類似的發現?你的發現被認可了還是被壓抑了?你是如何理解“世界上重大的發明和發現,有時還面臨著受到驅逐和迫害的風險”這句話的?學生的思維一旦被開啟,智慧和創造的火花就會進發出來。